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8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1521篇
安全科学   450篇
废物处理   136篇
环保管理   501篇
综合类   3845篇
基础理论   1228篇
污染及防治   649篇
评价与监测   182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115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81.
本文调研和分析了近年发表的大量相关文献,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菊科植物在修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进一步指出了菊科植物在重金属土壤修复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2.
废弃尾矿库15种植物对重金属Pb、Zn的积累和养分吸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施翔  陈益泰  王树凤  李江川 《环境科学》2012,33(6):2021-2027
在废弃的铅锌尾矿库进行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对3年生15种植物重金属积累和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表明,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和养分的吸收积累因植物种类、部位、金属种类和种植时间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树木不同器官Pb质量浓度高低的总趋势为根〉叶〉茎,部分树种Zn质量浓度表现为叶〉根和茎;在15种参试植物中,加拿大紫荆根系Pb和Zn质量浓度均处于最高水平(分别为1 803 mg.kg-1和2 120 mg.kg-1),盐肤木具有最高的茎枝Pb、叶片Pb和Zn质量浓度(分别为280、546和1 507 mg.kg-1),旱柳具有最高的茎枝Zn质量浓度(729 mg.kg-1)和较高的叶片Zn质量浓度(1 153 mg.kg-1).枫香、紫花苜蓿对Pb,旱柳、盐肤木、紫花苜蓿对Zn的转移系数TF值均〉1.植物Pb的富集系数BCF值均小于0.17,旱柳、盐肤木、紫花苜蓿Zn的BCF值达0.37~0.43.固氮植物体内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火炬树、臭椿对P和夹竹桃对K的吸收积累能力强.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植株体内有重金属质量浓度增加、营养元素含量下降的趋势.盐肤木、旱柳等重金属积累树种及紫穗槐、紫花苜蓿、截叶胡枝子、桤木等固氮植物在铅锌尾矿治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3.
一种厌氧微观定量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良  吴静  蒋剑凯  姜洁  李怀志 《环境科学》2012,33(11):4052-4056
厌氧消化由于低成本和能源回收等优点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为克服现有方法研究动态厌氧过程的不足,基于微反应器和定量图像分析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污泥层面的微观定量方法.试验首次展示了静态下颗粒污泥产气的动态过程和特点.试验结果重复性好.静态产气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高速线性增加阶段、减速增加阶段和低速线性增加阶段.初始有机负荷较高时,高速线性增加阶段比较长,产气速率也比较高.结果表明,微反应器中进行厌氧产甲烷过程是可行的,该方法可靠,能够在微观层面直观地展示厌氧反应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有利于增进对厌氧过程理解.  相似文献   
184.
植物对纳米颗粒的吸收、转运及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杨新萍  赵方杰 《环境科学》2013,34(11):4495-4502
随着工程纳米颗粒的广泛使用,这些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未知影响.植物是高等生物暴露于纳米颗粒的一条主要途径,工程纳米颗粒可能通过食物链使其在高营养水平生物中积累.植物与纳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已有的文献表明纳米颗粒能被植物选择性地吸收并引起植物毒性,但纳米颗粒进入植物体内的机制仍不明确.多数关于植物吸收纳米颗粒的研究是在理想条件如水培实验下开展,并且集中在植物的种子发芽或是幼苗生长阶段.描述纳米颗粒在植物体内的生物转化和在植物体内分配的报道较少,而且这方面的机制没有阐述清楚.目前有许多研究者关注纳米颗粒的植物毒性效应,但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5.
2株降解菲的植物内生细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倪雪  刘娟  高彦征  朱雪竹  孙凯 《环境科学》2013,34(2):746-752
为了获得具有菲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细菌,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本研究从多环芳烃污染区植物体内分离得到2株能够降解液体培养基中高浓度菲(200 mg·L-1)的植物内生细菌(菌株P1和P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分别将菌株P1和P3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细菌.菌株P1和P3均为好氧生长,28℃、150 r·min-1摇床培养7 d,2株菌对无机盐培养基中菲(100 mg·L-1)的降解率均高于90%.条件实验表明,温度20~30℃,pH 6.0~8.0,盐含量0%~4%,装液量10~30 mL(100 mL三角瓶)2菌株生长良好且对菲降解率高于70%.其最适生长和降解温度为30℃,pH为7.0,盐含量≤4%,装液量≤30 mL.综合比较2株菌对菲的降解特性,P1菌株高温耐受性稍强,而P3菌株对环境pH改变和缺氧的耐受性稍强.  相似文献   
186.
利用微乳化法对含油污泥进行资源化处理。通过对现场采得的SLGD含油污泥样品处理,得到该油泥的最佳微乳液组成为:SDS 0.16 g/mL,OTAC 0.04 g/mL,正丁醇0.47 g/mL,NaCl 0.034 g/mL,脱油率最高可达42.53%。最佳单次处理量为12 g(以10 mL水为基准);处理温度为30℃,最佳处理时间为30 min;在保证脱油率的前提下,微乳液可重复使用3次。  相似文献   
187.
基于盐渍土生态重建过程影响因子的复杂性,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选取4类母指标和相应的13项子指标对植穴控制体生态重建技术进行可持续评价。4类母指标分别为土壤养分与结构改良程度、生产力持续水平、组分间关系协调性和生态、社会效益,对应的13项子指标分别为:土壤水分、土壤含盐量、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容重和水质;土地利用效果、土地生产力水平与稳定度、绿地结构与环境功能;生态重建年限、生物群落变化和生态景观效果;小气候效益和游憩的功能效益。经权重分析认为,植穴控制体生态重建技术评价分值为0.772,评价等级为Ⅳ级,表明植穴控制体模式的盐渍土生态重建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的功能效应。  相似文献   
188.
为了了解无锡市大气中类二噁英多氯联苯(Dioxin-like PCBs,DL-PCBs)水平,利用大流量空气采样器在无锡市分别采集了6个气相和6个颗粒相大气样品,气相色谱-质谱(GC-NCI-MS)测定样品中12种类二噁英多氯联苯。结果显示,大气样品中∑_(12)DL-PCBs的总浓度(气相+颗粒相)为1157~2 747 fg/m3,平均浓度为1759 fg/m3,平均浓度为1759 fg/m3。其中,气相的浓度为11 124~2 721 fg/m3。其中,气相的浓度为11 124~2 721 fg/m3,平均值为1 701fg/m3,平均值为1 701fg/m3;颗粒相的浓度为26~143 fg/m3;颗粒相的浓度为26~143 fg/m3,平均值为58fg/m3,平均值为58fg/m3。气相中∑_(12)DL-PCB含量占总量的97%,而颗粒相仅占3%。DL-PCBs的总毒性当量(气相+颗粒相)为2.16~4.47fg TEQ/m3。气相中∑_(12)DL-PCB含量占总量的97%,而颗粒相仅占3%。DL-PCBs的总毒性当量(气相+颗粒相)为2.16~4.47fg TEQ/m3,平均值为3.53fg TEQ/m3,平均值为3.53fg TEQ/m3。DL-PCBs单体中PCB-118的浓度最高,平均占总浓度的54%,其次是PCB-105和PCB-77,PCB+81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在所有DL-PCBs中,毒性当量浓度的主要贡献者为PCB-126,其平均贡献率为95%,其次为PCB-169,平均贡献率为3%。  相似文献   
189.
针对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中所遇到的混凝效率低、出水水质差、抗冲击负荷能力弱等瓶颈问题,该试验通过对涡流澄清池与网格澄清池的启动、除浊效果、产水能力、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涡流澄清池实际运行效果,确定了涡流澄清池的最佳运行工况及相关设计参数,为微涡流澄清技术在水厂改造、净水装置研发及其他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数支持和推广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90.
武钢北湖污水回用工程将由明渠收集的武钢生产废水、少量生活污水和雨污水形成的综合废水处理后回用于工业生产。该工程采用包含高密度沉淀池(the DensaDeg誖clarifier)和V型滤池(the Aquazur誖V filter)的两级混凝分离+消毒的工艺。10个月的运行表明,系统能有效去除悬浮物、铁和不溶解性油,出水浊度、铁、不溶解性油均达到甚至优于设计目标。但是,进出水总硬度变化甚微,且后混凝对出水铁含量有不利影响。此外,出水氯离子含量明显增加,将对回用系统中的金属材料有不利的影响。鉴于此,建议对高密度沉淀池的石灰软化过程、后混凝的微絮凝过滤过程中铁的行为、出水氯离子降低途径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行费用,建议对药剂投加量进行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