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557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581.
The degradation of formaldehyde gas was studied using UV/TiO2/O3 proces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ous flow mode. The effects of humidity, initial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residence time and ozone adding amount on degradation of formaldehyde gas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ozonation with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n the degradation of formaldehyde showed a synergetic action, e.g,, it could considerably increase decomposing of formaldehyd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formaldehyde was between 73.6% and 79.4% while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1.84--24 mg/m^3 by O3/TiO2flJV process. The optimal humidity was about 50% in UV/TiO2/O3 processs and degradation of formaldehyde increases from 39.0% to 94.1% when the ozone content increased from 0 to 141 mg/m^3. Furthermore, the kinetics of formaldehyde degradation reaction could be described by Langmuir-Hinshelwood model. The rate constant k of 46.72 mg/(m^3.min) and Langmuir adsorption coefficient K of 0.0268 m^3/mg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582.
怠速工况下甲醇汽油甲醛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怠速工况下甲醇汽油非常规污染物甲醛的排放特性,在一辆比亚迪F6出租车上进行测试低怠速与高怠速的甲醛排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0℃与2℃时,与93号汽油相比,M15及M25的甲醛排放相差不大,M85甲醛排放明显增加;在-6~-8℃时,与93号汽油相比,M15,M25及M85的甲醛排放完全一致;除了M15在0℃及M85在2℃时甲醛排放略有差别外,所有燃料在低怠速与高怠速时甲醛排放一致,可以认为怠速工况下转速对甲醛排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83.
对比研究了硅藻土和硅藻土基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对甲醛的吸附降解特点.通过改变反应器内甲醛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光照强度和相对湿度,研究了涂覆量为62.5 g·m-2的硅藻土基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甲醛气体的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只对甲醛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硅藻土基纳米TiO2对甲醛具有持续的吸附和降解作用.反应器内甲醛初始浓度越高,降解时间越长;初始浓度为6.0×10-3 mg·L-1的甲醛气体,经过150 h降解率才能达到99%以上,而初始浓度为2.0×10-3 mg·L-1和4.0×10-3 mg·L-1的甲醛气体分别在14 h和32 h内就可以达到相同的降解率.反应温度越高,硅藻土基纳米TiO2降解甲醛所需要时间越短;15 ℃时将初始浓度为2.0×10-3 mg·L-1的甲醛完全降解需要50 h,而45 ℃时仅需12 h.光照是硅藻土基纳米TiO2降解甲醛的直接动力,光照强度为0时,甲醛几乎不能被降解,只被硅藻土基纳米TiO2光催化剂吸附;在8100 lx的照度下,浓度为2.0×10-3 mg·L-1的甲醛在14 h内能被完全降解.环境相对湿度越大,该催化剂对甲醛的降解越彻底;相对湿度50%时, 硅藻土基纳米TiO2光催化剂14 h内能将2.0×10-3 mg·L-1的甲醛降解到3.72×10-5 mg·L-1,在相对湿度80%时,甲醛能被降解到1.0×10-5 mg·L-1.  相似文献   
584.
气态膜吸收分离二甲胺水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高效中空纤维膜组件,通过气态膜吸收法分离二甲胺水溶液.在本实验范围内,把总传质系数和二甲胺脱除率作为评价因素,对影响传质效果的3个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进口温度升高使得总传质系数与脱除率增大,流速增大使得脱出率下降而总传质系数增大,初始进口浓度对总传质系数与脱除率影响不大.单因素实验得出传质效果最佳的条件为:二甲胺溶液进口温度为45℃,二甲胺溶液流速为0.08m·s-1,二甲胺溶液初始进口浓度为3000×10-6.结果表明二甲胺溶液进口温度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二甲胺溶液流量的影响次之,二甲胺溶液初始进口浓度影响不显著.通过膜组件稳定性实验,了解到膜组件运行550h性能依然很高.  相似文献   
585.
综述了过滤技术、吸附技术、静电技术、催化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等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净化颗粒及有害气体效果的研究进展,并统计分析了北京市主流市场上国内外知名空气净化器应用各类净化技术的净化效果.同时,说明了各类技术在实际应用时的不足.最后展望了各类净化技术应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86.
为研究太湖地区大气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选取代表城市、城郊、农村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苏州、常熟、宜兴作为研究区域,采用中流量大气采样器采集3个研究区春季大气和颗粒物样品,分析各形态含氮化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春季太湖地区大气中气态含氮化合物NH3、HNO3和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77、4.33和6.23μg·m-3(以N计,下同).其中,农村地区大气NH3浓度显著高于城市和城郊地区,具体表现为农村城郊城市,HNO3、NO2浓度三地差异不显著;颗粒态TN、NH+4和NO-3平均浓度分别为13.21、7.55和4.75μg·m-3.其中,TN、NH+4浓度城市和城郊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城郊农村城市,NO-3浓度城郊地区显著高于城市和农村地区,但城市和农村差异性不显著.实验结果同时显示,春季太湖地区大气中TSP的平均浓度为0.15 mg·m-3,城郊地区因为受到农业与工业的共同影响,应成为防控含氮化合物污染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87.
离子型稀土矿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高浓度氨氮溶液,常用的纳氏试剂光度法和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测量需将溶液反复稀释到测量范围,产生较大误差。本文采用甲醛法测量高浓度氨氮[1],铵根离子与甲醛溶液反应能快速的生成酸,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量计算氨氮的含量,对比3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测量高浓度的氨氮溶液,使用传统的分光光度计测量需将待测液反复稀释多次,误差高达20%。推荐采用甲醛法,操作简便快速,也避免了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需要稀释多倍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588.
亚硫酸氢钠法对高浓度含甲醛废水进行预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n(Na HSO3)∶n(HCHO)的最佳比随初始甲醛浓度的增加而趋近于1∶1,在较宽泛的pH值范围内均能保持很高的甲醛去除率和脱毒速率。在初始甲醛浓度为2 595.69 mg/L时,反应温度为20℃,pH值为6.2,n(Na HSO3)∶n(HCHO)为1∶1的条件下反应10 min,废水中甲醛去除率达99%以上。亚硫酸氢钠法虽对废水中的COD没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但可以高效的降低废水中甲醛的含量,消除废水对后续生物氧化工序的毒性,很好地实现甲醛的脱毒预处理。  相似文献   
589.
在众多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中,甲醛由于其在化工业、木业、纺织业、食品行业以及制药业的广泛使用,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介绍了甲醛的性质、来源、危害,并概述了其污染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90.
以玉米芯为原材料,将其炭化后制得炭化玉米芯(AC组),用H_3PO_4、NaHSO_3改进其炭化工艺流程,得到磷酸改性组(P-AC组)和饱和亚硫酸氢钠改性组(C-AC组)。通过不同玉米芯与H_3PO_4的料液浸渍比和在饱和Na HSO3中的浸泡时间,研究对制备炭化玉米芯材料的比表面积及对甲醛气体的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组材料的比表面积较AC组显著提高了28.9%~37.7%;当玉米芯与H_3PO_4的料液浸渍比为1∶1时,所得材料在3 h吸附甲醛达74.2%,饱和吸附量为4.95 mg/g;当炭化玉米芯材料在饱和NaHSO_3浸泡1.5 h时,所得材料3 h吸附甲醛可达90.3%,饱和吸附量为6.21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