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6篇 |
免费 | 169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26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164篇 |
综合类 | 904篇 |
基础理论 | 84篇 |
污染及防治 | 62篇 |
评价与监测 | 68篇 |
社会与环境 | 87篇 |
灾害及防治 | 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39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66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292.
Xiuying Zhao Xinming Wang Xiang Ding Quanfu He Zhou Zhang Tengyu Liu Xiaoxin Fu Bo Gao Yunpeng Wang Yanli Zhang Xuejiao Deng Dui Wu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4,26(1):110-121
Organic acids as important constituents of organic aerosols not only influence the aerosols' hygroscopic property, but also enhance the formation of new particles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This study reported organic acids including C14–C32fatty acids, C4–C9dicarboxylic acids and aromatic acids in PM2.5collected during winter 2009 at six typical urban, suburban and rural sit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veraged concentrations of C14–C32fatty acids, aromatic acids and C4– C9 dicarboxylic acids were 157, 72.5 and 50.7 ng/m3, respectively. They totally accounted for 1.7% of measured organic carbon. C20–C32fatty acids mainly deriving from higher plant wax showe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at the upwind rural site with more vegetation around, while C14–C18fatty acids were more abundant at urban and suburban sites, and dicarboxylic acids and aromatic acids except 1,4-phthalic acid peaked at the downwind rural site. Succinic and azelaic acid were the most abundant among C4–C9dicarboxylic acids, and 1,2-phthalic and 1,4-phthalic acid were dominant aromatic acids. Dicarboxylic acids and aromatic acids exhibited significant mutual correlations except for 1,4-phthalic acid, which was probably primarily emitted from combustion of solid wastes containin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lastics. Spatial patterns and correlations with typical source tracers suggested that C14–C32fatty acids were mainly primary while dicarboxylic and aromatic acids were largely secondar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olved six sources including biomass burning, natural higher plant wax, two mixed anthropogenic and two secondary sources; further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eveale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individual organic acids. It turned out that more than 70% of C14–C18fatty acids were attributed to anthropogenic sources, about 50%–85% of the C20–C32fatty acids were attributed to natural sources, 80%–95% of dicarboxylic acids and 1,2-phthalic acid were secondary in contrast with that 81% of 1,4-phthalic acid was primary. 相似文献
293.
将未确知测度理论与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用于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根据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和等级划分标准,选取泥石流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泥砂补给长度比、24小时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等10个指标作为泥石流危险评价因子,利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未确知测度理论的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合理、置信度高、结果可靠,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4.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理论界对人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观点,并基于现有包容性增长观的理论基础,根据经济增长对人的包容的评价维度,综合考虑了人的经济发展环境、人的社会发展环境、人的生态环境、人口素质和人的生活质量五大要素来构建指标体系。通过上述5个方面30个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2004-2009年的人的全面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004-2009年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增幅也逐年递增,这表明随着人的全面发展的速度加快,人的全面发展状况越来越好。结合主成分分析解析获得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主因子,分别为外部因子(25个指标)与内部因子(5个指标),两个子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7.890%,其中外部因子的贡献率为76.202%,内部因子的贡献率为11.688%。这说明,在决定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的诸多因素中,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是两大主要因素,且前者的影响力大于后者。分析外部因子与内部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可知外部要素是正面因素,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内部因素则不然。说明我国人的发展存在以外延发展为主,内涵发展不足的现象。综上,文章针对内涵发展不足提出政策建议,以期通过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95.
基于AHP和DEA模型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以无锡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重要环境污染源之一,但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面广、周期长、随机性等特点,在评价上存在较大难度。根据生态效率理论,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选取该市1998~2008年农业生产和面源污染相关数据,运用偏好锥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其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1998~2008年,无锡市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近三年累计上升幅度达22%。表明近年来无锡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提出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和方法为进一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6.
利用轨迹聚类方法对2011年6~8月黄山光明顶的气团轨迹进行聚类分组,得到2011年夏季到达黄山顶的主要气团输送轨迹,结合黄山顶的气溶胶数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输送轨迹与黄山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关系.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 analysis)定性分析了不同气团背景下黄山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潜在源区,最后结合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concentration weighted field)定量分析不同潜在源区对黄山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积聚模态颗粒物(0.5~1μm)数浓度约占0.5~20μm颗粒物数浓度的94.9%;黄山顶6~8月大陆气团的发生频率最高,约43.4%;影响黄山光明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潜在源区主要来自一些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群:湖北东部、安徽中部、河南、江西境内、两广交界处、湖南南部以及浙江北部地区.而垂直方向上,来自西北和西南方向高度约2~5km的自由对流层气团对黄山顶积聚模态粒子数浓度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97.
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水质指标的权重,结合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指标进行层次总排序,根据总排序结果对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特点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98.
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环境类指标构建研究——以崇明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将压力 状态 响应(PSR)模型与系统分析法理论集成起来构建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环境类指标的方法和步骤。指标构建过程分为4个步骤:(1)首先利用已有生态区域(岛)相关环境类指标确定备选指标集;(2)利用PSR模型对指标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筛选;(3)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利用系统分析法确定指标核心要素,得到二次筛选指标;(4)以2030年为远期目标年,以综合性和动态性为依据确定最终指标。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确定水、气、土为核心考核要素,构建了基于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的近期及远期目标的环境类考核指标体系。指标评价结果表明,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环境类综合指数为72,其中环境压力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环境保护指数分别为85、80和51,与崇明岛实际较为吻合。部分研究结果已在崇明岛生态建设过程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99.
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海洋工程在上海海域纷纷兴建,造成了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一系列的生态损害。在分析海洋工程可能造成生态损害的同时,以上海长江口隧桥工程为例,选择2007年春季和秋季的2次生态调查数据进行研究。架桥阶段结束后,综合分析了春季与秋季的调查数据,发现各项指标均有偏向于不利的趋势。基于结构功能指标体系评价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后得出上海长江口隧桥工程附近海域的综合健康指数分别为2043和2166。根据CHI≤3的情况下判断,该海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属于不健康接近亚健康状态,表明河口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发生明显改变,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出现退化或丧失。针对遭遇海洋工程破坏的生境,需要进行更多、更长时间的人工干预,并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300.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6)
在介绍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各种理论及划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1985-2004年间,广西崇左市、安徽滁州市、江苏南通市经济发展的变化轨迹,确定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表明崇左市经济结构较差,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且竞争能力较弱;滁州市经济中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较大,总体经济结构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贡献,竞争能力较强;南通市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总体经济结构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且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建议:①崇左市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带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吸收泛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国际贸易.②滁州市应融入南京都市圈,吸引和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注意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③南通市应把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