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788篇
基础理论   245篇
污染及防治   121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以氨水为氮源,氢氟酸为氟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氟掺杂二氧化钛(N,F-TiO2)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其晶型和形态进行表征.最后以酸性红B为模型污染物,探讨了N和F加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照射时间、催化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和照射功率等因素对N,F-TiO2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N,F-TiO2以锐钛型为主,N和F的掺杂对TiO2的晶相没有明显改变,但可以扩大TiO2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当N和F的加入量均为2.0%,且在500℃下焙烧40 min时,得到的N,F-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单N或单F掺杂的TiO2(N-TiO2或F-TiO2).对于50 mL浓度为10.0 mg·L-1的酸性红B溶液,当催化剂加入量为1.5 g·L-1,128W光照3.0 h,溶液pH=5.6时,去除率为85.40%.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至4.0 h,降解率几乎可达100%.另外,研究还证明了N,F-TiO2催化可见光降解过程中有.OH自由基生成.  相似文献   
62.
氟虫双酰胺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了氟虫双酰胺19.8%悬浮剂(SC)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当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NNI-des-iodo的添加量为0.05~1.0 mg·kg-1时,其在水稻田土壤、田水、稻秆、稻米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2%~104.8%,变异系数为1.1%~4.4%.氟虫双酰胺在2011年三地(福建福州、天津、江苏南京)的稻田水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8~17.3 d,土壤中10.8~22.4 d,植株中7.6~17.3 d,其在稻田水样品中检出了代谢产物NNI-des-iodo,而在土壤和植株样品中未检出.在推荐使用剂量下,于末次施药10 d后,氟虫双酰胺在水稻稻米中的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在稻谷上的最大残留允许量(0.5 mg·kg-1).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地下水中阴离子对载镁活化天然沸石除氟效果的影响,考察了4种主要阴离子——Cl-,HCO3-,SO42-,PO43-的影响,并分析了吸附剂的除氟机理及表面结构和成分。结果表明:对于初始氟浓度不同的水样,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增加,吸附剂对氟的去除效率逐渐降低。Cl-对吸附剂除氟效果影响较小,氟去除率降低较慢;随着HCO3-浓度的增大(由100 mg/L到1 000 mg/L),水样pH缓慢由7.48增大到9.44,而氟去除率则由63.78%缓慢下降到52.70%(2 mg/L);SO42-及PO43-对改性沸石除氟效果影响较大,氟去除率降低较快,且SO42-的影响大于PO43-。所以,镁改性天然沸石对该4种阴离子的吸附顺序是:SO42->PO43->HCO3->Cl-。  相似文献   
64.
采用乙醇洗涤、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的方法,去除商品化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中的亲水性成分,使之恢复本征的疏水性并用于膜吸收过程。以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氢氧化钠、纯水做吸收剂,对混合气体中CO2进行吸收试验。试验考察了膜有效长度、吸收剂种类、吸收剂浓度、操作温度、气相流速对CO2的脱除率和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单乙醇胺做为吸收剂,CO2脱除率高且回收方便,且对膜损坏小;(2)高温不利吸收,但影响不大;(3)气速增大,CO2的吸收率下降并且影响传质速率;(4)稳定性实验表明,一定条件下,处理后的膜在0~28 h内都能保持100%的去除率,而原膜一般低于90%。  相似文献   
65.
本论文通过对包头铝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排氟源的测试,分析研究有组织和天窗无组织排放氟化物贡献率,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研究表明,电解车间天窗无组织排放所占的污染贡献率较大,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影响严重,是造成周边环境质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提高烟气的捕集效率,减少从天窗排放的无组织烟气以达到控制环境污染的目的是一条比较实际、可行的措施。具体控制措施如下:第一,加强对电解铝厂技术工人的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严格生产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第二,科学控制排烟量;第三,尝试使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电解铝厂氟污染对周边蔬菜的影响,通过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凯里某电解铝厂周边蔬菜的氟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蔬菜的氟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铝厂周边蔬菜中氟的含量最高为76.94 mg/kg,最低为19.90 mg/kg,平均含量为42.98 mg/kg,都已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蔬菜中氟污染物最大容许含量,蔬菜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氟污染。不同种类蔬菜中的氟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叶菜类蔬菜氟含量为茄果类蔬菜氟含量的1.5倍,叶菜类蔬菜积累氟的能力比茄果类蔬菜强,更容易受到氟的污染。铝厂周边不同区域的蔬菜都受到比较严重的氟污染,主要与铝厂的距离有关,距离铝厂越近,蔬菜受到氟污染更严重。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炼铝作业氟的危害状况,为工业性氟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氟作业环境作职业卫生学调查.采用剂量患病率寿命表法对866名电解铝作业工人工业性氟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该厂接氟工人工业性氟病的总患病率为1.73%,且患病率随累积接氟量的增加而升高,呈高度正相关(r=0.997,P<0.01).并据所求得回归方程(y=10.34InD-18.21)推算出接氟工人控制患病率时的允许连续工作年限和今后的发病趋势.结论 该厂电解铝车间氟危害较重,应加强卫生防护措施,并建议将车间氟最高容许浓度从目前1 mg/m3降为0.5 mg/m3为宜.  相似文献   
68.
采用改性灰岩作为除氟材料,通过批实验和柱实验,考察不同条件下的除氟效果,并探讨了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FeCl3溶液联合灰岩除氟,可使高氟水中的氟浓度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在含氟水样中加灰岩后,直接加FeCl3会促进灰岩对氟的去除效率。在氟离子浓度为5 mg/L,粒径0.2~0.5 mm的灰岩为1 g的条件下,铁离子含量为0.016 mmol/L时,即可达到去除的最佳效果,除氟率可达95.74%。柱实验说明在FeCl3溶液浓度一定时,除氟率随着总出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填充的灰岩总量不变时,随着FeCl3溶液浓度的增加,除氟效果明显增加,说明本实验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9.
Excessive use of pesticides poses increased risks to non target species including human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lack of proper awareness about the toxic potential of pesticides makes the farmer more vulnerable to pesticide linked toxicities, which could lead to diverse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The toxic potential of a pesticide c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ir ability to induce genetic mutations and cytotoxicity. Hence, determination of genetic muta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each pesticide is unavoidable to legislate health and safety appraisal about pesticides. The objective of current investig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genotoxic and cytotoxic potential of Endosulfan(EN) and Lambda-cyhalothrin(LC); individually and in combination.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 assay was utilized to determine cytotoxicity, while two mutant histidine dependent Salmonella strains(TA98, TA100)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mutagenicity of EN and LC.Moreover, mutagenicity assay was conducted with and without S9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etabolic activation on mutagenicity. Even though a dose depend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revertant colonies was detected with EN against both bacterial strains, a highly significant(p 〈 0.05) increase in the mutagenicity was detected in TA98 with S9. In comparison, data obtained from LC revealed less mutagenic potential than EN. Surprisingly,the non-mutagenic individual-concentrations of EN and LC showed dose dependent mutagenicity when combined. Combination of EN and LC synergistically induced mutagenicity both in TA98 and TA100. MTT assay spotlighted comparable dose dependent cytotoxicity effects of both pesticides. Interestingly, the combination of EN and LC produced increased reversion and cytotoxicity at lower doses as compared to each pesticide, concluding that pesticide exposure even at sub-lethal doses can produce cytotoxicity and genetic mutations, which could lead to carcinogenicity.  相似文献   
70.
冬季东海、南黄海中DMS和DMSP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以柱  张洪海  杨桂朋 《环境科学》2014,35(6):2067-2074
于2011年12月~2012年1月现场测定了东海、南黄海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及其前体物质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分为溶解态DMSPd和颗粒态DMSPp)的含量,研究了它们的浓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DMSPp的粒级分布和DMS的海-气通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MS、DMSPd和DMSPp的浓度分别在0.58~4.14、0.37~7.86和4.29~25.76 nmol·L-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2.20±0.82)、(2.12±1.66)和(11.98±6.23)nmol·L-1.DMS、DMSPp与叶绿素a(Chl-a)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它们的周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研究海域内DMS和DMSP生产分布的关键因素.另外,DMSPd浓度和总细菌丰度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这可能是在细菌释放的DMSP裂解酶的作用下DMSPd会发生裂解生成DMS.研究发现,5~20μm的微型浮游植物是海区内Chl-a和DMSPp的主要贡献者.此外,冬季东海、南黄海表层海水DMS的海-气通量在0.61~25.52μmol·(m2·d)-1之间,平均值为(8.30±5.92)μmol·(m2·d)-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