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8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1411篇
安全科学   246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1898篇
基础理论   1069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129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肼与苯肼对斑马鱼胚胎和仔鱼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新推出的鱼类长效应测定技术对水中肼与苯肼的毒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胼对鱼类具有很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影响,最低影响浓度(LOEC)为0.049mg/L,无影响浓度(NOEC)为0.0245mg/L,对仔鱼存活的最低影响浓度为0.0035mg/L,无影响浓度为0.00175mg/L。苯肼的毒性比肼大,对斑马鱼鱼卵孵化的LOEC为0.0078mg/L,NOEC为0.0039mg/L,对仔鱼生存的LOEC为0.00098mg/L,NOEC为0.00049mg/L.结果表明,仔鱼比鱼卵对肼及苯肼的毒性更敏感.笔者认为斑马鱼胚胎和仔鱼毒性实验方法是一个能反映毒物对鱼类长期毒性效应的快速实验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52.
针对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现状和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问题,以紫外光电氧化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以“分质供水”为目标的末端深度水处理工艺。与单独电解和光解相比,电化学氧化与紫外耦合技术可以将布洛芬、阿特拉津、三氯乙酸、乐果的降解率在15 min内分别提高到92.5%、98.1%、71.0%和94.6%,并且能耗有所降低。电流和光强对光电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有促进作用,但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Cl-、HCO3-和天然有机物(HA)和污染物去除率呈反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布洛芬为污染物代表,测定了布洛芬的中间产物,并计算了降解中间体的毒性变化,发现光电氧化明显降低了布洛芬的毒性。  相似文献   
953.
传统的电催化技术受限于阴极原位电生H2O2的效率,且对某些特定结构污染物的降解能力较差。为提升电极对污染物降解性能和稳定性,使用压片法制备了蒽醌修饰碳纳米管(CNT/TBAQ)电极,构建了一种基于浸没电极的电催化臭氧反应器,并鉴定了反应体系内的活性物质及对西玛津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气体流量为0.2 L·min-1,电流密度为7.5 mA·cm-2时,HO·生成量为1.024μmol·L-1。与单独电催化和单独臭氧技术相比,电催化臭氧技术可以在6 min内完全去除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1的西玛津。当臭氧质量浓度10 mg·L-1,电流密度7.5 mA·cm-2时,电催化臭氧技术的矿化效率最高,120 min后TOC去除率为62.25%,相比于电催化氧化、臭氧氧化能耗分别下降了55%和31%,但电催化臭氧技术没有明显降低西玛津中间产物的毒性。经过10次循环使用后,CNT/TBAQ阴极仍然保持对污染物的去除能...  相似文献   
954.
用CBMN法评价饮用水处理流程中有机提取物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CHO细胞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对某自来水厂7个处理工艺流程水中的有机提取物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比较了各样品的含微核的双核细胞率(BNMN)、核分裂指数(NDI)和胞质分裂阻断增殖指数(CBPI),实验表明,源水加氯后比源水的细胞性增大,经机加池和煤砂滤池处理后的水样毒性较大,其中煤砂滤池水毒性最大,机加池水次之,经炭吸附后的水样比炭吸附前水样的毒性下降,管网水的  相似文献   
955.
采用发光细菌法对大亚湾海域海水进行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掌握大亚湾海域海水水质情况,并对大亚湾海域海水进行4种危化品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7月和11月大亚湾海域各站位海水对发光细菌的抑制率均小于30%,为低度毒性风险。4种危化品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甲醛对发光细菌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8.609 mg/L,甲醇对发光细菌的IC50为0.048 mg/L,甲苯对发光细菌的IC50为0.002 mg/L,苯酚对发光细菌的IC50为43.484 mg/L,4种危化品对发光细菌的IC50为甲苯<甲醇<甲醛<苯酚。  相似文献   
956.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其中保护修复区识别和划定是该项规划编制的关键内容。针对当前省域尺度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开展较少的状况,以江苏省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多级指标体系对全省生态重要区域和敏感区域及其等级层次进行了评价识别,然后整合二者成果,对江苏省各类各级生态保护修复区进行了划定。结果表明:(1)江苏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区可划分为生态保护重点区、生态修复关键区和生态修复一般区,面积分别为17 548、4 688、16 981 km2,比例16.17%、4.32%、15.65%。(2)生态保护重点区主要包括太湖、洪泽湖等湖泊地区、长江过境段下游以及东部沿海湿地等,生态修复关键区主要分布在苏南的太湖流域、长江沿岸以及苏北的沂沭泗流域,生态修复一般区则主要集中在沂沭泗流域北部、苏中的淮河-里下河流域、长江过境段上游沿岸和东部沿海地区,其余大多在苏北地区零散分布。(3)生态保护重点区主要由水域、湿地构成,生态修复关键区和一般区则分别以城市周边地区和农业生产用地为主。  相似文献   
957.
重金属离子对酵母降解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慧  杨柳燕  肖琳  陈鹏 《环境化学》2004,23(5):495-500
研究了铜、镉、锌和铅对酵母 (Pityrosporumsp .)降解苯酚的影响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Cu2 36h时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抑制微低于对苯酚降解的抑制 ;48h时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高于对苯酚降解的毒性 .受试时间段 ,Cd2 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均高于其对苯酚降解的毒性 .在 0— 36h内 ,Cu2 对菌体比增长速率的EC50 是 45 0nmol·l- 1 ,对苯酚降解速率的EC50 是 0 32nmol·l- 1 ;Cd2 相应的EC50 分别是 681nmol·l- 1 和 33 3nmol·l- 1 .Cu2 比Cd2 具有更高的毒性 .而锌和铅在低浓度时 ,对酵母降解苯酚过程中菌体生物量以及苯酚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 ,其促进作用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  相似文献   
958.
为科学量化重金属复合暴露产生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引入靶器官毒性剂量(TTD)模型和证据权重分析模型(WOE)对传统评估模型(HRA)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修正,并以华中某冶炼厂周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为例,探究3种模型对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镉(Cd)、铅(Pb)、铬(Cr)和砷(As)的浓度均值分别为0.37、36.65、69.06和7.66mg/kg,其中Cd、Pb和Cr不同程度超出研究区土壤背景值,4种重金属传统非致癌健康风险值(HIHRA)为2.27×10-3~3.35×10-1。经TTD模型和WOE模型修正后4种重金属HITTD和HIWOE分别为1.64×10-2~5.50×10-1和1.08×10-2~6.09×10-1,其中HITTD、HIWOE均值分别为HIHRA均值的1.88倍和1.17倍。研究显示,对多种重金...  相似文献   
959.
生态敏感性评估是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潜在风险进行的预测与分析,是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依据。以“生态敏感性”和“ecological sensitivity”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系统梳理了生态敏感性评估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总结,讨论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生态敏感性研究提出展望。结果表明:生态敏感性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已形成了较成熟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不同尺度生态敏感性评估与时空演变格局2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生态敏感性被广泛应用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区划、生态修复、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等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实践。未来研究需重点加强生态敏感性影响因子遴选、不同尺度评价方法以及敏感性分区阈值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0.
酸性淋溶对铅锌尾矿金属行为的影响及植物毒性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露天存放的铅锌尾矿受到自身酸化和酸雨的双重影响,从而加剧尾矿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尾矿在酸性条件下的重金属行为及其植物毒性,对植物在铅锌尾矿地的自然定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铅锌尾矿砂装柱,用pH2~7溶液淋溶50天的结果表明,酸度的提高可以显著地增加尾矿砂中重金属(Pb、Zn、Cu和Cd)的溶出。而随着时间的延长,Zn的溶出量明显增高,Pb和Cu的溶出则逐渐降低。在pH值<3时,Cd的溶出逐渐升高,pH值>3时,Cd的溶出也呈下降趋势。酸度对重金属溶出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Zn>Cd>Cu>Pb。渗滤液对植物的毒性随着起始淋溶酸度的提高与时间的推移而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