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352篇
安全科学   458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205篇
综合类   1095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10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利用连续液化采样器(PILS)-超声雾化器-气溶胶化学组分检测仪(ACSM)联用系统,对深圳市冬季PM2.5中水溶性组分进行在线连续观测,获取高时间分辨率的水溶性有机物(WSOM),SO42-,NO3-,NH4+和Cl-浓度信息以及WSOM的质谱结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PM2.5中水溶性组分的总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4.0~117μg/m3,平均浓度为20.1μg/m3,其中WSOM(25.2%)和SO42-(22.4%)是最主要的贡献组分.ACSM质谱显示WSOM具有氧化态有机气溶胶(OOA)的质谱特征,其氧碳比(O/C)的平均值达到(0.60±0.09),且WSOM与二次无机离子(SO42-+NO3-)和钾(K)有强相关性,与黑碳(BC)的相关性较弱,表明了观测期间WSOM主要来源于二次反应产生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和生物质燃烧,与机动车等一次排放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52.
对2016年3月南京北郊PM2.5进行采样分析,通过样品中的水溶性离子(Na+、NH4+、K+、Ca2+、Mg2+、Cl-、NO3-、SO42-)和碳质组分(OC、EC),探讨霾污染的特征、来源及硫酸盐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南京北郊PM2.5平均浓度(103.22±48.5)µg/m3.污染天二次硫酸盐的形成与NO2对SO2的氧化相关性较强,而O3的氧化作用影响较小;清洁天则相反.污染天,具有酸度缓冲作用的矿物粉尘使得气溶胶颗粒物总体呈弱碱性,而碱性环境下又更利于二次硫酸盐的形成.南京北郊早春二次污染严重,SOC主要由大气中碳氢化合物与O3发生光氧化反应生成.污染天主要排放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其次是生物质和煤炭燃烧;清洁天主要排放源为煤炭燃烧和扬尘,机动车尾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3.
为研究盘锦市秋冬季节大气PM_(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1月采集盘锦市3个点位PM_(2.5)样品,通过OC/EC比值法,EC示踪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对PM_(2.5)中碳组分进行污染特征分析及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盘锦市秋冬季节PM_(2.5)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秋季OC和EC的平均浓度为10.02μg·m~(-3)和3.91μg·m~(-3),冬季为16.04μg·m~(-3)和5.62μg·m~(-3);采样期间秋冬季节OC/EC均大于2.0,说明各采样点位在秋冬季均可能存在二次污染,Spearman相关分析及线性拟合可知开发区OC与EC来源复杂,第二中学及文化公园OC和EC可能具有同源性;通过EC示踪法对SOC进行定量估算,得出秋季SOC浓度为7.21μg·m~(-3),冬季为23.07μg·m~(-3),对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可知秋冬季节SOC不确定性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盘锦市秋冬季节PM_(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煤烟尘,生物质燃烧以及机动车尾气.  相似文献   
954.
介绍了国内原油储罐浮盘密封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通过分析当前浮盘密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提高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延长密封使用寿命,提出了若干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955.
为了解我国中小城市地区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及来源,采集了浙江省中西部典型地区——兰溪市城区和近郊2个站点2016年四季的PM2.5样品,利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PM2.5中11种指示不同来源的SOA示踪物的质量浓度水平,利用示踪物产率法估算了不同来源前体物对SOC(二次有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兰溪市PM2.5中ρ(异戊二烯SOA示踪物)的年均值为40.79 ng/m3,约占检测示踪物总质量浓度的89%;ρ(α-蒎烯SOA示踪物)、ρ(β-石竹烯SOA示踪物)和ρ(甲苯SOA示踪物)的年均值分别为4.09、0.36和1.01 ng/m3.ρ(异戊二烯SOA示踪物)和ρ(α-蒎烯SOA示踪物)存在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的季节性变化趋势,ρ(β-石竹烯SOA示踪物)为秋季、冬季 > 春季、夏季,而ρ(甲苯SOA示踪物)的季节性变化不显著,表明不同类型VOCs(挥发性有机物)前体物排放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不同.基于示踪物产率法的估算结果表明:夏季异戊二烯等植物源VOCs可能是兰溪市PM2.5中SOA的主要来源;而春季、秋季、冬季甲苯等人为源VOCs是SOA的主要前体物,贡献了兰溪市PM2.5中ρ(SOC)的60%左右.研究显示,减少人为源VOCs的排放对相关地区灰霾及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6.
两次相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氯代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6种水中挥发性氯代烃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两次相平衡/液上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系统推导了气液等体积和非等体积平衡,只分析气相就可测定水相浓度的理论关系式,研制了可变相平衡器。  相似文献   
957.
蛋白酶抑制剂对杨扇舟蛾的中肠蛋白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杨扇舟蛾幼虫的中肠几种主要蛋白酶活性.以14C-酪蛋白为底物测定的总消化酶活性在碱性缓冲液中最高;特异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表明:只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中肠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它的特异蛋白酶抑制剂如半光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天门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中肠的酶活均无抑制作用,可以认为杨扇舟蛾的中肠蛋白酶以丝氨酸蛋白酶为主.以特异的p-nitroanilide为底物测定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亮氨酸蛋白酶活性在碱性缓冲液中最高,且以弹性蛋白酶活性最高.在所研究的23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中,抑制作用最强的是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I和南瓜韧皮胰蛋白酶抑制剂.本研究丰富了对杨扇舟蛾的中肠蛋白酶种类的了解,为杨树抗虫基因构建和转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8.
饮用水的安全性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用水质量受到广泛关注,而影响饮用水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水源水质、运输管网及处理设施等.针对江汉油田矿区饮用水运输管网,对饮用水处理站出口水质和管网末梢水质进行了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及细菌学指标的对比研究分析,发现用户所用的饮用水水质受出口水水质、输水管网材质及使用年限、二次供水设施情况的影响,并从运输管道材质的选择、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和对管道的技改、清洗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59.
鞍山市郊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经常通过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达到蔬菜生产的高产和稳产。文中采用了气相色谱法,对鞍山市郊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鞍山市郊有机磷农药的污染状况,提出了控制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0.
青藏高原北缘蚕眉山地区为主夷平面残留区(属高原腹地),有关火山岩年龄揭示夷平面于13 Ma前已基本形成,并于3.7Ma前解体。在中昆仑山前山和后山分别获得(4.2±0.8)Ma和(3.9±0.6)Ma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夷平面解体年代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指示一次明显的构造抬升,并与青藏运动A幕相对应。进一步的地貌-沉积分析表明,昆仑山北面山前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的厚度巨大的西域组砾岩主要来源于昆仑山的剥蚀作用,证明昆仑山4 Ma左右开始即相对南面高原腹地大幅隆起。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推算昆仑山区已剥蚀掉的古夷平面(虚拟面)对应现代海拔高度约为8 200 m,而现代高原腹地夷平面残留实体海拔为5 200 m左右,据此计算出昆仑山4 Ma以来较高原腹地(蚕眉山地区)相对抬升了约3 00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