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10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下农户生计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生计是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之一,也是影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因素,在贫困地区,遗产保护与农户脱贫的两难困境更为突出。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为案例区域,通过生计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和量化,对比分析了不同生计途径农户的生计状况。评估结果发现,农户的生计资本均值为2.312,生计资本处于匮乏状态,金融资本值最低,而文化资本值最高。从事农业和打工是当前农户的主要生计途径,旅游接待成为生计拓展的重要形式。三类农户生计资本值和家庭年均收入排序相同,都表现为旅游接待户打工兼业户纯农业户,纯农业户的生计状况最差。从单项生计资本看,旅游接待户和打工兼业户的人力资本显著高于纯农业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比较中,旅游接待户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农户,说明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农户越可能倾向于兼业,农户开展旅游接待需要较高的物质和金融资本作为基础。这意味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大力提高农户的农业经营收益,延长农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开展旅游接待培训,从人力、金融等多方面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实现生计途径拓展。  相似文献   
72.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地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对比、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地土壤风蚀的因子。结果认为,试验地区土壤在3月-5月间潜在风蚀最强,相同气候条件下,退耕还草地比农田受风力侵蚀的几率低;被试范围内随土壤体积质量、植物基盖度、留茬高度、地表粗糙度和土壤非侵蚀性团聚体含量的增加,风蚀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构建的2个相互对立的土壤风蚀影响因子中,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最大的是留茬高度因子,其次为地表粗糙度因子。  相似文献   
73.
坡地果园开发水土保持新模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根据安溪、龙海等地的试验资料,从保持水土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农民的社会经济背景,对坡地果园的梯田进行了评价,认为梯田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功能,但其有费工和交通作业不便等局限性。试验证明,香根草带间作模式和山边沟模式均具有与梯田相似的保持水清真寺载效,且具有省工、交通作业方便等优点,在坡地果园开发中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4.
根据《2 0 0 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的结果,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 3 3 9.2 2万公顷,园地110 8.16万公顷,林地2 3 3 96.76万公顷,牧草地2 63 11.1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 5 5 0 .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 5 3 5 .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 14 .5 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 5 6.5 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与上年相比,耕地减少2 .0 1% ,园地增加2 .70 % ,牧草地减少0 .16%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0 3 % ,交通运输用地增加3 .3 0 %。全国净减少耕地2 5 3 .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2 0 0 2年的0 .0 98公顷降为0 .0 95公顷。其中生态退耕2 2 …  相似文献   
75.
按照农户退耕还林选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学假设,本文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构建了国家补偿政策与农户响应的关联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被调查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对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预期是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结论。为此,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保障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6.
念山是政和县的一个小山村,距县城大约20分钟路程。千百年来,这里的山民过着宁静的生活,守着祖祖辈辈开垦的梯田,在高高的山上,展示古老农耕时代的生活画卷,他们不离不弃,不被外来繁华所诱惑,坚守不渝,倾其一生,以艺术家探求艺术的执著,经营梯田,让梯田成为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77.
基于云南拉市海流域2005~2016年的农户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并借助PSM-DID、工具变量、安慰剂测试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退耕还湿的增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退耕还湿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39.2%和43.5%,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78.
陡坡地集流聚肥梯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径流农业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对辽西部陡坡地资源的调查研究,介绍了陡坡地集流聚肥梯田的内涵,集流,集流效果及其优化设计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79.
塔里木河干流区退耕还林(草)改善生态措施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退耕还林(草),再造山川秀美的历史机遇面前,针对塔里木河干流区尤其是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阐明在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水资源的前提下,退耕还林(草)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以及实施退耕还林(草)对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和意义,论述退耕还林(草)应掌握和处理好改善生态与经济发展、改善生态与农业结构调整、现代技术应用与传统方式的关系,探讨退耕还林(草)中合理的林草比例及科学的林草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80.
对湟中县退耕还林(草)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了坚持4个原则、突出3个重点、做到5个到位。存在的问题:林灌工程不配套、管护费未列入工程预算之内。并提出了加强农田林地灌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苗木补助标准、制定林木管护的政策法规、建立种苗基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