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4篇
综合类   699篇
基础理论   271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10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印江槽谷型喀斯特地区植被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印江槽谷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11种植被类型(人工纯林、人工混交林、天然纯林、天然混交林、疏林、竹林、经果林、灌木林、石山地、宜林地、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区域植被固碳速率、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并预测了理论最大固碳潜力。结果表明:印江研究区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为,乔木层(25.06t/hm2)灌木层(3.51t/hm2)草本层(1.10t/hm2),其平均固碳速率为10.63t/(hm2·a),植被碳储量为172.23×103 t,植被理论最大固碳潜力为94.02t/hm2。研究结果对于评价和估计印江槽谷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森林的碳汇功能,以及提高碳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2.
吕斯丹  陈卫平  王美娥 《环境科学》2012,33(12):4108-4114
为推动再生水安全灌溉,本研究运用ENVIRO-GRO模型模拟了不同土壤性质、植被条件下土壤盐分的分布规律及累积趋势,探讨了土壤性质和植被种类对再生水灌溉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土壤初始含盐量下,经多年重复模拟后最终达到统一的平衡状态;而不同土壤质地下,随着灌溉年份的增加,壤土、黏壤土中的土壤ECe年均值逐渐增加直到平衡,砂壤土中的土壤ECe年均值逐渐减少直到平衡,平衡时土层中的ECe值砂壤土〈壤土〈黏壤土.3种植被下,大叶黄杨、油松的土壤ECe值增加量小于早熟禾;土壤盐分在土层中的空间、时间分布也均有所不同.此外,不同模拟情景下,土壤盐分累积都不会影响植被的生长(黏壤土除外),但均出现轻度盐渍化(砂壤土除外).  相似文献   
223.
运用遥感图像解译和GIS分析的方法,选择土地利用、植被、生态完整性为评价因子,评价研究区域工程建前生态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使土地利用类型增加,土地偏离度略有增加;不同植被类型面积均有所下降,其中对林地和天然草地影响最大,其面积分别减少了123.17 hm2和57.28 hm2;永久占...  相似文献   
224.
鸟击灾害是航空“A”类灾难,机场鸟击灾害的根源在于机场生境对鸟类的吸引,减少机场生境中吸引鸟类的生态因子是解决机场鸟击威胁的根本方法。本文通过对南充高坪机场植被和鸟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寻找最适宜的机场植被管理措施。结果显示:植被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植食性鸟类数量与植被的种类和季节变动规律基本吻合,同时植物的繁茂滋生大量昆虫,使肉食性鸟类数量增多。对飞行区植被进行处理,设法控制机场内鸟类的食物来源,对于减少飞行区鸟类的数量非常重要。建议采取的措施有碾压、割草和农药喷洒、挖除高草丛、使用除草剂、草坪植物种类的调控。  相似文献   
225.
黄土高原植被重建对小流域水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黄土高原,植被重建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因而植被重建对水分循环的影响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核心。论文利用流域对比分析法,以位于甘肃省西峰市南小河沟流域的一条森林小流域和一条荒坡草地小流域为对象,通过对1956~2000年水文要素的监测和分析,得出:44年内森林植被累积减少地表径流37%;前15-20年内植被减流作用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后24~30年植被的减流作用几乎保持不变;月径流量的减少主要集中在6-9月份;森林小流域相对于对比小流域,44年内土壤含水量累积减少约222mm,平均每年减少5mm;而蒸散量相对荒坡草地流域累积增加了620mm,平均每年多蒸散14mm。  相似文献   
226.
宝鸡市植被叶子重金属分布规律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宝鸡市滨河路植被叶子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类以及不同高度的植被叶子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子中重金属含量随着植被高度呈递减的变化趋势;其中Cr、Mn和Pb含量在植被叶子中富集最多,Cr、Cu、Ni和Mn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金叶女贞的植被叶子中; Pb富集最多的是大叶女贞,Cd富集最多的是塔松,As富集最多的是红叶李;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植被叶子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估了滨河路不同类型植被叶子中Cr、Cu、Ni、Mn、Pb、Cd和As等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滨河路7种植被叶子综合污染指数属重度污染,具有极强的综合危害性; 7种重金属的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大小顺序为:Cd Ni Cr As Pb Cu Mn,RI值变化范围为19. 04~4 020. 29.  相似文献   
227.
从植被演替和抗风性研究包兰线沙坡头段人工植被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群落演替与风沙流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群落的稳定性。在沙坡头地区,以油蒿为主的人工群落在长期的自然演替过程中已达到与生境条件相互适应的动态稳定过程。通过沙坡头与周边地区植被演替的比较研究,表明了该地区现有植被正形成(或已形成)偏途顶极序列,该植被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稳定存在,这些演替可促使沙坡头地区的人工植被向更为稳定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方向变化。此外,风洞实验结果显示,沙坡头现有主要植被和地表能够抵抗较大风沙流胁迫,已形成了能够忍耐沙尘暴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28.
长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茜  黄玫  李仁强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8):1296-1305
研究基于气象观测和B2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1981—2000年和2010—2050年两个时段内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间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1981—2000年流域内植被NPP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未来长江流域气温将整体增加,但各地增温幅度不同。流域降水量有增有减,主要增加区域位于长江源头和上游及中游的江北地区。未来在气温增加幅度较小而降水量增加的区域,如长江源头和上游的青海、西藏、川西及云南的部分地区的植被NPP将增加。在气温增幅较大而降水量减少或者降水量增加不多的区域如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广大地区植被NPP将减少。从植被类型来看,长江流域大部分森林、郁闭灌丛和农作物的NPP在B2气候变化情景下将减少,每年减少量分别在0~4.5 gC.m-2、0~2 gC.m-2和0~2.5 gC.m-2之间。高寒草甸、草地和稀疏灌丛的NPP将增加,每年增长量介于0~2 gC.m-2之间。  相似文献   
229.
对矸石土样及植被材料进行采样测定,研究分析矸石的供肥能力、微量有毒元素含量、矿区植物中微量有毒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对Cu、As元素吸收能力大于其它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rois)对Zn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其他植物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对Cr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依据矸石废弃地立地类型特点,矸石废弃地人工植被景观恢复过程中应选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作为先锋树种,宜优先选用刺槐×沙棘×荠菜(Robinia pseudoacacia×Hippophae rhamnoides×Capsella)、刺槐×沙棘×狗尾草(Robinia pseudoacacia×Hippophae rhamnoides×Setariaviridis)、臭椿×沙棘×狗尾草(Ailanthusaltissima×Hippophae rhamnoides×Setaria viridis)群落与刺槐林、臭椿林配植模式。运用生态恢复的方法对矸石废弃地进行人工植被景观恢复与重建,恢复其受损伤的生态系统,这对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0.
关于生态用水研究的讨论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十几年生态用水研究进展,其概念从自然地理平衡说法到生态系统稳定说法,至今未明确统一。按生态用水概念的内涵,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与用水、需水、耗水6个词的多样组合归纳为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两个词。地带性植被生态用水是生态用水研究的基础,可为生态保护和植被建设提供依据和目标。建议生态用水概念定义为:维持各类生态系统正常发育与相对稳定所必需消耗和现存的水称为生态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