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63篇
综合类   799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33篇
灾害及防治   2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所导致的现实或潜在的大量气候移民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是现阶段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主客观因素叠加作用导致的渐变缓发性气候风险、极端突变灾害性气候风险等诸种气候变化现象所导致的气候移民问题的剖析,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对历史、现实条件下气候变化导致的气候移民产生的机理与逻辑展开分析,以把握其演变发展趋势。从而对气候移民进行概念上的辨析、梳理和界定,以揭示气候移民的实体内涵、本质特点与根本属性;并依据移民的迁移意愿、迁移时限长短、迁移的空间区域和距离远近、导致气候移民的不同致因对其进行类型上的划分与归类,以期加深我们对气候移民问题的深入理解与认知,更好把握气候移民问题产生的本质与演变发展规律。从而为有效破解各种气候变化现象导致的气候移民难题,化解气候移民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2.
科学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可以更为合理地规划利用地球水资源。针对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的减少问题,分别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Pettitt检验,对1960~2012年间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时期汉江上游20个地面观测站的降水、气温的年际和年内演化趋势进行了比较,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两个方面分析了入库径流减少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弹性模型分别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度。结果表明:近年来丹江口入库径流的减少主要受春季和秋季径流减少的影响,在春季径流的减少总量中,气候变化的贡献度为67%,人类活动为33%;秋季径流的减少总量中,气候变化的贡献度为88%,人类活动为12%。气候变化是导致丹江口入库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干旱资源与旱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作为一种气候现象,是中国广袤的西北部地区最基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并成为那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地理背景因素。在中国与世界,从历史到现代,人们基本上都是从负面角度来认识、评价和处理干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的。干旱被视为中国西北地区发展的一大障碍,一个需要努力克服或缓解的紧迫难题。这既可见之于诸如文学语言“塞外江南”(即温湿气候)之类的理想追求,又可见之于或现已建成、或正在施工、或尚处规划阶段的诸项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在构建农村社区气候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位于秦岭陕西段的关中和陕南地区6市34县的农村社区问卷调查和政府部门访谈资料,对秦岭区域农村社区气候韧性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经济韧性、制度韧性、工程韧性、社会韧性和生态韧性对秦岭区域农村社区综合气候韧性的贡献递减,并且经济韧性表现出显著的地区间差异性;秦岭区域社区气候韧性一般或较差的地区,需要从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经济发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部门防灾减灾救灾协同制度保障途径进一步提升该社区韧性水平,科学应对秦岭区域气候生态和气象灾害风险,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05.
李志青 《环境教育》2016,(Z1):47-48
正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中美俨然成为谈判桌上的亲密伙伴。但谈判桌外,中美之间的迥异仍然泾渭分明。就在2015年12月2日这一天,中美两国国内各自在能源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折射到谈判桌上,令中美两国气候外交官员冰火两重天。据报道,12月2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届时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  相似文献   
106.
气候变化公约资金机制是串联全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纽带,也是通过国际合作实现"2℃"乃至"1.5℃"温控目标的关键支撑。多年来,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是否依据历史责任划分履约义务上存在根本分歧,公约资金机制面临多渠道并行、运行规则多样化、资金使用分散、运行效率偏低、绩效评估欠缺等问题。本文对气候变化公约缔结20余年来各资金机制的产生和运行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其存在的不足以及在全球气候融资体系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并基于《巴黎协定》资金案文描述和履约要求,围绕气候资金从筹集到最终绩效产出全过程,就如何构建未来气候变化公约资金机制进行了统筹规划和设计。在机制建设层面,通过出资分摊机制以及公约下集中式管理平台的构建,确保气候资金的充足性、可预见性以及对公约的责任性;在运行操作层面,通过各渠道重点业务领域及国别资金分配体系的优化,推动气候资金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在资金使用层面,通过受援国气候资金统一管理实体和监督评估体系的建立,提高气候资金的国家主导性和环境效益。未来,公约资金机制仍将是全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主要渠道,在《巴黎协定》达成、绿色气候基金正式运行、国际气候制度重新构建的背景下,利用资金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履行公约义务,切实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对确保公约各要素的全面性和平衡性,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开展,强化发展中国家集团统一立场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7.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显著的影响,将导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8.
罗琴  蔡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7):665-666,661
利用成都市双流县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通过年、月、旬、日人体舒适指数计算,对双流县乡村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双流县4月、5月、9月和10月是最舒适的月份,平均每年舒适天数有232d,属第一类生态旅游圈,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乡村旅游开发.它为地方政府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气象支撑.  相似文献   
109.
贵州省开发绿色清凉旅游气候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变暧已经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追求舒适宜人、有益健康的绿色清凉气候环境成为避暑旅游中最大的旅游需求.近两年来,贵州省凭借清爽宜人的气候吸引了大量游客入黔旅游,打造了绿色清凉与特色旅游产品,并树立了品牌,必将进一步促进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危害及起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