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4篇
  免费   607篇
  国内免费   1476篇
安全科学   596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455篇
综合类   4388篇
基础理论   920篇
污染及防治   251篇
评价与监测   516篇
社会与环境   335篇
灾害及防治   362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440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38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淀山湖上覆水与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淀山湖上覆水和沉积物孔隙水中Pb ,Cd,Cr,Cu ,Fe和Mn的浓度及Eh 分布 ,分析了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扩散通量 .结果表明 ,淀山湖中重金属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Mn >Fe >Cr,Cu ,Pb >Cd ;Fe和Mn在孔隙水中的浓度远远大于它们在上覆水中的浓度 ,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Pb ,Cd ,Cr,Cu的浓度稍大于它们在上覆水中的浓度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按照浓度梯度经孔隙水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中扩散而最终影响上覆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952.
通过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分析,对Al(Ⅲ)的形态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划分和计算,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动力学参数和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铝的初始浓度、合成温度对Alh与Ferron的解离-络合反应的速率常数kb有一定的影响,而碱化度、合成时的搅拌强度和加碱速度对kb的影响不大;碱化度、铝的初始浓度对铝的形态分布影响很大,搅拌强度、合成温度和加碱速度对铝的形态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3.
建立了土壤和小麦种子、茎杆中苯达嗪丙酯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高剂量施药条件下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并测定了土壤、小麦种子和茎杆中的最终残留.苯达嗪丙酯的最低检出限为10ng,在土壤和小麦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kg-1.方法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8.7%—103.3%,变异系数为4.3%—16.4%.苯达嗪丙酯的消解动态试验表明:高剂量施药条件下苯达嗪丙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5d(北京)和3.1d(石家庄);当按推荐剂量施药时,小麦收获前10d,在土壤、小麦种子和茎杆中,北京和石家庄两地均未检出苯达嗪丙酯.  相似文献   
954.
根据我部决定(见本刊1999年第2期第159页)和有关专家推选评定,施济普、赵崇奖、朱华(的论文《衣裳牢山西坡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与物种组成》[2005,11(1):1~7]和魏明宝、崔长征、方呈祥、张甲耀、王海、王亚芬的论文《铜绿假单胞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研究》[2005,11(1):74~77]获本刊2005年第1期优秀论文奖.本刊将授予两篇论文奖金各500元人民币,授予两篇论文的每在作者获奖证书。  相似文献   
955.
中国珍稀格氏栲林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伽玛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韦布(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等4种概率分布模型对格氏栲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的物种-多度关系进行拟合分析,并用多种物种多样性指标测定格氏栲林各层次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格氏栲林群落各层次物种-多度关系均符合伽玛分布,即伽玛分布模型应用于格氏栲林物种-多度分布研究是理想的;格氏栲林物种多样性指标介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之间,表5参20。  相似文献   
956.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研究土壤和沉积物结合态残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俊国  孙红文 《生态环境》2004,13(2):250-254
许多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形成持久稳定的结合态残留;结合态残留对土壤和沉积物的解毒过程、污染物长期分配行为、生物可用性和生物毒性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结合态残留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污染物环境行为和毒理学参数的影响,从土壤或沉积物中提取出不同结合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就显得非常重要。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可以实现选择性萃取,从而得到有关污染物一基体间相互作用的信息。文章介绍了SFE应用类型、超临界流体种类以及影响SFE萃取率的因素,对SFE模拟有机污染物长期吸附/解吸行为和生物可用性研究进行了论述,并认为SFE势必发展成为土壤或沉积物中结合态残留形成机理研究、土壤修复和生态风险评价的一种强有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957.
广州市区大气污染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2000—2004年广州市国控测点的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结果为基础数据,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日平均质量浓度二级标准为依据计算广州市2000—2004年的各大气污染物的指数及污染负荷率,阐明广州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CO的地域分布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变化特征以及由于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而形成的酸雨的变化特征并提出研究对策。结果表明:各污染物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除SO2春夏秋季污染最严重,其余几项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近5年来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则呈显著上升趋势,综合污染指数也呈明显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呈不显著上升且夏秋季污染大于春冬两季。广州市大气污染分布规律与风向频率以北和东北偏北方向较大,东和东南方向次之的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8.
南京市城郊蔬菜生产基地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网格法在南京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八卦洲采集70个土壤样品,用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柱净化后GC-μECD测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α-HCH,β-HCH,γ-HCH和δ-HCH以及o,p'-DDT,p,p'-DDT,o,p'-DDE,p,p'-DDE 和p,p'-DDD)残留量.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在6.18~84.72 μg·kg-1之间,平均18.63 μg·kg-1.DDT残留量高于HCH,为3.36~74.19 μg·kg-1,平均12.61 μg·kg-1.土壤中HCH残留量为2.48~17.80 μg·kg-1,平均6.02 μg·kg-1.DDT同系物中以p,p'-DDE和p,p'-DDT为主,而HCH中δ-HCH含量较低,其他3种异构体含量水平相当.所有土样中DDT和HCH残留量均远远低于GB/T 18407 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标准限定值500 μg·kg-1,但大多数土样中DDT和HCH残留量远远高于荷兰无污染土壤标准.  相似文献   
959.
于2005年和2006年连续2 a对密云水库流域坡耕地进行水土流失小区试验,并完全按照当地农民习惯进行农事管理.试验结果表明:(1)降雨后坡耕地产生的地表径流量、泥沙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加,并与坡度正弦值呈一定的线性关系;(2)坡度对雨后地表径流和泥沙中养分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泥沙养分流失量有明显影响;(3)养分流失以泥沙携带为主要途径,且通过泥沙携带途径流失的养分量占流失养分总量的比例随坡度增加而增加;(4)水库周边区域内坡耕地流失养分的主要来源为施用于坡耕地的化学肥料.(5)调整水库流域内坡耕地的种植结构、对坡耕地实施改造以截留或减少泥沙流失和控制化学肥料投入等措施对于治理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地水质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60.
西南岩溶山区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探讨了西南岩溶山区景观生态结构与功能以及景观生态过程的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基本特征,尝试从景观角度认识西南岩溶区生态空间特性与演化过程。受地质地貌和土地利用的影响。西南岩溶山区景观基质脆弱、景观格局分异明显,具破碎化与景观结构粗粒化、景观动态变化范围大且速度快、整体退化明显的特点,以石漠化为特征的景观演化削弱了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岩溶山区的景观生态建设须充分认识岩溶山区资源环境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适生植物资源,协调生态效应和水文效应,促进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持向高效利用发展,形成新的高效、和谐的人工自然景观。今后应把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结合起来、与人文因子和地学背景结合起来,加强小尺度的景观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