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4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1075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88篇
综合类   923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16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61.
河流健康状况诊断指标和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映河流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健康内涵,构建了河流健康状况诊断指标体系,包括河流形态结构、河流社会经济功能、河流生态功能3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选用多目标多层次模糊模型诊断河流健康状况,提出了河流健康诊断指标的标准特征值,给出了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以东江为例,确定指标权重和指标值,诊断河流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东江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的下缘,形态结构改变是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流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962.
基于公平与效率双重视角的中国农业碳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科学估算减排潜力是实施减排责任分摊的基础。论文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经济生产体系,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经济核算框架,借助方向距离函数方法,对2000-2011 年中国31 个省(市、区)的农业碳边际减排成本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均农业碳排放、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4 个指标,构建农业碳减排潜力指数,基于公平与效率双重视角,对各省区农业碳减排潜力水平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显示:① 农业减排成本地区差异较大。其中,海南、福建、山东、辽宁、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区减排成本较高,其年均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居于全国前列,最高值达2.542×108元/104 t;而西藏、青海两地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最低,分别为0.105×108元/104 t 和0.542×108元/104 t,农业减排成本较低。② 基于农业碳减排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差异,将中国大陆31 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四大类:西藏等1 省2 区属于“高效较公平”型地区;甘肃1 省1 区属于“高效欠公平”型地区;辽宁等8省2 区属于“低效较公平”型地区;北京等12 省4 市属于“低效欠公平”型地区。③ 西藏、海南、青海、内蒙古四地农业碳减排潜力指数在三种情景下均排名前四,北京、黑龙江、山西三地均排名最后。④ 决策者对于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不同偏好会导致各省区减排责任分摊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63.
李玲  喻晓  王颋军  唐跃刚  罗毅 《环境工程》2015,33(11):129-132
根据填埋垃圾的降解特性及数据易得性,首先确定陈腐垃圾中有机质、渗滤液COD、填埋气CH4为填埋场垃圾稳定化程度的判别指标,然后建立稳定化程度(完全稳定、比较稳定、基本稳定、未稳定)评价分级标准,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市某简易垃圾填埋场种不同填埋时间垃圾堆体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填埋8~12年的垃圾堆体已基本稳定,可进行低度利用,在中、高度利用之前需治理;填埋12~18年的垃圾堆体已比较稳定,可进行中度利用,在进行高度利用之前需治理;填埋18年以上的垃圾堆体已完全稳定,可直接进行高度利用。这为武汉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大量陆续关闭的老简易垃圾填埋场的维护再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4.
为全面了解北京清河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在清河采集8个沉积物样品,测定w(As)、w(Cd)、w(Cr)、w(Cu)、w(Pb)、w(Zn),并利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地累积指数模糊评价模型对北京清河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北京清河沉积物中w(As)、w(Cd)、w(Cr)、w(Cu)、w(Pb)、w(Zn)的平均值分别为43.18、1.20、70.70、49.62、38.59和297.36 mg/kg,不同重金属在各采样点间的分布差异较大,6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表现为As>Cd>Zn>Cu>Pb>Cr. 对于大部分采样点,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不确定性评价结果与常规评价结果保持一致,均显示清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 然而,QH6采样点(立水桥)As常规评价结果为偏中度污染,不确定性评价结果为中度污染;QH5采样点(清河大桥)Cd和Zn在常规评价结果为轻度污染,而不确定性评价结果为偏中度污染;QH8采样点(入温榆河口)Cd和Zn常规评价结果分别为轻度污染和偏中度污染,不确定性评价的结果则显示为偏中度和中度污染. 不确定性评价方法采用重金属质量分数区间值,而常规评价则采用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单一值;不确定性评价通过计算隶属度确定污染等级,在接近分级界限时,不确定性评价和常规评价结果之间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965.
用模糊聚类分析研究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孙文长,宋鹭(河南省平顶山市环境科学研究所467002)1前言大气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是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的基础性工作,它旨在阐明优化区域内某一定高度处是否存在大气污染物浓度值相对稳定的垂直区间,从...  相似文献   
966.
水源水细菌SOS反应与模糊综合评判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细菌学测试和化学测试两类方法在评价水源水有机物污染程度和潜在危害上的关系,用SOS显色法研究了珠江某自来水原水8个水样有机提取物诱导的细菌SOS反应,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了水样的BOD、Hg 、Pb 、Cr等化学指标.两个水样诱导了大肠杆菌 PQ37的 SOS反应.比较水样对细菌的 SOS反应诱导系数与化学污染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后显示, SOS显色法这一细菌学短期测试系统与化学测试方法对水质的定性评价具有一致性、互补性和差异性,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可作为比较和解释这两类不同测试系统的分析结果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67.
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客观准确的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并以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为例,根据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明显的污染,并且各区域污染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关联序依次为:南陵县、芜湖县、繁昌县和城市郊区。   相似文献   
968.
准确描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并合理划分土壤污染风险区,是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的重要前提。以广东省某工业化区域为研究区,基于随机森林(RF)和模糊c均值(FCM),采集577个采样点的土壤重金属数据和12个环境协变量数据,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r、Pb、Cu和Zn)浓度,构建了土壤重金属浓度预测模型,开展了数据驱动的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分类管控策略。结果表明:Cr、Pb、Cu和Zn的实测浓度分别为4.00~885.60,9.39~2588.11,2.20~475.00,11.05~8162.42 mg/kg。除Pb外,Cr、Cu和Zn的平均值是当地土壤背景值的1.10~1.29倍。4种重金属变异系数均在86%~319%,属中上强度的变异水平,土壤重金属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当RF节点变量数(mtry)值为5,决策数个数(ntree)值为800时展现了较好的预测性能,预测性能R2的最大值分别达到0.78(Cr)、0.79(Pb)、0.85(Cu)和0.76(Zn),RMSE的最小值分别达到21.57(...  相似文献   
969.
简单分析了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二次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该模型即能对某环境监测点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又能对所有环境监测点的某一环境污染物的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完善.同时,该模型也能避免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7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组织因素影响度识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理论,构建影响系统安全的组织因素模型,确定影响系统安全的组织因素指标体系,利用因素相对影响度R、因素总体影响度C和因素重要度I来表征组织因素对系统安全的影响程度。采用该因素影响度方法分析了组织因素对某核电站系统安全的影响,发现监督、安全文化培训、领导对安全的态度、程序的完备性、部门间的交流与反馈、协调、个人的意识和态度、岗前技能培训、部门内的交流与反馈是对核电站运行安全影响最大的组织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