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16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253篇
基础理论   13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61.
UV-C辐射增强对绿化树种膜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忠林  马溪平  张利红  王杰 《生态环境》2006,15(5):1014-1017
采用叶片试验法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C)胁迫对3种绿化树种叶片膜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V-C辐射处理使连翘ForsythiasuspensaVahl和垂柳Salixbabylonica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但使水蜡树FraxinuschinesisRoxb.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UV-C辐射处理增加连翘和垂柳叶片的SOD活性,而水蜡的SOD活性则表现为先升高随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辐射处理对水蜡树和垂柳POD活性影响不大,但使连翘POD活性先升高随后降低;辐射处理明显降低水蜡树和连翘的CAT活性,而垂柳的则先升高后降低。辐射处理导致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2.
为了探索抗HER2/neu单链抗体与TNF-α联合应用对表面过度表达HER2/neu卵巢癌细胞的生物效应,同时构建了抗HER2/neu单链抗体scFvC6.5的原核表达载体和人TNF-α的原核表达载体,将上述两种重组子分别转化入感受态宿主菌BL21(DE3),得到稳定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包含体经过溶解、变性、复性和纯化,得到了分纯的产物.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证实,蛋白表达正确.ELISA法验证了scFvC6.5和人TNF-α具有与卵巢癌细胞SKOV-3的结合活性.MTT细胞毒活性试验进一步表明,相对于单独使用TNF-α,联合应用上述两个重组蛋白细胞毒效应明显提高,SKOV-3细胞对TNF-α的敏感性增强.这将为抗HER2/neu抗体的联合抗肿瘤疗法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图5参23  相似文献   
163.
以多巴胺(DA)、1,3-二氨基胍盐酸盐(DAG)、氨基化氧化石墨烯(NGO)为改性剂,将氧化沉积和表面接枝法联用于聚偏氟乙烯(PVDF)原膜表面改性,得到NGO/PDA-DAG改性膜,研究改性膜的制备条件及其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①改性膜最佳制备条件为DA浓度1.5mg/mL,DA氧化沉积时间4h,DAG质量浓度1wt%,NGO浓度2mg/mL,NGO接枝时间1h;②改性膜的亲水性能改善明显.改性剂向膜面引入了-NH2、C=N、-OH、C=O等亲水性官能团,使静态接触角由68.7°(原膜)下降到38.7°(改性膜);③改性膜比原膜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改性层改善了原膜表面应力传递盲区,使改性膜表面粗糙度由原膜的46.5nm下降到18.3nm.改性膜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22.83和376.25Mpa,比原膜提高了39.72%和13.57%;④改性膜的选择透过性和抗有机污染性能显著提高.与原膜相比,改性膜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截留率提高18.64%、纯水通量恢复率提高34.08%、膜总污染率下降20.67%(可逆污染率提高13.41%、不可逆污染率下降34.08%);⑤改性膜抗菌性能强,且抗菌效果稳定持久.改性膜连续4次抗菌测试(38℃下接触2h)的平均抗菌率分别为92.3%、88.5%、87.9%、85.6%,能有效防止生物膜污染发生,而原膜无任何抗菌特性.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研究两种氟橡胶O型圈在总压为25 MPa,CO2体积分数为5%,温度为120 ℃,液相介质Cl?质量浓度为7000 mg/L的高温高压高含CO2工况下的密封可靠性。方法 通过高温高压釜模拟井下实际工况,采用自研橡胶O型圈密封装置实现试样的承压状态,以物理性能、腐蚀形貌和抗渗透性能为考察指标,对两种氟橡胶O型圈的耐蚀性能和密封性能进行测试评价。结果 氟硅橡胶O型圈在承压状态下腐蚀后,拉伸强度由18.1 MPa下降为13.4 MPa,拉断伸长率由172.8%下降为151.9%。AFLAS橡胶O型圈在承压状态下腐蚀后,拉伸强度由21 MPa下降为14.6 MPa,拉断伸长率由277%下降为212.3%,硬度从84HA下降为75.5HA,表面破损严重。两种橡胶O型圈抗渗透性能随压差增大、温度上升而减弱。结论 承压状态下,两种橡胶O型圈性能衰减程度低于自由状态,氟硅橡胶O型圈在承压状态下表现出更好的密封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5.
利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Cu、Zn、As、Cd、Sb五种重金属复合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对苎麻侵染率、生物量、地上部磷含量、重金属浓度及转运系数、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重金属胁迫条件下,AM真菌能够与苎麻形成良好共生关系,显著促进苎麻地上部对磷的吸收,增加苎麻生物量,改变苎麻抗氧化酶系统,同时调节苎麻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分配。具体来说,AM真菌对苎麻的侵染率为33.7%。与非接种组相比,接种组苎麻地上部Zn和Cd含量分别增加了50.3%和100.0%,地下部Cu和Sb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0.4%和114.3%,地上部和地下部As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21.6%和416.4%。与非接种组相比,接种组苎麻中Zn、As和Cd的转运系数分别增加了58.6%、148.1%和49.8%,Sb的转运系数降低了64.1%。接种AM真菌促进苎麻地上部对磷的吸收,磷含量增加了50.4%。接种组苎麻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也较非接种组分别增加了22.2%和24.0%。同时接种AM真菌提高了苎麻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了17.47%、31.75%、6.75%。  相似文献   
166.
等离子喷涂制备 ZrB2-SiC 复合涂层及其静态烧蚀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静态烧蚀性能。方法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ZrB_2-SiC复合涂层,对其进行1500℃的静态烧蚀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仪(EDS)对涂层的物相成分、微观形貌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的ZrB_2-SiC涂层是由熔融的粉末粒子紧密堆积而成,呈现典型的层状结构,涂层均匀完整地覆盖于C/C基体表面,厚度约为200μm。涂覆有ZrB_2-SiC复合涂层的C/C复合材料试样在1500℃分别氧化2,3,4 h后,试样依旧保持完整,C/C基体未遭受损伤,试样的质量增加率依次为3.39%,2.95%,4.25%。结论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能够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厚度均匀、结构致密的ZrB_2-SiC复合涂层,ZrB_2-SiC复合涂层使C/C复合材料的抗静态烧蚀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7.
近日,上海25岁女硕士被疑“过劳死”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络上关于过劳死、压力大、心理健康的帖子、视频、微博、专题一时间如开闸洪水再次倾泻而出,点击量和回复量惊人,抗压力、防过劳话题再次引发热议。2010年底,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举办的“过劳死”问题学术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68.
169.
安全户外行     
<正>基本原则提前计划与准备充分的准备能帮助旅行者安全愉快地达成旅行目的,同时又能减少对山野的破坏。比如,要做好遭遇坏天气而可能导致旅行危险及紧急状况的准备;要合理规划行程,尽量避开高峰期;出行时,可以小团队前往目的地,一般可拆分成4~6人一组;出发前要重新分装  相似文献   
170.
<正>现代人几乎天天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实际上,长期面对这些屏幕,真的很伤眼。吃下列食物不仅能护眼,还有些其它功效。紫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科学界,通过对紫色或黑紫色的蔬菜、水果、薯类及豆类等食物的研究,发现紫色食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含有一种叫做"花青素"的物质。花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阻击"自由基"。花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