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4篇
  免费   695篇
  国内免费   2584篇
安全科学   464篇
废物处理   633篇
环保管理   482篇
综合类   5395篇
基础理论   822篇
污染及防治   1704篇
评价与监测   68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氧化渠技术的新进展和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般情况近十余年来,氧化渠技术受到愈来愈多国家的重视。它的发展很快,使用也愈来愈广泛。 1978年,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发表了Ettlich的“氧化渠厂与城市废水次级和先进处理过程竞争的比较”报告书。指出,“氧化渠能够始终如一地得到高水平的BOD_5和TSS(总  相似文献   
42.
Fe3+催化氧化S(Ⅳ)反应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禾志强  刘启旺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0):1701-1706
通过分析酸性条件下(pH为1~3),Fe3 催化氧化S(Ⅳ)过程中溶液吸光度变化的趋势,对Fe3 催化氧化S(Ⅳ)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推导.实验证明,液相中该反应机理主要是催化氧化与自由基反应相结合,O2的存在对于反应有重要作用,O-2的生成是S(Ⅳ)被氧化的关键;当水中溶解氧接近耗尽时,反应进程发生改变.当Fe3 、S(Ⅳ)浓度增加,自由基生成量增加时,有利于反应进行;作为反应产物,Fe2 、S(Ⅵ)浓度增加,反应推动力减小,反应速率降低;同时Fe2 、SO24-可以与溶液中的其它物质形成配合物,影响了Fe3 -S(Ⅳ)配合物的生成与分解,不利于S(Ⅵ)的氧化.  相似文献   
43.
进水氨氮浓度不变,低DO下启动并运行了短程硝化试验,考察了反应器内的氨氮氧化和亚硝酸盐积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内氨氮几乎全部被氧化,污泥浓度从4500mg/L下降到870mg/L,此时亚硝酸盐的积累率为55%,说明只控制DO的浓度很难实现高的积累率,同时受到温度和污泥龄等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4.
综合介绍了过滤、混凝、化学氧化与生物氧化等给水处理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5.
一体比氧化沟是氧化沟工艺发展中较有影响的成果之一。介绍了它的特点以及目前已经开发的几种型式,讨论了在设计一体化氧化沟时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6.
4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各地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北方山区城市垃圾填埋渗泸污水的处理,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有关理论、资料、结合本地区具体条件,提出氧化塘处理方法,和一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48.
本文研究利用适当混凝对废乳化液破乳絮凝,其出水通过生物接触氧化装置,然后辅以煤渣灰吸附,可使CODCF=15660mg/L,油含量13600mg/L,PH为11左右的呈乳白色的废乳化液处理为CODCr为88mg/L,含油3.1mg/L,PH为7.1,清澈透明,无色无嗅的出水,并呆回收乳化油,减轻了由于混凝絮渣引起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9.
接触氧化法处理玉米淀粉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0.
目前煤矿企业生活污水正在运行的氧化沟大部分处理效果不太理想,这与设计计算内容不会及计算参数的选定不准密切相关,为避免氧化沟设计计算中存在的不足,笔者通过一些实际操作经验和理论分析,并结合煤矿企业生活污水水质、水量的变化特征,给出了一些具体计算公式和设计参数,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