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325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112篇
综合类   757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49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冬季东海、南黄海中DMS和DMSP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以柱  张洪海  杨桂朋 《环境科学》2014,35(6):2067-2074
于2011年12月~2012年1月现场测定了东海、南黄海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及其前体物质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分为溶解态DMSPd和颗粒态DMSPp)的含量,研究了它们的浓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DMSPp的粒级分布和DMS的海-气通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MS、DMSPd和DMSPp的浓度分别在0.58~4.14、0.37~7.86和4.29~25.76 nmol·L-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2.20±0.82)、(2.12±1.66)和(11.98±6.23)nmol·L-1.DMS、DMSPp与叶绿素a(Chl-a)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它们的周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研究海域内DMS和DMSP生产分布的关键因素.另外,DMSPd浓度和总细菌丰度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这可能是在细菌释放的DMSP裂解酶的作用下DMSPd会发生裂解生成DMS.研究发现,5~20μm的微型浮游植物是海区内Chl-a和DMSPp的主要贡献者.此外,冬季东海、南黄海表层海水DMS的海-气通量在0.61~25.52μmol·(m2·d)-1之间,平均值为(8.30±5.92)μmol·(m2·d)-1.  相似文献   
102.
王敬  陆小兰  杨桂朋  徐冠球 《环境科学》2014,35(11):4085-4094
于2013年7月对东海和南黄海海水中CO的浓度分布、时空变化、海-气通量和表层海水中CO微生物消耗进行了研究.夏季东海和南黄海大气中CO的体积分数范围为68×10-9~448×10-9,平均值为117×10-9(SD=68×10-9,n=36),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特点.夏季东海和南黄海表层海水中CO的浓度范围为0.23~7.10 nmol·L-1,平均值为2.49 nmol·L-1(SD=2.11,n=36),CO的浓度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不同站位CO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CO浓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表层,随深度增加CO浓度迅速减小.夏季东海和南黄海海水中CO浓度具有明显的周日变化,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40倍.各层最大值基本出现在中午,最小值基本上出现在凌晨前后.CO明显的周日变化特征进一步证明海水中CO主要由光化学产生.调查期间东海和南黄海表层海水中CO相比大气处于过饱和状态,过饱和系数变化范围为1.99~99.18,平均值为29.36(SD=24.42,n=29),表明调查海域是大气中CO的源.调查期间CO的海-气通量变化范围为0.37~44.84μmol·(m2·d)-1,平均值为12.73μmol·(m2·d)-1(SD=11.40,n=29).调查海域CO的微生物消耗培养实验中,CO的浓度随时间增长呈指数降低,消耗过程符合一级反应的特点,微生物消耗速率常数KCO范围为0.12~1.45 h-1,平均值为0.47 h-1(SD=0.55,n=5),微生物消耗速率与盐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环境科学》2014,(6):2084
201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度《环境科学》多项引证指标位居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类科技期刊前列.《环境科学》综合评价总分77.8,排名第一,总被引频次6 489,影响因子1.156.  相似文献   
104.
《环境科学》2014,(12):4474
2014年9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度《环境科学》多项引证指标位居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类科技期刊前列.《环境科学》综合评价总分76.6,排名第一,总被引频次6 941,影响因子1.266.  相似文献   
105.
《环境科学》2014,(1):298
201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度《环境科学》多项引证指标位居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类科技期刊前列.《环境科学》综合评价总分77.8,排名第一,总被引频次6 489,影响因子1.156.综合评价总分是根据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多项科学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重要指标的权重,分学科对每种期刊进行综合评,,  相似文献   
106.
土壤气采样和分析是蒸气侵入评估的一个常用的工具.以某废弃化工场地为研究区,采集污染区域10个点位处的土壤气(编号SG1至SG10),并分析土壤气中的苯、乙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三氯甲烷等挥发性有机物.根据测定的土壤气体浓度,结合Johnson &Ettinger(J&E)侵入模型评估了该废弃场地土壤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侵入带来的人体健康风险.风险评估结果表明,SG5与SG6处非致癌风险指数大于1,而10个采样点位中有9个(除SG8处)的单一污染物可接受致癌风险均超过1.0E-6.相对于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存在面更加广泛,同时程度也比较严重,在进行场地再开发之前需要考虑场地修复等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7.
机动车排气检验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机构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虽然不大,但由于大多处在闹市区,贴近敏感人群,其噪声与机动车尾气对市民的影响却不容忽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机构的环境影响特点,并结合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业务流程,对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机构的整体规划与布局提出合理建议,对噪声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出有效控制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机构对周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也能有效减小噪声对周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通过一家陶瓷企业"煤改气"工程实例,分析比较工程改造前后的燃料消耗、污染物排放、产品质量、成本费用等情况,认为陶瓷炉窑煤"煤改气"后企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天然气作为陶瓷行业燃料,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9.
根据环保验收工作实际,该综合评定体系分为验收现场检查等级评定和污染物排放综合等级评定两部分。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水污染物排放等级评定模型及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大气污染物排放等级评定模型该体系以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实地验收监测数据及环保验收现场检查结果为基础,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综合的考核和评定。  相似文献   
110.
以某企业甲醇吹除气提取煤基天然气建设项目为例,简要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有关问题,提出了部分清洁生产指标。侧重说明清洁生产分析应与工程分析相结合,可使企业生产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作用,充分体现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