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37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围岩分级是隧道及地下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和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依据。针对围岩分级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自身的随机模糊性问题,结合云模型相关理论实现了围岩分级定性概念与各待评价指标隶属不同分级的确定度之间的自然转化。同时,充分考虑各个评价指标相对于最终围岩分级结果的重要度不同,利用粗糙集知识发现相关算法,从已有工程数据中挖掘规律,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相对权重。在计算得到各评价因子隶属不同分级的确定度后,与其对应的权重相乘,并将所有评价因子计算结果进行代数叠加,得到待评价样本隶属于各个特定围岩等级的综合确定度,以其中最大值对应的等级为最终围岩评价结果。工程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所得结果与围岩实际等级基本相符,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2.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区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力发展水平、能力和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个地区问题,更应是资源保障问题,因而对我国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定量测度研究较少,且现有评价方法不能同时兼顾指标的模糊性与随机性的难题,该研究将正态云模型引入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综合评价。从资源、经济、环境(含人口)三方面构建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正态云模型结合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不仅使得指标特点得以保真,而且各指标权重的计算量也大大减少,提高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以湖南省2010—2015年间的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定量测度。结果显示,6年间,湖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力状态虽然始终处于III级(一般)状态,但可持续力综合值从2.600 0上升到3.070 8,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水平有日趋增加态势;个别评价指标仍处于较弱状态,单位GDP能耗量、万元工业产值中矿业产值比率、人口密度单因子得分值均2.5,表明这些指标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善。该评价结果与实地调研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本方法在定量评价中能兼顾随机性和模糊性,且计算过程简便,结果可靠,能为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开封市秋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化学组分及主要来源,分别于2017、2018年秋冬季在开封市设置了3个点位采集大气PM2.5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法(XRF)、离子色谱法(IC)与热光反射法(TOR)分别测定了PM2.5中元素、水溶性离子及碳质组分特征,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解析PM2.5来源。结果表明,2017、2018年秋冬季开封市大气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4.38、111.48μg/m3,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为分别为54.48、58.16μg/m3,其中3种二次无机离子(NO-3、NH+4、SO42-)是主要组分。2017、2018年秋冬季NO-3与SO42-质量比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04.
饮用水中DBP的臭氧氧化效能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海燕  曲久辉 《环境化学》2004,23(3):278-282
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DBP)为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代表物 ,对饮用水中大量存在的不同物质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O3氧化DBP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O3单独作用于DBP时 ,在反应进行 30min后就能去除 90 %以上 ;O3对DBP的氧化降解除了O3的直接氧化外 ,还有·OH的作用机制 ;HCO-3 和腐殖质都通过影响·OH的产生而影响DBP的O3氧化 ,水中的浑浊度由于对疏水性的DBP会产生吸附作用而对DBP的去除有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105.
用AQUA800辨别分析仪同时测定地面水中的氨、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正磷酸盐、总硬度和硅酸盐,是一种简便、迅速、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样品无需预处理,精密度试验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24%、2.18%、2.02%、2.67%、2.35%、3.57%、4.78%,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3.5%、101.0%、95.0%、99.2%、97.6%、101.5%、98.0%,方法检测限分别为氨0.022mg/L,硝酸盐0.015mp/L,亚硝酸盐0.002tug/L,氯化物0.47mg/L,正磷酸盐0.015mg/L,总硬度17.6mg/L,硅酸盐0.55mg/L,能满足地面水中辨别分析仪同时测定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点化物、正磷酸盐、总硬度和硅酸盐分析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6.
碳同位素在溢油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中国代表性原油、氯仿沥青"A"组分碳同位素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探讨其在溢油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母质继承效应,不同来源的原油及其氯仿沥青"A"组分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形状不同,可以利用这种规律进行溢油鉴定.碳同位素的抗风化性是其用于油指纹鉴别的最大优点.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使得有机质碳同位素研究进入分子级水平,因其特征性和稳定性正日益成为重要且有效的油类污染物的"环境示踪剂".  相似文献   
107.
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严重关注。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失,令人震惊、悲痛,也给他们的亲属造成极大的心灵创伤。面对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人们接连发出了"带血的煤"还要挖多久等诘问。频频发生的事故再次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虽然事故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处理  相似文献   
108.
以300W中压汞灯为光源,分别研究了水体系中正癸烷(n-C10H22)和正癸烯(n-C10H22)在TiO2光催化氧化作用下的降解.结果表明,它们的降解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17.2nm TiO2下,n-C10H22反应速率常数(k)值为5.8010-3min-1,半衰期(t1/2)为120min;n-C10H22的k值为9.9010-3min-1,t1/2为70min.400℃热处理的TiO2对n-C10H22、n-C10H22光解的降解率分别为31%﹑50%,高于其他热处理温度.利用自旋俘获-电子顺磁共振(ST-EPR)方法,在光照的TiO2磷酸盐缓冲水溶液(pH=7.4)中检测到羟自由基加合物(DMPO-OH).产物分析表明,水体中n-C10H22光催化降解生成的中间产物为1-癸醇、2-戊酮、2-庚酮和2-癸酮;n-C10H22的中间产物为辛醛、壬醛、癸醛和2-癸酮.  相似文献   
109.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及其铅的来源识别和解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9月—2006年9月,在北京的北郊(昌平区)、城区和南郊(房山区)3个采样点位共采集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166个. 用ICP-AES和ICP-MS方法测量Pb等29个无机元素. 应用正矩阵因子分析方法识别的TSP的3组主要来源为土壤扬尘源、建筑源和燃煤源;2组次要来源为有色冶金源和燃油源.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Pb的2个主要来源为燃煤源和有色冶金源,分别占总量的19%~39%和49%~62%;次要来源有土壤扬尘源和建筑源,分别占总量的2%~4%和7%~8%. 北京市北郊、城区和南郊的ρ(Pb)年均值分别为102,142和179 ng/m3. 燃煤源排放的铅分布比较均衡,在3个采样点位ρ(Pb)大体持平;而有色冶金源排放的铅有明显的采样点位差异,具有南高北低的趋势,这提示有色冶金源的主要方位是在北京的南边. 北京市大气ρ(Pb)有可观的下降空间. 铅排放削减和有关环境管理措施的主要对象应为涉铅的有色冶金行业. 对原料煤中铅含量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改进的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在非均匀温度场中的数值分析模型,建立了147例数值分析模型。借助ANSYS软件的热力耦合数值分析功能,得到了网架结构高温力学特征量数据库,从杆件纵向变形与杆件应力历程的角度,研究了局部火灾下杆件间的约束效应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温度场非均匀性、荷载比、网格尺寸对杆件约束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局部火灾下,网架结构斜对称轴上中间位置处腹杆受到的轴向约束最强,表现为压应力增加;垂直于斜对称轴方向的杆件表现为拉应力增加;杆件轴向约束程度随温度场非均匀性的增强及网格尺寸的减小而增大;在结构高荷载比情况下,温度场非均匀性和网格尺寸对杆件轴向约束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