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1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365篇
安全科学   405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180篇
综合类   1288篇
基础理论   177篇
污染及防治   190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改革以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主要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农民进城就业、农民变市民准备不足。社会管理沿袭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以户籍定身份和权利不同等。农民工的就业、经济、社会权利受到严重损害。进入新世纪,国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原则,大幅度调整对农民进城务工的管理服务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发生重大转变。但是,改革进展不平衡,城乡二元体制对管理仍然影响较大。农民工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与其边缘化的社会地位、权益受损害的状况形成反差,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2.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含量,探讨了气液相平衡条件及色谱条件的选择,实验结果表明甜蜜素的标准溶液在0.1-0.4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87.5%-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2.6%.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国内某油田拟建设的国内首个酸气注入工程进行酸气回注管道泄漏扩散模拟,研究了不同泄漏口径、大气稳定度、风速条件、泄漏时间等对酸气在纵向和横向条件下的扩散距离影响,制定了应对酸气管道泄漏的紧急关断和放空燃烧措施,提出了应急处置措施,划分了泄漏应急响应区,可为首个酸气回注工程设计提供安全部署指导。  相似文献   
104.
通过研究含水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现状,确定主要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为水压干扰、煤泥水干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测定新方法,运用自动水位补偿方法剔除水压对测定结果的干扰,通过设计装有复合材质倾斜滤网的煤泥沉淀池,完成对煤泥的过滤和导流,实现对煤泥水的净化。此方法直接测定瓦斯压力,避免反推计算,从而减小了环境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干扰。依据理论设计了含水煤层瓦斯压力测定装置,并进行了井下对比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运用新设计装置测定结果比普通方法更接近理论值,数据利用价值高。该装置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为含水煤层瓦斯治理提供数据支持,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中,物理法消毒和化学法消毒是较为常用的消毒方式.常用化学消毒剂包括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和含氯消毒剂,因其消杀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然而,过量使用消毒剂会导致消毒剂残留,并产生消毒副产物,进而引发生态与健康危害.因此,需要规范使用空气消毒方式,并需深入研究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引发的健康与生态安全风险.本文总结了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国内外空气微生物相关标准、常用空气消毒方式及其灭活效果、残留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的生态及健康危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6.
溶气罐是溶气释放式微气泡发生系统的关键设备,其中内筒溢流型溶气罐具有结构简单、成泡粒径小等优点.提出了3种内筒溢流型溶气罐的结构改进设计方案,并对其在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溶气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克服通过测量释气量间接表征溶气量所带来的系统误差,建立了在线带压测量溶解氧的方法,并以空气在水中溶解量的变化率(即溶气效率)来直接表征溶气罐的溶气性能.结果表明:溶气效率随气液比和溶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加,随液位比的升高而减小;在相同气液比、液位比及溶气压力下,气液切向进口加螺旋导叶片型溶气罐的溶气效率最高.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溶气性能相对最佳的内筒溢流型溶气罐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预测最高溶气效率为72.43%时的最佳操作参数为:气液比为0.25,液位比为0.36,溶气压力为0.26 MPa.所得回归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87%,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分析和预测溶气罐的溶气性能.  相似文献   
107.
福建省重点城市路面尘负荷及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并分析了福建省重点城市厦门、漳州、泉州和莆田城区具有代表性的57个地面扬尘和16个土壤样品的26种无机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和碳成分等组成.不同城市粒径≤100μm的路面尘负荷平均值在6.99 g.m-2与10.11 g.m-2之间,而粒径≤2.5μm的路面尘(PM2.5)负荷平均值在4.0 mg.m-2和12.5 mg.m-2之间.不同城市土壤尘和路面尘PM2.5中浓度最高的元素都是Si、Ca、Al、Fe和K,路面尘中Ca元素明显富集,而主要人为来源的重金属元素如Cu、Pb、Zn、Cr在路面尘PM2.5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土壤尘.漳州城区路面尘PM2.5中二次离子NH4+、NO3-和SO24-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厦门、漳州和泉州城区路面尘PM2.5中Mg2+和Ca2+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四城市路面尘中有机碳(OC)的含量均高于济南、石家庄以及北京地面扬尘OC的含量,元素碳(EC)的含量均低于北京地区路面扬尘EC的含量.泉州和莆田两地OC和EC的相关性较好,说明路面尘中OC和EC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质量平衡结果显示泉州和莆田路面尘PM2.5中含量最高的是土壤尘,其次为有机物.按化学组成特征对路面尘PM2.5进行聚类解析,得到受大气沉降影响、受土壤尘影响、受大气沉降和土壤尘共同作用以及受土壤尘和建筑尘共同作用4类样品.  相似文献   
108.
陈仕意  曾立民  董华斌  朱彤 《环境科学》2015,36(10):3554-3565
利用大气PM2.5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在线测量系统(GAC-IC)于2014年6月9日~7月11日对华北地区乡村站点曲周大气PM2.5中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进行了在线测量,分析了PM2.5中水溶性组分与气态前体物日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探讨了当地细颗粒物的气粒转化机制并分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夏季曲周大气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与相关气态前体物的浓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观测期间,PM2.5中SO2-4、NH+4和NO-3的平均浓度分别是26.28、18.08和16.36μg·m-3,是PM2.5中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约占PM2.5质量浓度的76.23%;气态前体物中,NH3浓度明显偏高、平均值为44.85μg·m-3,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农业活动排放;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别是0.60和0.30,表现出明显的二次污染特征.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曲周大气PM2.5中NH+4与NO-3、SO2-4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表现为富氨状态,NH+4以(NH4)2SO4形式存在,NO-3的生成主要受HNO3的限制.对NH4NO3平衡进行研究发现:与夜间相反,白天曲周大气环境不利于NH4NO3生成和保持.结果也表明,二次转化是曲周夏季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堆肥与农田释放的NH3是导致高浓度二次无机颗粒物(SNA)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9.
2014年3月、4月和7月分别采集了泉州市5个采样点共49个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样品镧系元素(Loid)及其他微量金属元素浓度水平.分析了PM_(2.5)镧系元素组成特征和配分模式,利用La-Ce-V三元图和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了泉州市大气PM_(2.5)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泉州市大气PM_(2.5)总镧系元素(Σ Loid)浓度为2.490~5.708 ng·m~(-3)(含量65.682~126.529μg·g~(-1)),轻重镧系元素比值(L/H)为12.086~14.319;(2)PM_(2.5)镧系元素配分模式与福建土壤相似,PM_(2.5)中Ce元素表现为正异常,而Eu元素表现为负异常;(3)城市扬尘、燃煤尘、汽车尾气尘和垃圾焚烧飞灰是泉州市大气PM_(2.5)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18.9%、10.9%、30.6%和30.2%.  相似文献   
110.
以祁连山黑河流域十一冰川为例,利用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数据(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和SRTM DEM数据,在LiDAR点云数据预处理、高程数据配准、校正、误差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大地测量法的冰川物质平衡计算流程。表明:2000-2012年十一冰川冰面高程变化为-7.47±0.92βm,变化率为-0.62±0.08 m·a-1,估算十一冰川的年均物质平衡为 -0.53±0.07βm w.e.,累积物质平衡为-6.35±0.78βm w.e.,折合水当量约为(330.4±40.8)×10m3;与其他典型监测冰川物质平衡进行对比和分析,论证了估算结果的可靠性;LiDAR数据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目前关于其在冰川物质平衡研究中的应用很少,论文尝试将其应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