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2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秀春  朱晓华  徐斌  李亚云 《灾害学》2008,23(2):117-122
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土地荒漠化问题就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通过系统概述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相关研究进展,明确了辽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作用未受到足够地重视。并指出了该区域土地荒漠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得出应用景观生态学等理论、方法和3S等技术手段来研究土地荒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2.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雄踞北太平洋西侧。邻近海洋陆架宽阔,地形复杂,纵跨温带、副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四季交替明显,沿岸径流多变,因而具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中国近海依传统可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岛屿6500多个,300多万平方公堆的海洋国土。沿海地区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对海岸带和海洋环境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3.
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北段的石渠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规划为研究出发点,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指标要求,通过SWOT分析,对石渠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初步研判,明确了石渠县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为以石渠县为代表的川西北青藏高原地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4.
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2000~2020年桂西南峰丛洼地流域的植被覆盖度,并借助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方法以及Hurst指数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内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未来趋势和可持续性进行深入解析,最后引入地理探测器对其驱动力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年际变化上,流域21a间植被覆盖度呈递增趋势,增速为0.6754a-1.喀斯特区域增长速率(0.774a-1)>非喀斯特区域增长速率(0.5751a-1);(2)空间尺度上,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北高东低”的格局,其中82.68%的区域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仅有0.61%区域表现为显著减少;(3)未来变化趋势上,区域植被覆盖度的Hurst指数介于0~1之间,平均值为0.8207,呈现出向右单峰偏斜,即研究区未来植被覆盖度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趋势;(4)驱动力机制上,土地利用/覆被(LULC)是整个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主导因素;各驱动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土地利用/覆被(LULC)与人口密度(pop)的交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95.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东海及冲绳海槽沉积物、南海及邻近海域以及西北太平洋表层水中240Pu/239Pu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以确定中国领海核爆散落核素钚的主要来源及迁移途径。结果显示:东海及冲绳海槽沉积物中240Pu/239Pu比值分布于0.24~0.31之间,南海及邻近海域以及西北太平洋表层水240Pu/239Pu比值也处于0.22~0.24之间,都明显高于全球大气理论沉降值0.18。根据240Pu/239Pu比值及其在沉积物芯中的分布特征分析,二十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在北太平洋马绍尔群岛进行的核爆实验,被认为是中国领海及其邻近海域除全球大气沉降外的另一重要的钚的来源。模式计算显示,东海及冲绳沉积物中约55%、中国南海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中约40%、西北太平洋表层水中约20%的钚,来自北太平洋核爆基地。北太平洋赤道环流及其在西北太平洋的分支洋流是钚自核爆地向中国领海迁移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96.
众多古气候记录的分析表明:轨道尺度气候变化下我国北方地区的季风降水变化显著,该现象的理解对于深入认识东亚夏季风降水的长期演变模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瞬变古气候模拟的分析发现:在轨道尺度气候变化下,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变化中心位于季风区北边界附近的半干旱区,是季风环流整体性演变及季风区北边界摆动的综合作用结果。东亚夏季风降水的轨道尺度演变模态与古气候记录的指示相一致,但与当前观测记录给出的以年际尺度变化为主的模态显著不同,说明东亚夏季风降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有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轨道尺度气候变化下东亚夏季风北方降水的响应幅度取决于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其中轨道辐射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7.
景观型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散户农村生活污水,以补充河道生态需水和减少农村环境污染。选择在阿坝州茂县十里沟村开展现场示范应用研究,底部曝气、美人蕉与西伯利亚鸢尾等搭配种植、冬季搭建保温棚等应用于本湿地。连续7个月监测湿地进出水CODCr、NH+4-N、TN、TP等指标,分析其对当地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低温运行时,西伯利亚鸢尾等4种植物在丙二醛(MDA)含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量、酶活力等方面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CODCr、NH+4-N、TN和TP夏季去除率为85.07%±2.59%、97.21%±1.33%、82.30%±3.37%和65.78%±1.55%,冬季较夏季分别下降18.57%、8.14%、11.35%和7.55%。出水CODCr、NH+4-N和TP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Ⅴ类水质标准。低温下(4~9℃),美人蕉表现出较...  相似文献   
198.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支持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实现优势区域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定位,梳理分析其自然生态状况和特色优势资源,围绕“什么是生态产品、怎么创造生态产品、创造什么样的生态产品”的研究思路,提出8种适合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的生态产品模式及其实现路径,以期为实现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