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217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665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1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铅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中毒不仅使中毒者本人受害,而且影响家属和后代,接触了铅的胎儿可能死亡或发育畸形.双亲任何一方是接触铅的,子女往往大脑迟钝,行动失调,并且容易夭折.铅对儿童的威胁尤其突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提倡科学、安全用铅,既要在宏观上尽量根除和避免铅的污染源,又要在微观上人人自已保护自己,拒铅于"千里之外".  相似文献   
12.
金华地区的氟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华地区氟污染现状的描述和氟污染原因分析,提出余华地区氟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俊合  张龙 《城市环境》2002,16(6):1-2,44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区域开发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总结了建国后水土流失治理的开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广东省开展水土保持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治市城区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治市建城区空气监测资料的统计,归纳出建城区内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对造成这一变化规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之间的联系特征。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4年黑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能力验证情况,简述了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范围及测试项目,通过检测能力验证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实验室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等.  相似文献   
16.
陈一清 《环保科技》2001,7(4):19-21
通过对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监测结果的分析,阐述了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万红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3):32-33,51
文章在概述大同农村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污染成因,并提出了保护与治理农村水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中国臭氧短期暴露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更新适用于中国本地化的暴露-反应系数,本研究全面检索了199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上发表的文献,以"O3/臭氧(ozone)"、"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死亡率(mortality)"、"时间序列(time-series)","病例交叉(case-crossover)"、"中国(China)"为关键词,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相关数据,通过Meta分析方法合并估计值.结果显示,大气中臭氧浓度每增加10 μg·m-3,人群总死亡率、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40%(95% CI:0.28%~0.52%)、0.67%(95% CI:0.46%~0.88%)、0.23%(95% CI:-0.20%~0.66%).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除季节外,温度、年龄、性别均不存在显著的修饰作用.本文结论可为开展城市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精细化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形成原因;结合莆田市实例探讨了气象条件和污染源分布对PM10浓度的影响;研究了PM10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和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是决定PM10浓度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PM10浓度的平均日变化规律呈现为典型的双峰双谷型,而年变化规律基本上与当地气候年变化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