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90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32篇
综合类   589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全翻耕、常规耕作、免耕、全翻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6种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翻耕处理小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3种酶活性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为最高,翻耕处理最低。(2)在小麦成熟期,土壤脱氢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小于常耕处理,其他生育期土壤脱氢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3)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土壤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苗期较低,至孕穗期达到峰值,至成熟期又有所降低;转化酶活性呈现在拔节期大幅升高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脲酶活性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较高;脱氢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一直增加,成熟期达到峰值。(4)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聚类分析表明,按照土壤总体酶活性水平可将6个处理划分为3组,酶活性水平最高的为免耕+秸秆还田处理,免耕结合秸秆还田能较好地提升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92.
长三角地区秸秆燃烧排放因子与颗粒物成分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为获取长三角地区秸秆燃烧污染物排放因子及其颗粒物成分谱,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开放式燃烧源排放测试系统,选取小麦、水稻、油菜、豆秸和薪柴等5类典型作物秸秆,分别采用露天焚烧和炉灶燃烧2种燃烧方式,实测其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露天燃烧各类秸秆的CO、NOx和PM2.5平均排放因子约为28.7、1.2和2.65 g·kg-1,由于炉灶氧含量相对较低,燃烧不充分,其污染物排放因子总体高于露天燃烧,分别为81.9、2.1和8.5 g·kg-1.各类秸秆中,油菜的排放水平相对较高.含碳组分(OC和EC)是生物质秸秆燃烧产生PM2.5的主要组成,在露天燃烧中OC和EC的质量分数分别占(38.92±13.93)%和(5.66±1.54)%;炉灶燃烧中OC和EC分别为(26.37±10.14)%和(18.97±10.76)%.Cl-、K+等水溶性离子也有较大贡献,在露天燃烧中分别为(13.27±6.82)%和(12.41±3.02)%;在炉灶燃烧中分别为(16.25±9.34)%和(13.62±7.91)%.小麦、水稻、油菜和豆秸等作物秸秆露天燃烧排放颗粒物的K+/OC值分别为0.30、0.52、0.49和0.15,这些特征值可用于判断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受秸秆燃烧排放影响的程度,为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提供直接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3.
选择由玉米秸秆、稻壳和稻草秸秆在825℃制成的生物质炭作为吸附剂,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其对溶液中活性艳蓝KN-R的吸附特性,考察了pH值、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和生物质炭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2.0时,玉米秸秆炭和稻壳炭对活性艳蓝的吸附量均达到最大,而pH对稻草秸秆炭的影响不大;三者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80、300和360 min,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4.05、54.60和68.19 mg/g。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动力学实验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数据分析发现,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94.
2015年11月1—4日,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发生了连续的灰霾天气,颗粒物浓度急剧升高。污染发生时,监测仪器均布设在哈尔滨市区上风向30 km处(哈尔滨市双城区)并开展了连续96 h的监测分析。综合利用气象观测资料,3D可视激光雷达监测资料及地面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分析了灰霾天气发生的气象条件和污染边界层特征,根据哈尔滨市双城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谱库对主要成分进行来源解析,结合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条件研究了秸秆焚烧对灰霾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灰霾天气持续期间,夜间生物质燃烧源成为该地区颗粒物的第二大源;秸秆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由于地面长时间静风,污染边界层降低等原因,致使本地污染物累积、不易扩散,加剧了本次污染。  相似文献   
95.
有机物料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石灰性土壤,对猪粪(DR)、夏玉米秸秆(MR)和冬小麦秸秆(WR)单施或者与磷肥混施(在等磷量条件下)对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形态转化进行了为期15周的室内模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DR、MR和WR单施,还是有机物料与磷肥混施,都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增加土壤磷的活性,其中有机物料单施处理的用NaHCO3或者NaOH提取的活性无机磷(Pi)和有机磷(Po)提高较大,顺序为:猪粪>夏玉米秸秆>冬小麦秸秆.夏玉米秸秆处理与对照(CK)相比NaHCO3提取的Pi、Po增加的量分别为6 0mg·kg-1,5 6mg·kg-1,NaOH提取的Po增加的量为12 7mg·kg-1,而猪粪处理与CK相比NaHCO3提取的Pi、Po增加的量分别为7 1mg·kg-1,5 4mg·kg-1,NaOH提取的Po增加的量为14 1mg·kg-1.通过Langmuir方程求得磷的最大吸附量(b)、磷吸附结合能常数(k)、磷素最大缓冲量(MPBC)、标准需磷量(SPR)的值,进一步说明了3种有机物料均可使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降低,增加土壤中磷的活性.  相似文献   
96.
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黄豆、玉米、水稻这3种农业秸秆为原料,崇明东滩围垦土地为试验样区,以景观植物地肤草为目标植物,研究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直接还田的土壤呼吸和地上植物量均高于对照组;黄豆秸秆还田后土壤呼吸相对最低,土壤有机碳最高,因此黄豆秸秆还田的土壤碳封存能力高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秸秆还田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以及β-糖苷酶、脱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呼吸相关性最显著.黄豆秸秆还田脱氢酶活性最低,相应的土壤呼吸也最低.黄豆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和C/N含量最高,可降解性最低,表明黄豆秸秆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利用,因而还田后其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最终导致最低的土壤呼吸和较高的土壤有机碳.  相似文献   
97.
本实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和AlCl3改性生物炭,研究了2种生物炭分别调理污泥后的脱水效果,并探讨了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机理.结果表明,经过2种生物炭调理后,污泥比阻(SRF)、泥饼含水率(MC)、污泥沉降体积指数(SV30)、毛细抽吸时间(CST)均下降,污泥净产率(YN)升高,说明污泥脱水性能得到了改善,且AlCl3改性生物炭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生物炭.当AlCl3(溶液浓度3mol/L)改性生物炭的用量为3g/L时,调理后的污泥SRF,MC,SV30,CST分别降低至1.3×1012m/kg,81.9%,78.6%,35s,YN增加至17.8kg/(m2·h).分析原因:一方面,经过生物炭调理后,泥饼中会形成一定的骨架结构,使得污泥中的水和EPS能够更容易地释放;另一方面,经过AlCl3改性后,改性生物炭携带的正电荷(Al3+)能够与污泥颗粒所带的负电荷发生电中和作用,使得污泥颗粒更容易聚集,从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98.
焚烧秸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夏收季节农民焚烧秸秆的烟尘,引起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焚烧秸秆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使环境空气质量明显下降,而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禁止焚烧秸秆,同时应积极为农民寻找合理利用秸秆的途径,减少对城市空气的烟尘污染。  相似文献   
99.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4):38-38
近日,天津市农村有30多个村庄的1万户农民陆续使用上了环保、清洁的秸秆气,成功实现替代煤炭和液化气。目前该市40万hm。耕地,年产秸秆超过500万t,除一部分用来加工为青饲料外,其余部分完全可以用来秸秆制气。在宁河县投资建成的1500m。全国最大秸秆制气站,可满足周边近千户农民做饭取暖,气站规模和技术水平堪称国内第一。据介绍,从2006年开始,有关部门将兴建100座秸秆制气站,使天津市每年500多万t的秸杆,逐步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00.
据悉,吉林省规模最大的秸秆新能源加工项目26日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开发玉米秸秆生物质造料机、颗粒燃料等新型能源和设备。据了解,用玉米秸秆粉碎后加工成的颗粒燃料体积小.而发热量与煤接近。每1.5t秸秆可加工1t燃料.配合颗粒燃料专用炉具、锅炉等可做饭、供热,适合机关、企业、学校、餐饮及民用等,价格约400元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