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30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98篇
综合类   629篇
基础理论   223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84篇
灾害及防治   9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减少氮的负荷:全树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氮高沉降的地区,氮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累积,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环境产生负作用。通过收集森林采伐残留物用作燃料,可明显减少氮沉降的影响。采伐残物对土壤有机氮库具有巨大的贡献,也影响到土壤的气候与过程,常导致土2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增强,皆伐地区氮素及流失增加。清除采伐残留物将绵伐地的氮素流失和阻止氮的累积。同样,与遗留在林地上的情况相比,如果清除采伐残留物,则氮的临界负荷值会更得更高。但是,大规模  相似文献   
972.
它随处可见,从最大的海洋到最小的水坑,从最茂密的森林到最干旱的荒漠,从最富饶的沼泽到最高的山峰……它是一个活的银行账户,为人类全部事业和财富提供资本.它是什么?它就是……生物多样性.翻开《生物多样性知识达人手册》的第一页,在开头的话中,你就能读到上面这一段饶有趣味的文字,让你不自觉地联想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没错,这是一本新鲜出炉的、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读物,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为什么重要?你怎样才能保护好这个星球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73.
《世界环境》2012,(4):64-67
本报告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11年7月发布,本刊自2012年02期起对其进行连载,此内容为第三部分,后续部分将在接下来的期刊中刊登。我们能否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森林零净砍伐和零净退化"尽管模型显示,在不久的将来毁林能够被阻止,同时满足全球对食品、材料、生物能源的需求,但是人口不断增加将导致2030年以后无法实现此目标。不作为情景说明了作物产量和畜牧生产效率实现历史性增长的趋势仍然继续,农作物种植仍需占用一定的土地,特别是牲  相似文献   
974.
采伐影响下森林景观服务功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亚里河林场为研究区,以遥感数据、林相图和采伐设计资料为信息源,选择水源涵养、固土保肥、固定CO2和释放O2四项服务功能,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引用相应模型,估算了研究区1989年和2000年服务功能价值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建立历年采伐分布图,计算采伐造成的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揭示该损失值与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服务功能价值在各管理区域内的分布。结果表明,1989年服务功能价值为1.85×108元,2000年为1.37×108元,价值20×104元h/m2以上的面积明显下降。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由采伐导致,1989至1999年采伐导致的生态损失价值为0.71×108元,是木材生产获利的1.9倍,采伐损失价值与年出材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最后证明了管理等级区划和限制采伐量,即“天保工程”,将有利于森林植被恢复,大幅度提高整个亚里河林场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75.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区域分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小钦  王钦敏  刘高焕  励惠国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165-171,333-334
利用多源遥感和空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1984、1986、1991、1996和2001年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趋于多样化,年变化率比较大;近代黄河三角洲区,以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不稳定;黄河冲积平原区,耕地面积远高于其它地类,约占2/3,总体变化速率处于中等水平;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比较单一,耕地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为稳定,年变化率最小。  相似文献   
976.
喷洒灭火剂可以有效防治林火发生,但其对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尚不清楚,该文旨在通过试验研究林火与灭火剂联合对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文章通过野外模拟无火烧、中度和重度火烧3个林火梯度及无灭火剂、小剂量和大剂量灭火剂3个梯度灭火剂用量的正交试验,采集火烧灭火后即时(初期)和3个月后(后期)的表层土(0~10 cm)和深层土(10~20 cm)土样,测定土壤pH、电导率、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化学特性指标,分析不同强度火烧和不同剂量灭火剂处理对土壤化学特性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强度火烧干扰条件下,使用灭火剂对初期土壤p H的影响不显著;无灭火剂条件下,重度火烧显著提高了初期深层土的pH。火烧和灭火剂都会提高表层土的电导率,但影响不显著;重度火烧条件下,大剂量灭火剂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后期深层土的电导率。(2)仅使用灭火剂对表层土磷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蔗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但是灭火剂在火烧干扰时使用能缓解火烧对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火烧和灭火剂配合下破坏了初期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影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3)火烧对表层土速效磷含量的影响大于深层土;重度火烧条件下喷洒小剂...  相似文献   
977.
通过人工模拟方法确定负离子的自然衰减时间,并结合实时条件下实际空气负离子浓度以及植物群落的本底浓度,计算分析合肥大蜀山森林公园2012年4—6月,雪松、杨树、竹林等植被群落在06:00~18:00之间的负离子产生量,确定不同森林群落负离子产生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的自然衰减规律符合c(t)=2986.6×e-0.0141 t,据此估算出负离子在空气中的寿命(半滞留时间)约为49.16 min。利用06:00时的负离子浓度估算出4—6月雪松、杨树、竹林群落在06:00~18:00之间的负离子产生能力分别为2 493个/cm3、11 228个/cm3、7 037个/cm3。杨树的负离子产生能力相当于雪松的4.50倍,竹林相当于雪松的2.82倍。太阳辐射日总量、叶面积指数是区域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植物群落当年新生叶片量是影响其4—6月间负离子产生能力的主要因素。杨树群落新生叶片量最大,负离子产生能力最强,雪松新生叶片量最少,负离子产生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978.
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生态学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岷江冷杉林(Abies faxonian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各海拔森林土壤在冬季维持着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酶活性,并随土壤冻融过程不断变化。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冬季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转化酶和尿酶活性均表现出受冻结初期土壤冻融循环影响显著降低,在冻结期变化不明显,在融化期急剧增加至融化后显著降低的趋势,且土壤有机层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酶活性在融化期具有一个明显的年高峰值。海拔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酶活性,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显著。土壤温度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相关显著。这表明季节性冻融期是土壤生态过程的重要时期,土壤冻融格局显著影响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  相似文献   
979.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hosphorus (TP) from 83 surface water sampling sites in 29 of the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CERN) monitored ecosystems, representing typical agro- and forest ecosystems, were assessed using monitoring data collected between 2004 and 2010 from still and flowing surface water. Results showed that, TP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gro-ecosystems than those in forest ecosystems both for still and flowing surface water. For agro- ecosystems, TP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uthern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thern and north- western areas for both still and flowing surface water, however no distinct spatial pattern was observed for forest ecosystems. In general, the median values of TP within agro- and forest ecosystems did not exceed the Class V guideline for still (0.2mg.L-1) or flowing (0.4mg.L-1) surface water, however, surface water at some agro- ecosystem sampling sites was frequently polluted by TE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were mainly found in still surface water at the Changshu, Fukang, Linze and Naiman monitored ecosystems, where exceedance (〉 0.2 mg.L-1) frequencies varied from 43% to 78%. For flowing water, elevated TP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at the Hailun, Changshu and Shapotou monitored ecosystems, where exceedance (〉 0.4 mg. L-1) frequencies varied from 29% to 100%. Irrational fertilization, frequent irrigation and livestock manure input might be the main contributors of high TP concentrations in these areas, and reduc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improvements in irrigation practices and centralized treatment of animal waste are necessary to control P loss in these TP vulnerable zones.  相似文献   
980.
森林碳汇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阐述了森林碳汇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分析了开展森林碳汇的障碍,最后提出发展森林碳汇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