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3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2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4篇 |
综合类 | 94篇 |
基础理论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1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为研究负温对桩侧应力及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通过FLAC3D软件模拟热力耦合作用下新型排桩冻结法中桩间土拱效应的变化及温度效应下的桩间距,并根据巴霍尔金单排管冻结稳态温度场解析解,建立冻结壁平均温度区域解。研究结果表明:桩土接触面的应力分量τxy近似线性变化,应力分量σx近似均匀分布,温度降低对应力分量τxy的分布影响较小,但对应力分量σx的影响较大;负温使桩间距发生变化,且整体平均应力的分布也更加均匀化;通过与巴霍尔金解析解对比,证明单排管冻结温度场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单排管冻结壁平均温度区域解,其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差不超过1 ℃,计算误差满足工程要求;随着冻结时间的增加,单排管冻结壁温度场呈抛物线形式降低。 相似文献
83.
桩锚—加筋土组合支挡结构在治理大型复杂滑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某高填方山区机场滑坡为原型,进行降雨作用对桩锚—加筋土组合支挡结构加固边坡稳定性的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桩顶位移随注水时间产生三个阶段的变化:初期平缓发展阶段、突变增加阶段、再次平缓发展阶段。后排悬臂式桩桩顶位移变化量明显大于前排埋入式桩,因此,多排锚索抗滑桩加固边坡设计时,在后排桩悬臂情况下,宜考虑后排桩比前排桩截面尺寸大、锚索间距小来减小其桩顶位移,增强坡体稳定性;②填方边坡位移随注水时间变化,坡顶一级边坡位移量最大,随边坡级数增加,位移量减小,因此多级边坡加固可适当增加边坡锚索框架;③填方坡体沉降量随注水时间表现出后缘大、前缘小的趋势;④加筋土的变形与边坡坡体的变形一致,表明加筋土能够增强填方边坡的整体性;⑤各监测曲线最终均趋于平缓,表明桩、锚和加筋土组合支挡结构体系性能发挥良好。 相似文献
84.
刘啸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15(11):130-136
以刘桥一矿Ⅱ66回风下山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综合分析了下山煤巷非对称变形破坏机理,提出动压影响下深井软弱煤巷围岩多层次组合控制理论,并给出优化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回风下山变形失稳严重并呈非对称性,围岩完整性较差,强度低。地应力实测显示,回风下山处于高原岩应力区,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且具有明显方向性,与巷道轴线夹角为71°,断面顶底板剪切破坏风险较大;数值模拟显示,回风下山开拓延伸期间,受邻近轨道下山、辅助下山影响显著,4煤回采对其影响较小,6煤工作面回采是下山煤巷非对称失稳的主要诱因;提出以围岩深浅孔注浆为核心,以新型注浆锚索、锚杆为装备基础的高阻让压全断面组合控制理论,并给出具体优化方案。工业性试验显示,下山煤巷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介绍了预应力锚杆在衡阳市107国道K8 451~641段边坡加固治理中的应用,其成功地控制了已滑动的山体,避免了滑坡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87.
88.
刘新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2):144-148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地区性的地质灾害,地裂缝的存在给西安地铁的设计和施工等带来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本文针对西安地铁1号线与F6地裂缝的交叉进行了支护结构设计的探讨分析,调查了F6地裂缝的活动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确定模型的加载方式,分析研究了地铁隧道在施工、支护阶段以及设计年限内最终沉降的结构受力与变形,从而确定了结构设计的方式以及布置形式.同时探讨了支护结构构造,给出了变形缝处结构协调地裂缝活动措施和方法,以期本研究对西安地裂缝带的地铁建设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竖向承载性能,选取鱼山大桥37#桩开展了自平衡试桩试验,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实际工况进行模拟,在验证了数值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对模型施加桩顶竖向荷载,分析了其桩身轴力与钢管应力传递规律,并通过改变变截面位置参数建立不同工况模型,分析了变截面位置对桩基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平衡试桩试验Q-s曲线没有突变较为平缓,经计算该桩单桩承载力为120 056kN,为单桩设计桩顶最大竖向荷载38 212 kN的3.14倍,桩基足够安全;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较为吻合,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参数选取得当;变截面位置以上桩身轴力减小较缓,变截面处桩身轴力存在突变,变截面以下桩身轴力减小较快,桩端有端阻力存在,钢管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并未屈服;变截面位置以上桩段越长桩基抵抗竖向变形能力越强,但生产实际中应考虑材料用量以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90.
大直径单桩基础是近海风电产业常用的基础型式,研究大直径单桩在风、浪、流等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变形特性意义重大.基于ABAQUS软件平台,通过建立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已有的大直径单桩离心模型试验开展数值模拟.数值计算时采用一个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描述桩侧土体的循环应力应变响应,通过.调用该模型的UMAT子程序,设置适当的桩土接触条件、分析步及计算参数,建立了能够追踪水平循环荷载下砂土中大直径单桩位移时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与已有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建立的有限元方法可以描述砂土中大直径单桩在水平单调及循环荷载下的变形过程,反映循环荷载位移曲线的非线性、滞回性及位移累积特性,预测随循环荷载次数增加,桩身弯矩、位移等的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