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10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445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为评估正渗透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减量化处理的可行性,采用了以正渗透膜为核心的设备用于某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减量化,通过收集该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运行数据,分析该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运行的稳定性、膜堵塞情况、膜通量、运行成本,归纳总结该技术的优缺点,并指出了推广该技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点。结果显示该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可行,相比于其他膜技术,正渗透膜更不易堵塞,但正渗透膜通量低,为1.125L/(m2/h),除人工外的运行成本为67.92元/吨产水,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不易发生膜堵塞,无需使用高压泵给污水提供巨大驱动压力,能够浓缩高盐浓缩液,缺点是系统占地面积太大,且汲取液中溶质与水的分离能耗较高。该技术亟需解决的难点在于提高正渗透膜通量以及降低汲取液中溶质与水分离的能耗。  相似文献   
762.
本研究构建了以模拟太阳光(AM 1.5,100 mW·cm-2)为光源的光芬顿体系,研究了对化学镀镍废水中次磷酸盐(H2PO2-)的氧化且同步回收磷(P),比较了单独H2O2、模拟太阳光和H2O2联用、H2O2与FeSO4联用(芬顿法)、模拟太阳光和芬顿法联用(光芬顿法)对H2PO2-的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光芬顿法效果最优,能够高效氧化H2PO2-为PO4-的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以磷酸铁(FePO4)沉淀形式回收P.考察了不同H2O2浓度、H2O2投加次数、溶液初始pH值、...  相似文献   
763.
随着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日益提高,化学除磷药剂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且耗量与成本均很高,采用AI技术研发一套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加药智能控制系统,能及时应对水质水量异动、药剂更换等环境变化,实现智能化的精准加药。  相似文献   
764.
还原环境(如湖泊、海洋沉积物)中,FeS是重金属的重要载体。在富营养化过程中,磷酸盐可能对重金属在FeS上的吸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不同pH、磷酸盐浓度的批次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透射电子电镜-能谱仪(TEM-EDS)固体分析手段,进行磷酸盐对FeS吸附Sb (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磷酸盐会与FeS溶解释放的Fe (Ⅱ)反应生成磷酸亚铁沉淀,促进FeS溶解,同时释放出更多的H2S (aq)/HS-与Sb (Ⅲ)结合形成Sb2S3沉淀,从而促进溶液中Sb (Ⅲ)的吸附。碱性条件下,FeS对Sb (Ⅲ)只有吸附作用,而磷酸盐会占据FeS表面部分的吸附位点,与Sb (Ⅲ)形成竞争关系,进而抑制溶液中Sb (Ⅲ)的吸附。  相似文献   
765.
为有效预防古建筑修缮阶段施工安全事故,提出了基于正态云模型(Normal Cloud Model, NCM)与模糊Petri网(Fuzzy Petri Net, FPN)的施工安全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分析古建筑修缮阶段施工特点及风险特性,建立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三脚架事故致因模型(Tripod-Delta),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将指标体系转换为施工安全多因素耦合FPN网络结构,采用NCM确定FPN指标初始状态,通过逆向搜索策略约简FPN冗余指标节点,并运用模糊推理算法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实例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基本一致,协同管理与材料设备是影响古建筑修缮阶段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所提方法能充分表达古建筑修缮阶段施工安全风险的耦合特性,并确定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766.
董伟  杨玲  康铭洋 《安全》2023,(4):30-35
为提高城市稳定性、减少内涝灾害损失,依托安全科学和韧性理论,结合城市内涝灾害形成机理,从安全韧性角度建立评估指标,采用熵权—正态云法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河南省郑州市“7.20”暴雨为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市道路铺装面积占比过大,植被覆盖率小,风险评估处于高风险等级;该市在鲁棒性、迅速性、冗余性及智慧性4方面均处于较高风险,发生内涝综合风险为Ⅲ级,即较高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城市安全治理及应对未来内涝灾害的发展规划有着良好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767.
为了把各类灾难研究的理论成果统一起来,采用逆向思维范式,基于逻辑学、系统学及科学学科学的研究方法,针对各种灾难都具有负面性与系统性的普遍事实,提出创建负系统学并将其作为统一各类灾难理论的一门综合学科;给出负系统和负系统学的定义及内涵,建立负系统学的概念模型和概念体系及其定义,阐述负系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展望负系统学的分支及其创立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负系统学可以成为大安全和宏安全的基础学科;负系统学可以增进各类灾难理论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和共同发展;对于灾难研究,负系统学比系统学更具针对性;在研究实践上,负系统学比安全系统学更加容易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