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蚯蚓堆制技术直接处理水葫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水葫芦资源化利用问题,采用蚯蚓堆制技术将水葫芦转化为蚯蚓.以水葫芦为主饲料,研究水葫芦稻草质量比,切碎程度,饲料厚度,水葫芦发酵程度对蚯蚓质量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发酵的新鲜水葫芦可直接作为蚯蚓的饲料.优化后的饲养条件为直接用未发酵新鲜水葫芦为饲料,切碎0.5~1 cm,添加厚度15 cm时,养殖效果较好.饲养30 d后,蚯蚓质量增加达296%.总之,蚯蚓堆制技术处理水葫芦,工艺简单可行,为水葫芦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2.
结合20万千瓦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技术特点,从安全性与经济性等角度深入研究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发展优势和前景。探索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潜在商机和未来融资方式。探索未来发展的产业布局和潜在用户。得出结论: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采用氦气透平发电技术能充分利用其技术潜力,未来群堆建设的经济性好,在国内和发展中国家大量建设有广阔的市场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3.
土壤的石油污染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其进行修复治理是恢复土壤环境功能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以微生物强化修复为特点的生物堆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对生物堆关键技术及微观机理的探索也成为环境污染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就国内外运用生物堆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行综述,从生物堆技术的发展及其结构、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生物堆修复机理和修复成本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对生物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旨在推动生物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应用。在探讨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时,主要针对石油降解功能菌、电子受体、土壤环境参数和营养物质4个重要指标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生物堆中物质的运移传输和微生物作用2个重要修复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4.
老化油泥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油田现场构建2个中试规模的生物堆(秸秆添加堆和对照堆)对老化油泥进行处理,运用BIOLOGTM系统对油泥中微生物群落水平的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测定其微生物代谢活性、代谢多样性及代谢特征差异性,以研究堆体各层次间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与对照堆相比,秸秆添加堆的多项生理特性指标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由1.64~3.02升至2.83~3.29,并且表现出时间上的稳定性和空间层次间的均质性;在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差异性分析中,对照堆各层次随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其外层顺次变化的规律;油泥中总异养菌及石油烃降解菌的数量与环境温度关联性较强,石油烃降解菌的数量在试验末期取得峰值,达4.15×107 CFU/g.   相似文献   
65.
采用模拟培养法,对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蚯蚓堆制条件进行因素优化,并以优化后条件组合作为培养条件,进一步研究了蚯蚓堆制物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蚯蚓处理时间增加,堆制物pH和C/N比值均显著降低,电导率却显著增加;速效N、P含量均在处理45天时达到最高,速效K含量在处理30天时达到最高;在堆制前期,蔗糖酶、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增强,而磷酸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在蚯蚓堆制60天时,与猪粪+稻草混合堆制物[m(猪粪):m(稻草)=7:3,温度15℃,湿度75%,接种密度10尾·盆-1]的特性相比,猪粪+木屑混合堆制物[m(猪粪):m(木屑)=7:3,温度20℃,湿度75%,接种密度15尾·盆-1]的pH、电导率及速效K含量相对较低,而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相对较高.相对而言,利用蚯蚓对猪粪和木屑进行混合堆制可同时达到安全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6.
67.
为探究奶牛粪便翻堆式与槽式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氨气(NH3)排放规律及养分损失情况,采用原位监测的方法,通过静态采气箱和气体在线监测设备,分别对奶牛粪便翻堆式和槽式堆体开展为期36 d的气体监测。结果表明,翻堆式堆肥过程中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NH3排放主要集中于翻堆阶段;槽式堆肥过程中CH4和NH3排放主要集中于堆肥前期,N2O排放则主要集中于堆肥中后期。堆体管理措施及物料特性显著影响堆肥气体的排放。翻堆式堆肥过程中翻堆对气体排放的影响大于堆肥理化因子如温度、含水率以及pH值;而槽式堆肥过程中,降低堆体的平均温度可同时减缓堆肥过程中CH4、二氧化碳(CO2)和NH3的释放。从养分损失来看,翻堆式和槽式堆肥过程中碳素总损失量分别占堆肥物料初始总碳含量(TC)的27.16%和21.53%,其中约80%以上的碳素损失来自CO2-C。而堆肥过程中氮素总损失量分别占堆肥物料初始总氮含量(TN)的18.67%和13.44%,其中约80%以上的氮素损失来源于NH3N。该研究表明,在保证堆体物料腐熟的前提下,降低翻堆频率可显著减缓翻堆式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和NH3的排放;降低槽式堆肥堆体的温度可显著减少堆肥过程中CH4、CO2和NH3的排放。该研究结果对于减少堆肥过程气态污染物排放和养分损失,提高堆肥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吴绛枫 《环境教育》2016,(Z1):20-23
正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集团后侧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事故,导致工业园区多幢厂房侧塌,多人被困。截至2016年1月6日,失联人员总数77人,事故现场已发现58名遇难者。12月25日,国务院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灾害调查组经调查认定,深圳滑坡灾害由受纳场渣土堆填体滑动引起,不是山体滑坡,不属于自然地质灾害,是一起生产安全事故。当日晚,深圳市委市政府向所有遇难者表示哀悼,向所有遇难和失联人员家属、受伤人员  相似文献   
69.
渗滤液作为渣堆对周边水土的主要污染源,是污染场地原位风险管控的关键对象。云南某历史遗留冶炼废渣堆出现了渗滤液产生量少、空间分布位置有限的特殊现象。为研究该冶炼废渣堆渗滤液产生的控制条件和影响因素,基于详细勘察和野外现场调查试验结果,构建了渣体包气带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结合HYDRUS软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渣体包气带的水分变化。结果表明:该厚层渣体包气带水分运移深度有限,正常降雨条件下该渣体产生渗滤液的临界深度为8.8 m;暴雨条件下熔炼渣相较于石膏渣和生活垃圾更易产生渗滤液;渣体包气带越厚、初始体积含水率越低、渣体物质组成及其结构越复杂、覆土层越厚的条件下,渣体越难产生渗滤液。该研究结果对我国类似冶炼废渣堆原位风险管控处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Optimal turning method of composting regarding hygienic safe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new tuming method was proposed and verified its effectiveness to pathogens by laboratory scale experiments. Consider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previous studies, it could be said that tuming of a composting pile was essential in terms of hygienic aspects but the number of tuming should be minimized. Effectiveness of inactivation was estimated for each composting run. From this estimation,tuming by layer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tuming that mixes compost pile entirely, was proposed and investigated its performance by experiments. Composting operations with static pile method, complete mix(conventional) tuming method, and proposed tuming( layer tuming) method were done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on inactivation of indicator microorganism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As results, the conventional tuming method was not a proper method in terms of pathogen inactivation, whereas, the proposed tuming method showed an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should be employed in a composting 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