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26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71篇
综合类   890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02篇
社会与环境   91篇
灾害及防治   28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陈光 《劳动保护》2005,(10):5-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落实这一全面发展观的要求,最终要体现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优化升级上,体现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上,体现在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好的质量,离不开好的标准。要抓好质量,首先要从抓标准入手。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质量提高、协调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标准体系做支撑。大量的安全标准和健康标准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农业正在向绿色发展转变,绿色防控技术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四川省623户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了样本选择性偏差,分析了绿色防控技术对农户经济收益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能够显著改善稻农的经济收益。与未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状态相比,采纳绿色防控技术能够使农户每亩水稻的毛收入增加104.96%,每亩水稻的净利润增加40.45%。②从作用机制上看,采纳绿色防控技术使稻农获得了更高的市场溢价,同时有利于激励稻农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并增加对农地的投入,包括提高有机肥和种子的投入费用。③尽管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即提高了病虫害损失率,导致一定程度的减产,但整体而言,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所带来的价格溢价弥补了因病虫害引致的产量损失,改善了稻农的经济收益。④绿色防控技术对稻农经济收益的影响会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以及互联网的应用而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最后,研究从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农村互联网设施、强化绿色防控技术政策支持以及加强对农用化学投入品的监管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江苏劳动保护》2020,(2):15-15
2019年,邳州市应急管理局围绕“安监人”向“应急人”的全面转型,着力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建设。精心谋划应急管理转型发展推动机构职能向深度融合。在机构职能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加强改革协同,理顺部门职责边界,科学划分职责权限,明确部门职责,制定出台重点行业领域市领导年度四次督查制度,推动各部门依责履职,力促职能、人员有机融合,形成战斗合力。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日益严重的臭氧污染问题,利用绍兴市3个国控监测站点2016—2018年的监测数据,对绍兴市臭氧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综合考量温度、湿度、风向、风力等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绍兴市2017年臭氧最高时均质量浓度为355μg/m~3,显著高于2016年(267μg/m~3)。臭氧日浓度曲线呈单峰型特征,峰值出现于14:00左右,谷值出现于6:00左右。2016年夏季臭氧浓度最高,而2017年与2018年春季臭氧浓度最高。臭氧高值首次出现日期提前与温度有关。气象因素上,温度≥30℃,40%≤相对湿度70%,风向为东北风时,绍兴市更易出现臭氧高值。2018年绍兴市西南部臭氧浓度峰值显著低于其他区域,可能是NO_x等污染物减排后传输作用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995.
罗芳 《环境与发展》2020,(2):152-153
在气象污染方面,不同区域气象环境污染不同,各个地区的信息关联性微弱,导致现地区气象环境污染指数测量设备无法对其他区域污染信息准确检测,因此,本文通过提出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持的跨区域气象环境污染监测系统,提出软硬件设计方式,系统以分层、模块、网络结构的物联网,通过以HMP45D传感器为基础的污染信息采集系统及以S3C2410处理器为基础的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各系统可单独运作,且系统设计MMA7260传感节点加速器加入到节点中,克服跨区域导致的湿度传感器误差,设计防治信号冲突软件,确保系统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6.
以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模式作为理论基础,从中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方法,构建包含气象服务水平评价、灾害防御行为评价的防灾减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从前期预报预警,到后期灾害应对的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并基于社会学调查的技术方法,实时跟踪2017-2018年登...  相似文献   
997.
绿色低碳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一次能源消费国以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承诺于2030年以前单位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60%—65%;此外,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时期,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最新的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模型。通过行业的生产结构矩阵,构建出行业的能源结构消耗矩阵及碳排结构矩阵,旨在能源消耗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双重约束下,得到中国2020年最优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并计算了基于现有科技水平下中国最大的碳排潜力。线性规划的结果显示:(1)中国2020年最优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可以满足国民经济总产出量最大化的目标,年均增长约为8%;且相比目标年份(2005年)二氧化碳强度下降46.93%,能源强度下降26.04%,达到"十三五"规划中的气候变化目标。在保证经济最低增速(6.5%)的前提下,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可以比优化方案再多下降约14%。(2)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仍然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的占比份额仍需扩大。(3)从生产的角度看,中国产业结构必须全面向第三产业服务业转型,全面提高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尤其是加大生活服务业类部门的产出量。(4)为了满足"绿色、低碳"的约束限制,半数以上的二产部门的生产规模都应有所降低,尤其是能源部门和金属加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998.
PM2.5浓度值增加对大气能见度、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采用2015年长三角地区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PM2.5污染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PM2.5年均浓度值为54.54 μg/m3,季节变化总体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性周期变化规律,1月和12月为一年中PM2.5污染最严重的月份,污染范围最广,5~9月是PM2.5浓度值优良时段,日均值春季和冬季的波动周期较短而剧烈,夏季和秋季波动周期相对较长而平缓。(2)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PM2.5年均浓度值整体上从江苏到浙江呈减少趋势,具有北高南低,局部突出的特征。(3)长三角地区城市PM2.5浓度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低值集聚主要分布在浙江沿海地区,高值集聚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4)燃烧排放的烟尘和前体物的二次转化对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有显著影响。风速和降水量是影响PM2.5浓度的两个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的数据,针对近45 a(1970~2014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问题,采用数理统计和偏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山东和河南是受灾和成灾面积最大的省份;山西和内蒙古是受灾率和成灾率最高的两个省份;旱灾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波动明显,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持续上升;东北地区旱灾比重增加,低温灾害有所减轻;华东地区洪涝、低温和台风灾害比重增加;华北地区低温和风雹呈现上升趋势;华南地区台风灾害增长显著;西北地区风雹和低温增加;西南地区旱灾和洪涝走势相反;中南地区旱灾减轻,洪涝加重;气象灾害直接影响到粮食总产量,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尤为明显;气象灾害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技术》2006,24(4):38-38
制定《管理办法》的目的和意义有五个方面: (一)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作为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处理再利用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体现“污染防治,预防在先”环境保护原则,落实“从源头抓起”的工作思路; (二)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纳入行业管理,法制化; (三)实现有毒有害物质在电子信息产品中的替代或减量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四)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积极应对欧盟两指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