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49篇
综合类   780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23篇
灾害及防治   2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利用1961-2018年黑龙江省61个站冬季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连续5 d日平均气温正距平超过1倍标准差为标准,对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事件进行了判断,并按照0.3个标准差将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暖气候事件。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在58年间冬季共发生35次异常暖气候事件,累计天数270 d。异常暖气候事件发生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1961-1986年和2009-2018年为低发期、1987-2008年为高发期。71.4%的异常暖事件发生在1986年后,说明异常暖事件的频繁发生对1980年代中后期该省冬季气温显著升高有直接贡献。1961-2018年该省冬季发生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暖气候事件分别为9次、10次、16次。研究月尺度同期环流指数异常与黑龙江省异常暖气候事件的关系,发现北半球极涡面积异常偏小、极涡强度异常偏强、东亚槽强度异常偏弱和北极涛动异常正位相与异常暖气候事件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为今后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气候事件的预测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862.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每况愈下,不仅空气、江河湖海、土壤、生物遭到破坏,就连近地面的大气也变得"高温"难耐。地球变暖了,进而导致地球生态失衡、物种减少……现实的境兄不容懈怠,是到了我们着手解决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63.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国际碳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推动各国低碳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受国际气候制度演变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当前国际碳市场的发展陷入停滞。未来国际碳市场将何去何从?本文立足主要国家国内碳市场发展、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以及德班气候变化会议成果,对国际碳市场的未来发展走势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2012年后的国际碳市场将由联合国气候公约缔约方会议相关决定和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两个框架同时驱动,同时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要国家国内政策取向的影响。本文同时还介绍了中国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建设进展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针对环境保护部门在国内碳市场建设中可发挥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4.
自气候谈判启动以来,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全球气候治理的集体行动每每到了关键议题,就会止步不前,很难达成统一协定,于是解决“搭便车”就成了气候治理全球行动进行下去的关键。从经济学角度看,造成“搭便车”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气候治理的公共物品属性,二是气候治理的巨额交易费用,三是参与气候治理的成员结构。本文将对这三点进行系统梳理,为“搭便车”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865.
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好国际气候融资,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气候融资体系,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66.
文章利用青海省东北部地区的9个站43年的气温资料,采取时间序列分析中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气候的冷暖特征,揭示了43年来的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①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年与四季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在43年来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变化周期及极端冷暖年份;②该区年与四季平均温度序列,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其中冬季增温率最大,年与夏季增温率较小,10a增温趋势各不相同,年平均增温率为0.293℃/10a,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更加明显,高达0.519℃/10a,这与北半球及全球的大气候背景相一致。③就本区气候变化而言,80年代以前,升温速率慢而降温速率快;80年代以后,升温速率快而降温速率慢,这种变化特征在冬季和夏季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67.
邵楠 《青海环境》2005,15(4):176-178
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作为其分支之一的生物气候学建筑因其对自然条件的关注而变得更加重要。本文综述了对于生物气候学建筑的理解,阐述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68.
宁夏连阴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智  梁培  陈玉华  梁旭 《灾害学》2010,25(1):69-72,88
选取宁夏20个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法、Lepage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全年和汛期(5-9月)连阴雨发生次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突变、周期变化。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后,宁夏全年和汛期连阴雨发生了明显变化,连阴雨发生次数均呈减少的趋势,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南部山区连阴雨明显多于北部地区,高发中心位于南部六盘山东麓,六盘山东麓连阴雨多于西麓;连阴雨未发生突变;全年连阴雨存在3~5年的短周期和10年、16~18年左右的长周期;汛期连阴雨存在着4~6年的短周期和12年的长周期。  相似文献   
869.
整理了1928年甘肃救灾档案资料《甘肃省民国十七年各县灾情一览表》,通过提取该档案中的被灾地域、灾民人口、灾情状况等数据,建立以县为基本单位的灾情指数的方法,复原了我国近代历史时期一次重大旱灾——1928年甘肃旱灾的受灾地区和受灾情况。复原结果表明,甘肃省此次旱灾灾情最严重地区为该省的中东部,而该省西部和北部地区受灾相对较轻。在成灾时间上,春季该省中东部地区就形成旱灾的中心,并且该中心在夏季和秋季一直存在,形成了罕见的春、夏、秋三季连旱连灾的特点。  相似文献   
870.
<正>近年来,异常气候所带来的自然灾难频频发生,2010年4月份,我国西南五省刚刚缓解了旱灾,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福建、浙江等地区又迎来了特大洪灾。洪水灾害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看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防洪经验,对我国的防洪或许有一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