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安全科学   13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469篇
基础理论   229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砷形态迁移转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选取湖南某矿区污染稻田土,以盆栽试验的方式,采用美国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和砷形态分析分级测定法,研究了水稻(Oryza sativa L.)各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砷的赋存形态及转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根际及非根际土壤p H值和砷TCLP提取态含量均逐渐上升,且非根际土壤p H值和砷TCLP提取态含量均高于同时期根际土壤.2水稻各生育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交换态砷(AE-As)含量均低于水稻种植前,并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逐渐上升.与水稻种植前相比,铝型砷(Al-As)、铁型砷(Fe-As)和钙型砷(Ca-As)含量在水稻种植后逐渐上升,但并不显著.残渣态砷(O-As)和总砷(T-As)含量在水稻种植后逐渐下降,在根际土壤中下降了37.30%和14.69%,在非根际土壤中分别下降了31.38%、8.67%.3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各形态砷含量均表现为:残渣态铁型砷铝型砷钙型砷交换态砷.在p H值为5.0~5.8的范围内,各砷形态和砷TCLP提取态含量与p H值之间大都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根际土壤中钙型砷与p H值的相关关系较差.  相似文献   
922.
Rhizobium sp.W33对不同植物吸收铜和根际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1株植物促生细菌Rhizobium sp.W33接种黑麦草、狼尾草、高羊茅、紫花苜蓿、猪屎豆、油菜和印度芥菜等7种不同植物,考察了Cu胁迫下菌株对植物生物量、Cu含量和根际土壤中分泌物的影响,并筛选根瘤菌-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组合体系,以期初步探明细菌-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制.结果表明,接种Rhizobium sp.W33后,有5种植物的干重增加了11%~56%,增加幅度为印度芥菜黑麦草高羊茅狼尾草油菜,紫花苜蓿和猪屎豆的干重下降.黑麦草、狼尾草、高羊茅和猪屎豆根内Cu含量接近或超过1000mg·kg-1,Cu大量积累在植物根部.Rhizobium sp.W33能够显著促进黑麦草吸收Cu(p0.05),并提高其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增加根部和地上部的Cu总量.苹果酸是供试植物-细菌联合修复Cu污染土壤的主要有机酸种类,接种根瘤菌W33后黑麦草、狼尾草根际的苹果酸和水溶性糖含量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其中,苹果酸、水溶性糖含量与黑麦草中Cu含量呈显著相关性(p0.05).因此,根瘤菌W33-黑麦草联合体系修复重金属Cu污染土壤的效果最好,具有应用于重金属Cu污染土壤稳定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923.
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对水分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的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J)、浅水层连续灌溉(C)以及控水(G)3种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NaR)、亚硝酸还原酶(NiR)以及羟胺还原酶(HyR)活性的影响,对比分析3种水分管理模式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对水稻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阐明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根际反硝化作用的酶学机制。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NaR以及NiR活性随水分管理的不同而显著变化,表现为连续灌溉干湿交替控水模式,且随着植物的生长,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的土壤NaR、NiR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成熟期NaR、NiR活性达到最低。土壤HyR活性则在浅水层连续灌溉模式最高,平均值为1.158 73 mg/(g·5 h)(以NH2OH计),干湿交替模式和控水模式下的土壤HyR活性平均值为1.092 10,1.027 79 mg/(g·5 h)(以NH2OH计),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HyR活性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波动变化较大,但整体上随植物的生长过程无显著增加或者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4.
试验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浮床覆盖率对分别种植了空心菜和香根草的生态浮床系统处理再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HRT对TN,TP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对CODCr,NH3-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2种浮床系统随HRT的增加其水质净化效果逐渐提高。综合考虑,HRT应保持在3 d左右;②随覆盖率的增加,2种浮床系统处理效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对TN,TP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综合分析,2种浮床系统比较理想的浮床覆盖率为45%左右。  相似文献   
925.
以酶活性分析作为基本研究手段,选择水生维管束植物空心菜作为试验对象,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水体中,利用细菌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脲酶指示植物根际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质的能力,确定其在水体碳、氮、磷循环中的作用,确定不同程度富营养水体中,水生维管束植物根际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质的能力和净化水体的作用大小,同时也为确定富营养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选取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26.
论述了三级环境监测站开展编制生态类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27.
小白泥沟是东川小江流域的重要泥石流沟,利用香根草生态技术选取约2hm2的堆积区进行治理示范,1a后对其治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根草成活率达8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85%,4种土著植物恢复,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对照区,土壤冲刷量仅为对照区的约10%,具有较好的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928.
通过前期盆栽模拟试验发现,汞污染土壤种植香根草木屑和腐殖土或者添加木屑和腐殖土后再种植香根草都能极大抑制汞通过地表径流迁移,但是尚没有开展野外试验进行验证。因此为了进一步验证其效果,本研究在贵州万山汞矿区大水溪村汞污染农田建立了地表径流小区,现场研究了种植香根草及添加木屑和腐殖土后种植香根草对土壤汞固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所有处理小区的地表径流中,颗粒态汞占总汞的96%以上,是汞迁移的最主要途径;(2)在汞污染土壤中种植香根草或者土壤中分别添加木屑或者腐殖土后再种植香根草,都能显著降低地表径流中颗粒态汞含量(46%~67%),进而减少土壤汞通过地表径流向周围环境迁移,且香根草与木屑或腐殖土结合效果更佳;(3)不同处理均降低了地表径流中可溶态汞(13%~31%)的含量。本研究能为汞矿区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29.
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硫素赋存形态转化及其迁移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未污染及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上施用不同硫肥处理,通过池栽试验研究硫在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迁移规律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期内,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溶液Eh、pH和pe+pH范围分别在93~283 mV和83~254 mV之间、7.5~8.4和7.7~8.4之间、9.1~13.2和9.1~12.5之间.根际土Eh总体上高于非根际土,根际土pH总体上低于非根际土.在根际土壤中,水溶性硫(占总无机硫的41%~81%,下同)吸附性硫(9%~34%)盐酸可溶性硫(8%~24%)盐酸挥发性硫(2%~8%).在分蘖期和抽穗扬花期,水溶性硫和吸附性硫的质量分数,施用石膏处理的显著性高于单质硫处理的;对未污染水稻土,其质量分数显著性高于污染水稻土的.在非根际土壤,水溶性硫(40%~69%)盐酸可溶性硫(18%~41%)盐酸挥发性硫(6%~16%)吸附性硫(0.7%~7.5%).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的无机硫质量分数分别为223~738mg·kg~(-1)和68~128 mg·kg~(-1),土壤有机硫质量分数分别为574~1 647 mg·kg~(-1)和108~391 mg·kg~(-1),总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5~2 287 mg·kg~(-1)和200~477 mg·kg~(-1).水稻根际土中,无机硫和有机硫分别占总硫20%~40%和60%~80%;非根际土为18%~46%和54%~82%.水稻根际土在总硫、有机硫、水溶性硫、吸附性硫和盐酸可溶性硫的质量分数分别是非根际土壤的3~11倍、3~5倍、5~7倍,12~20倍、2~3倍,而盐酸挥发性硫的质量分数低于非根际土.  相似文献   
930.
沿海地区水产养殖废水直排导致滨海红树林内抗生素富集.本研究在广东省湛江市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展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种优势红树植物群落—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根际沉积物及植物根、枝、叶中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的残留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分析红树植物根系含脂率(Lipid ratio,LR)与根系中CIP累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海榄、白骨壤根际沉积物中CIP残留无显著差异(p0.05),含量分别为(69.0±5.9)、(63.0±6.2)μg·kg~(-1),高于国内外其它湿地沉积物中CIP残留水平;植物体内CIP累积表现为白骨壤((1306.3±234.8)μg·kg~(-1))红海榄((366.6±52.0)μg·kg~(-1))(p0.05),且均呈现地上部(枝、叶)根部的特征,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s,TF)分别为3.5±1.7、1.4±0.5.两种红树植物对环境中CIP均具有净化潜力,其中,以白骨壤净化能力更强.研究同时发现,含脂率不是影响根系吸收累积CIP的关键因子.本研究对抗生素在红树林湿地内的迁移和吸附特征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