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92篇
安全科学   30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688篇
基础理论   321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哈尔滨等几个城市气候变化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距平分析和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哈尔滨、石家庄、武汉、广州等4个城市1951—2004年的年均气温和夏季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这4个城市:(1)近50多a来气温基本上都是呈逐渐升温趋势,升温幅度都在1℃以上,其中哈尔滨的气温年变化比其他3个城市剧烈;(2)气温年代际演变特征非常明显,存在10~25a尺度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发生气候突变;(3)近50多a夏季降水变化趋势不太一致,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波列特征;(4)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非常明显,都存在10a左右尺度变化;(5)降水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32.
邓享荣 《安全与健康》2006,(10):插一-插二
安全,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它是一种职责,一种使命,一种长啸当歌生存发展的动力.我来自化工企业,深知化工生产的特性,我们三化箭指蓝天的合成塔,不亚于一个核反应堆,我们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人".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今天,当我们再次托起"安康杯"时,我深感这个"杯"里承载着无数化工人的生灵.安全是金,安全是魂,安全已成为现代企业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理念,一种与时俱进,一种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漫漫雄关.  相似文献   
33.
新汽车的内装饰可能释放大量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浓度随温度每升高10度增加约1倍.由于人的呼吸,几分钟后,在封闭的车内二氧化碳就会超标,而车内的空调设施无法改善车里的空气质量,反而可能由于合适的温度产生"舒适"感觉,不能发现危害已在身边.当你处在车辆拥挤的路口、地段,被尾气排放形成的污浊空气包围时,也不适宜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34.
日前,"第10届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卫生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的职业病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两亿.  相似文献   
35.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是靠佩戴者自主呼吸克服部件气流阻力的过滤式呼吸器,人们对其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2003年发生的SARS 传染病,2009年的H1N1甲型流感疫情,以及近几年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使其不仅用于职业防护中,在预防疾病传播、减小大气污染对人体危害等方面也有了广泛应用。 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作为防颗粒物呼吸器的强制性国家产品标准,无论是在其行业地位和实际作用上,都十分重要。尤其是近年来PM2.5颗粒物防护的迫切需求,使公众对于呼吸防护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大,而相关国家标准GB 2626-2006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部分内容和检测方法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之间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为此,在保持原标准的基本构架和思路不变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国内外近年来科技水平的发展、测试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标准实际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等实际情况, GB 2626-2006有待进行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36.
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为确定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采用小区定位试验,利用锯末(J)和槐树皮(H)及3种添加比例(1%、3%、5%,质量百分比),研究了生物炭添加6个月内表层土壤CO2、CH4和N2O等3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随生物炭的添加呈现增加的趋势,锯末和槐树皮等两种生物炭处理的土壤CO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1.89%和3.34%,但差异不显著.CH4排放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各生物炭处理的土壤表层CH4排放量平均降幅分别为:J1:1.17%、J3:2.55%、J5:4.32%、H1:2.35%、H3:5.83%、H5:7.32%.其中,锯末生物炭仅在5%添加量时较对照差异显著(P0.05),而槐树皮生物炭处理在3%和5%的添加量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生物炭对N2O的排放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性.研究表明,生物炭在短期内对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CO2和N2O的排放没有显著影响,而对CH4排放则影响显著(P0.05).就生物炭类型而言,槐树皮生物炭在抑制CH4排放方面优于锯末生物炭,差异显著(P=0.048).  相似文献   
37.
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胞外酶对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与稻田土壤碳氮循环(矿化、转化等)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可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为明确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胞外酶对施氮的响应,采用根际袋法区分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利用96微孔酶标板荧光分析法,测定其碳氮过程关键酶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探讨根际效应、施氮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施氮使拔节期土壤BG酶活性相对于不施氮处理降低了7.4~13.5 nmol·(g·h)~(-1),而使成熟期BG酶活性增大了7.0~31.4 nmol·(g·h)~(-1),同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BG酶活性也随水稻的生育期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使水稻成熟期非根际土壤NAG酶活性增加了1.1倍,根际土壤降低了0.3倍.施氮和生育期显著影响土壤BG酶活性,而水稻生育期、施氮和根际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均对NAG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RDA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主要影响水稻根际土壤胞外酶活性;而非根际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主要受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铵态氮(NH_4~+-N)的影响.土壤酶活性与多种因素存在复杂关系,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生理特征、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特征,分析N添加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不同湿地模型中根系微生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  李冰  余家辉  朱加宾  朱健 《环境科学》2017,38(8):3312-3318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和滤料组合的小型湿地模型在处理养殖池塘水体过程中根系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并分析植物对根系微生物富集的影响,本研究对两种植物(茭白和慈菇)和两种滤料(石榴石和磁铁矿)进行组合构建了6种不同的湿地模型,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湿地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模型根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所有收集的微生物总体上属于52个门,118个纲,455科,905个属和1 426个种;根据Shannon指数,茭白(平均为5.77)比慈菇(平均为5.29)在微生物富集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但是,慈菇和茭白根系微生物中变形菌门的比例分别平均为61.97%和51.78%,说明慈菇能够更好地富集变形菌.β-变形菌纲为实验期间不同植物根际富集的主要细菌类群.本研究结果为人工湿地植物优化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湿地组合最佳构建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9.
王昌江  施成晓  冯帆  陈婷  张磊  吕晓康  吴伟  廖允成 《环境科学》2016,37(11):4437-4445
为探明不同宽度沟垄集雨种植下土壤呼吸对土壤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对比研究了沟垄比分别为20 cm∶40 cm(P40)、30 cm∶30 cm(P30)、40 cm∶20 cm(P20)的沟垄集雨种植和平作种植(CP)下冬小麦的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在越冬期最低,返青期开始升高,扬花期前后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沟垄集雨处理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P40P30P20,垄宽增加使呼吸速率提高1.2%~18.4%;苗期和越冬期,沟垄集雨种植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P40P30P20CP,其中苗期3个沟垄集雨处理均显著高于CP(P0.05),越冬期P40处理显著高于CP;苗期和越冬期沟垄集雨种植提高了土壤温度,拔节期至成熟期CP土壤温度高于沟垄集雨处理;沟垄集雨种植能有效蓄水保墒,随着垄宽的增加集雨效果越好,苗期至拔节期降雨稀少,7.6 cm和12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P40P30P20CP.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与温度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P40和P30的土壤呼吸与水分的相关系数小于P20和CP;水热双因子二次方程模型能解释呼吸变化的61.7%~74.1%,温度指数模型能解释50.3%~68.2%.本研究结果为沟垄集雨种植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CO2减排和土壤污染修复是我国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两大难题.基于生物固碳对根际微环境的影响,本研究提出通过增施CO2强化土壤有机污染的植物修复过程,为同时解决CO2减排和土壤污染植物修复面临的困境提供新思路.在模拟的CO2增施环境中,以C3植物菜豆和C4植物玉米为供试植物,以氯氰菊酯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增施CO2对C3和C4植物根际氯氰菊酯残留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CO2可显著增加C3植物菜豆的地上和地下干重,在氯氰菊酯添加浓度为0、20、40 mg.kg-1时地下干重分别比自然CO2水平时增加了54.3%、31.9%和30.0%.增施CO2提高了未添加氯氰菊酯土壤的菜豆根际微生物数量,但降低了添加氯氰菊酯土壤的菜豆根际微生物数量.增施CO2对未添加氯氰菊酯土壤的菜豆根际氯氰菊酯残留浓度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菜豆根际氯氰菊酯的残留浓度,分别比自然CO2水平时下降24.0%(20mg.kg-1)和16.9%(40 mg.kg-1).然而,对C4植物玉米而言,增施CO2对植物生物量、根际微生物、根际氯氰菊酯残留浓度下降没有明显促进作用,甚至有抑制作用.本实验表明,增施CO2降低了C3植物根际氯氰菊酯残留浓度,可以考虑将增施CO2作为C3植物修复土壤污染的强化措施,但对C4植物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