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364篇
安全科学   66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1243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PM_(2.5)是大气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其成分复杂,为研究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3月采集南京北郊地区大气中的PM_(2.5),利用Dinoex ICS-3000和ICS-2000型离子色谱和DRI 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分别测定了PM_(2.5)中的阴阳离子和碳质组分,利用元素分析仪-同位素质谱仪测定大气PM_(2.5)中的总碳同位素(δ~(13)CTC)组成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3月期间南京北郊地区PM_(2.5)污染严重,平均浓度达(106.16±48.70)μg·m~(-3),且88%观测天中存在明显的二次有机污染,SOC平均浓度为(3.58±2.78)μg·m~(-3),且在晴天条件下高浓度的二次有机碳(SOC)与紫外线作用下的O_3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大气PM_(2.5)中δ~(13)CTC值范围是-26.56‰~-23.75‰,平均值为(-25.47‰±0.63‰),结合化学组分的三相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大气PM_(2.5)主要来源于燃煤过程、机动车排放,此外还受地质源和生物质燃烧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2.
研究了生物质材料米糠及其与氧化钙、过磷酸钙联用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向土壤中加入米糠可增大土壤pH值,增加土壤中重金属Pb的稳定性.米糠投加量每增加2%,土壤pH值增大约0.3.米糠投加量增大,Pb稳定效率也随之增大,6%米糠投加量60 d时,Pb稳定化效率达到38.06%,弱酸提取态降低28.90%.6%米糠+2%氧化钙联用、6%米糠+0.6%过磷酸钙联用均可对土壤中Pb产生较好的钝化效果,60 d时的稳定效果分别为47.36%、44.85%.6%米糠+2%氧化钙对Pb污染土壤有较好的钝化调节作用,可增大土壤pH,从而促进酸可提取态Pb向其他稳定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933.
多种同位素手段的硝酸盐污染源解析:以会仙湿地为例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彭聪  潘晓东  焦友军  任坤  曾洁 《环境科学》2018,39(12):5410-5417
近年来,湿地在人类掠夺性开发下生态环境正不断恶化.其中,硝酸盐污染就是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一类主要问题.本文以会仙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为查明导致湿地水体硝酸盐升高的主要因素,利用~(15)N(NO_3~-)、~(18)O(NO_3~-)同位素手段确定区内硝酸盐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借助SIAR模型确定各类污染源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通过~(13)C_(DIC)同位素定性描述地下水的径流条件,以此探究硝酸根浓度的空间分布与水循环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水体中硝酸根浓度的主要因素有3个方面,动物粪便及生活污水、化肥中NO_3~-和土壤氮,其对硝酸盐污染的贡献率均值分别为39.1%、32.2%和28.5%.~(13)C_(DIC)同位素结果显示,轻~(13)C_(DIC)表明其地下水径流条件好,其对应的NO_3~-浓度值一般较低,而重~(13)C_(DIC)对应的NO_3~-浓度值一般较高.由此可知,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好坏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NO_3~-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934.
华北低平原区淡水资源短缺,坑塘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重要。明确坑塘蓄水在不同降水年型下作为灌溉水源的保障能力,研究该区域降水与地表坑塘蓄水的响应关系,对于农业多水源联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华北低平原区河北省南皮县为研究区,通过Cl-和稳定同位素平衡法,计算了南皮县雨季降水对坑塘水的补给份额,并基于2013—2015年间的3期Landsat TM遥感数据,采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提取坑塘信息,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南皮县坑塘的蓄水能力及灌溉潜力。结果表明:坑塘蓄水除了接受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接受降水的补给,丰水年雨季降水对微小型、中小型坑塘的补给比例约占74.3%~86.0%,对大型坑塘的补给比例不足30%;坑塘主要以小于0.5 hm2的微小型坑塘为主,不同面积等级的坑塘数量及蓄水面积与降水的变化是一致的;其中,平水年、枯水年和丰水年坑塘蓄水量分别为1.49×107、0.84×107、1.90×107 m3,随年降水量增大而增多。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坑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5.
本文以云南保山地区中上志留统栗柴坝组海相碳酸盐岩作为研究载体,运用锶同位素比值方法,结合岩石学、古生物学等,对该区志留系中晚期的海平面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锶同位素比值数据为该区首次获得,其所反映的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同时期美国中西部的海平面演化曲线具有良好的耦合性。研究结果表明;剖面第一段至第二段,~(87)Sr/~(86)Sr值逐渐减小,表明此时海平面相对逐渐升高;第二段~(87)Sr/~(86)Sr值整体处于相对低的水平,总体呈现出逐渐减小趋势,且在21号样品处达到最低值(0.710 5),说明此阶段海侵作用明显;第三段,在较短的地质时期内,~(87)Sr/~(86)Sr值表现出相对强烈的正偏移,达到极值0.728 49,说明海平面相对下降明显。总之,志留系中晚期海平面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过程。锶同位素的强烈偏移以及岩石内较高的~(87)Sr/~(86)Sr值,正是同时期造山运动和海平面下降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936.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是由多种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产生,但是它产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本文结合N2O产生的微生物过程,阐述了国内外利用同位素标记法、N2O的δ15N和δ18O双同位素法、N2O的δ15Nα14N15N16O)和δ15Nβ15N14N16O)、SP值同位素异构体法以及多种同位素法相结合研究N2O的产生机制及微生物过程,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尤其重点阐述了近些年来兴起的N2O同位素异构体计算各过程贡献比例及其判别源与汇的理论及其应用。15N同位素富集因子法和SP值法也分别应用于产生N2O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数量和活性变化的研究,以从根本上达到控制N2O排放量的目的。同时指出同位素方法研究N2O产生机制的困难和不足。  相似文献   
937.
丛枝菌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中的热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发园  林先贵 《生态环境》2006,15(5):1086-1090
随着菌根研究和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利用丛枝菌根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系统综述了当前的几个研究热点:(1)菌根植物吸收和转运重金属的分子机制;(2)AM真菌对超富集植物重金属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3)AM真菌对转基因植物重金属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4)AM真菌与其他土壤生物在植物修复中的复合作用;(5)丛枝菌根与化学螯合剂在植物修复中的复合作用;(6)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丛枝菌根-植物修复;(7)放射性污染土壤的枝菌根-植物修复;(8)丛枝菌根-植物修复的田间试验研究。在未来的丛枝菌根-植物修复研究中,要筛选优良的宿主植物和与之高效共生的AM真菌,加强相关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并构建高效基因工程菌。  相似文献   
938.
粉煤灰沥滤液中棚的同位素比与天然地下水中棚的同位素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两者混合后其硼同位素比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利用这一规律可以准确定律可以准确定量地判定沥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及范围,特别是当沥滤液中硼浓度较低时,该方法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虽然利用硼同位素确定城市垃圾填场地下水污染方面还受到一些限制,但对于确定地下水污染来说,硼同位素分析仍是目前的最佳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39.
小区生活污水回用SBR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厕所 淋浴盥洗"污水、"厨房"污水、"厕所 淋浴盥洗 厨房"污水以及"淋浴盥洗"污水等小区生活污水回用的处理工艺特性,提出SBR法最优的经济运行调控参数和不同水质生活污水适宜的回用处理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回用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污水中CODcr、BOD5、NH3-N、SS及LAS分别高达92%、97%、96%、98%及94%左右,出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CJ/T 95-2000),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940.
在归纳总结各种关于江河大堤窝崩成因解释的基础上,对河堤窝崩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据此解释了长江马湖堤最近窝崩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