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安全科学   217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631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41.
1 基本情况 1.1 事故井基本情况介绍 高18-21井组位于某厂某作业区高52区块09井区,开采长10油藏,该井组共有7口油井和3口水井.长10油藏从2008年初开始开发,同年11月开始注水.截至2013年7月,已开发油井168口,日产油611t;注水井开注47口,日注水577m3.主力层位埋深1 650m,原始地层压力13.05MPa,压力系数0.79,地层饱和压力10.78MPa,原始油比116.9m3/t,溶解主要含量为C1、C2、C3,总含量为90.9%,无H2S和CO体.  相似文献   
242.
2014年8月1日凌晨,台湾高雄市前镇区多条街道陆续发生可燃体外泄,并引发多次大爆炸,截至8月6日,此次爆炸累计造成30人死亡.314人受伤。专家表示.事故是石化管道丙烯体泄漏引起的,相关企业维护不力、当地政府应变不力可能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3.
文章明确了挥发性油藏天然回注井控的安全环保关键因素;量化了低渗挥发性油藏天然回注注入能力,确定注入端各节点安全生产压力分布,攻关相关配套工艺设备,实现安全有效注入;开展室内实验和PVT相态拟合,分析注天然后天然和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创新非混相驱组分数值模拟参数优化方法,开展带人工压裂裂缝的组分数值模拟,精准确定压力场分布,降低计量及监测不准带来的安全隐患;明确注窜影响因素,优化注采参数,抑制油井窜,降低生产风险,实现井控安全情况下的天然驱环保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44.
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因天然汞中毒、汞腐蚀、汞污染等事故频发的现象,在阐述天然中汞的形成、特性、分布及危害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汞的控制指标,提出了固定床吸附脱汞、天然冷却脱汞、使用防汞腐蚀涂层、定期检测和及时清除等治理措施,对田企业含汞天然污染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45.
准好氧填埋结构耗氧半径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准好氧填埋的原理构建了填埋试验装置.在准好氧填埋结构中,空通过渗滤液收集主管道和竖直通风管道在垃圾层进行扩散,并在这些管道周围形成好氧区,在空扩散不到的地方为厌氧区依据氧浓度在垃圾层内的不同来决定它在垃圾层内的分布状态.并通过对单独的一根竖直通风管道进行氧浓度插值分析,判断氧通过竖直通风管道在垃圾层内的影响区域.结果表明,氧的浓度分布顺序为上层>中层>下层.确立了本实验条件下准好氧填埋的好氧区域,通过二次曲面进行拟合,得到它的水平耗氧半径为7.3m,竖直耗氧半径为3.5m.  相似文献   
246.
重气泄漏扩散实验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验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运用CFD软件Fluent中的标准双方程湍流模型,对重瞬时和连续泄漏的扩散进行了模拟以预测重扩散过程中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重在垂直高度上的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对于重到达一点处的时间而言,瞬时泄漏的预测时间小于实际到达时间,而且浓度减小到零的时间也要先于实际的时间,连续泄漏的情形则相反,模拟过程假设风速和风向不变导致模拟结果没有实际的波动大.通过将模拟的最大摩尔浓度进行误差统计计算表明:Fluent对于连续泄漏源的扩散模拟结果最为准确.CFD模型能准确预测重扩散过程中体浓度的变化,可以应用于实际的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中.  相似文献   
247.
升式反应器内液两相流动力学特性对提高传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有重要意义.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改变曝强度的条件下,分析距曝管不同位置处反应器轴向各区域的液相流场、雷诺应力以及泡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曝强度对液相流场和雷诺应力的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曝强度可以使得液相速度和雷诺应力值增加.同时分析了4mm孔径下圆帽状泡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248.
曝气量对SBAR中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SBAR反应器对比研究了颗粒化后表观速为1.8 cm·s-1和0.9cm·s-1时对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形态结构、粒径、强度等物理特性和硝化性能以及胞外聚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化后降低曝量增加颗粒形态不规则程度,空隙增大;55d试验中,与高曝量下相比,降低曝量使表观污泥产率提高33%,颗粒粒径平均增长速率提高25%,相对颗粒强度降低6%, EP5含量平均降低12%.两反应器颗粒污泥SVI值均在10~15 mL·g-1,沉降性能良好,且均具有良好硝化性能和降解COD能力.与高曝量下相比,低曝量下硝化菌群活性低,而异养菌活性高.  相似文献   
249.
王敬  陆小兰  杨桂朋  徐冠球 《环境科学》2014,35(11):4085-4094
于2013年7月对东海和南黄海海水中CO的浓度分布、时空变化、海-通量和表层海水中CO微生物消耗进行了研究.夏季东海和南黄海大中CO的体积分数范围为68×10-9~448×10-9,平均值为117×10-9(SD=68×10-9,n=36),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特点.夏季东海和南黄海表层海水中CO的浓度范围为0.23~7.10 nmol·L-1,平均值为2.49 nmol·L-1(SD=2.11,n=36),CO的浓度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不同站位CO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CO浓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表层,随深度增加CO浓度迅速减小.夏季东海和南黄海海水中CO浓度具有明显的周日变化,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40倍.各层最大值基本出现在中午,最小值基本上出现在凌晨前后.CO明显的周日变化特征进一步证明海水中CO主要由光化学产生.调查期间东海和南黄海表层海水中CO相比大处于过饱和状态,过饱和系数变化范围为1.99~99.18,平均值为29.36(SD=24.42,n=29),表明调查海域是大中CO的源.调查期间CO的海-通量变化范围为0.37~44.84μmol·(m2·d)-1,平均值为12.73μmol·(m2·d)-1(SD=11.40,n=29).调查海域CO的微生物消耗培养实验中,CO的浓度随时间增长呈指数降低,消耗过程符合一级反应的特点,微生物消耗速率常数KCO范围为0.12~1.45 h-1,平均值为0.47 h-1(SD=0.55,n=5),微生物消耗速率与盐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0.
热液流体中的主要有机质包括腐殖物质(t<50℃)、有机羧酸(t=80~140℃)、原油(120~180℃)和水溶性甲烷(180~300℃)。腐殖物质在初始矿源层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腐殖酸缩合成干酪根过程中通过去氧而导致还原的成岩环境,从而有效地防止金属元素在初始矿源石化过程中的分散。有机羧酸是干酪很早期演化的必然产物,富含有机羧酸的油田卤水可以成为MVT铅锌矿的成矿流体。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原油可能成为汞金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水溶性甲烷是铜、铀、金等中低温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决定了相应热液流体中有机质的类型;此外沉积建造的类型、金属元素在油/卤之间分配系数差异和构造条件差异导致了金属矿化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