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881篇
安全科学   206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131篇
综合类   1910篇
基础理论   198篇
污染及防治   491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1.
在传统SBR反应器中悬挂悬浮填料用于处理畜禽废水,研究该系统处理畜禽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及运行模式,结果表明:当MLSS维持在2000~2500mg/L、曝气时间为5h时,系统对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采用交替好氧/缺氧运行模式出水中COD、TP、NH3和TN的去除率分别由原来传统SBR运行模式的93.21%、65.33%、84.75%、79.35%提高到94.21%、65.87%、88.83%、82.68%。  相似文献   
612.
好氧颗粒污泥降解甲基叔丁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甲基叔丁醚(MTBE)为唯一碳源,通过调控运行参数,在SBR反应器中可成功培养出降解MTBE的好氧颗粒污泥.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202.7 μm,污泥容积指数(SVI)为75 mg/L,污泥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为1 311 mg/L,污泥表面可观察到球菌、短杆菌和长杆菌等不同菌落.反应器进水MTBE高达650 mg/L时,出水可维持在10 mg/L以下,去除率达98%以上(其中挥发部分约占2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表明,稳定阶段污泥内微生物种群丰富,且种类与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13.
超声波预处理提高污泥好氧消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超声波预处理对提高污泥生物消化的作用,采用超声波预处理与好氧消化衔接,测试了污泥消化的溶解性有机物(SCOD)、TSS及蛋白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污泥超声波预处理效果较好的能量密度与时间分别为12 kW/L和10 min,此时有机物释放与能量输入之比较优;在此条件下,经预处理后的污泥好氧消化性能明显比未处理的高.消化时间为10.5 d时,经超声波预处理的污泥TSS减量42.7%,而未处理的污泥仅减量20.9%.经超声波预处理后,污泥中的蛋白酶活性明显提高;同时,超声波预处理释放出较多的可溶性物质.因此,增加的可溶性物质与蛋白酶活性使得污泥迅速降解,提高了污泥好氧消化效率,缩短了污泥好氧消化时间.  相似文献   
614.
优势菌的筛选及其强化活性污泥好氧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活性污泥提取物的贫培养基筛选SBR系统中的好氧异养优势菌。结合自然温度(15~20℃)、延长培养时间等条件来提高菌群的可培养性。从SBR活性污泥系统中分离出5种细菌。4株去除COD优势菌,1株异养硝化细菌,能在好氧条件下实现对总氮的去除。反应池底采用边缘对称曝气,反应池内细菌在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上循环经历好氧过程及微氧过程。将PVA铝盐法固定的细菌对反应器进行生物强化。结果显示,在好氧工艺的条件下,投加优势菌群后,与未加优势菌群的反应器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COD、NH3-N和TN降解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98%、97%和90%。生物强化作用明显,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的好氧反硝化环境。  相似文献   
615.
盐胁迫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生长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耀东  李志华  王晓昌 《环境科学》2008,29(10):2804-2808
研究了含盐量分别为1%、2.5%、5%条件下颗粒污泥成长特性,对其表面结构、粒径分布与稳定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颗粒成长初期颗粒较为疏松,粒径和离散度均呈增大趋势;颗粒成熟后粒径密实度增大,粒径大多稳定在0.3~0.5 mm左右.成熟的颗粒污泥在含盐量1%下颗粒孔隙率较大,离散度较小,菌胶团细菌占优势,微生物通过胞外多聚物相互聚集,其稳定性较好;而在含盐量5%下其孑L隙率和离散度呈现相反趋势,丝状菌占优势,颗粒通过丝状菌的相互缠绕形成,其稳定性较差;但在含盐量2.5%下由于菌胶团细菌与丝状菌均未成为优势菌群,难以维持稳定结构,颗粒发生膨胀自溶,其离散度也变大.研究提出了同质和异质2种生长模式,颗粒粒径分布较窄的成长模式称为同质生长,其颗粒的生长及基质利用条件基本相同,故系统稳定;而颗粒粒径分布较宽的成长模式称为异质生长,其颗粒生长和基质利用条件差异性大,故系统不稳定.  相似文献   
616.
实验对恒液位SBR工艺脱氮除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缺氧/好氧段,可以有效的实现硝化反硝化脱氮和好氧摄磷,缺氧时,进水补充的碳源及时满足了反硝化的需求,系统同时还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厌氧段,溶解氧快速降至0mg/L在进水补充的碳源条件下释磷充分,从而保证后期摄磷完全,整体高效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617.
研究放电等离子体灭活大肠杆菌的效果。采用远程氧等离子体反应器,分别考察探究放电功率、处理时间、氧气流量、远程距离及有机污染物对灭菌效果的影响,并观察灭菌前后大肠杆菌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100W,60s,40cm3/min条件下,远程氧等离子体的杀菌效果值在距放电区0、20、40cm处分别为3.42、3.38和3.32。有机物浓度升高,灭菌效果急剧下降。结论为氧等离子体在距放电区040cm内均能有效灭活大肠杆菌,但有机污染物影响较大。氧等离子体场中高能粒子的刻蚀作用是导致细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18.
卧龙降水稳定同位素与季风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03-07~2004-07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对逐次降水事件进行采样,分析了降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与降水量、气温和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4~8月降水的过量氘(d-excess)值为(8.4±7.4)‰,降水由东亚季风带来的大洋水汽主导;9~10月降水的d-excess值为(-7.4±12.5)‰,降水由南亚季风带来的经过强烈分馏作用的大洋水汽主导;11月~次年3月降水的d-excess值为(12.5±12.1)‰,降水由本地蒸发水汽以及西风环流带来的内陆蒸发水汽主导.季风期降水的δD和δ18O具降水量效应(r分别为-0.389、-0.380,P<0.05),次一级是气温影响(P≤0.10).季风期降水的δD、δ18O与南风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54、-0.390,P<0.05),表明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对水汽来源与运输过程指示性很强,特别是南亚季风的暴发带来了稳定同位素比率和d-excess值都极低的降水.  相似文献   
619.
好氧颗粒污泥共代谢降解MTBE及微生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MTBE为目标污染物、乙醇为共代谢基质,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实现了好氧污泥的颗粒化.反应器内污泥完全颗粒化后,MTBE进水浓度提高至400mg·L-1左右,出水浓度可稳定在5rag·L-1以下,去除率高达98.5%以上(其中挥发量约占25%).颗粒污泥结构致密,外观呈椭球形,表面微生物群落主要以球菌和短杆菌为主.序批实验表明,MTBE生物降解速率符合Mirhaelis-Menten方程,其单位时间内颗粒污泥(以干污泥计)降解MTBE的最大降解速率值为20.9 mg·g-1·h-1.PCR-DGGE图谱表明,颗粒污泥内微生物种群丰富,且稳定运行阶段微生物种群和结构呆保持高度稳定.克隆测序结果表明,降解MTBE的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优势菌群主要为Flavobacteria,et-proteobacteria,γ-Por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  相似文献   
620.
蜡状芽孢杆菌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湖北省洪湖、仙桃等地采集的活性污泥和土壤中分离得到32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其进行反硝化能力测定,其中3株菌的反硝化能力较强,能以NaNO3为唯一氮源生长,分别命名为HS-N25,HS-MP12和HS-MP13. 这3株菌可以分别在18,15和12 h内将特定培养基SC中起始浓度为10 mmol/L 的NO3-完全降解. 通过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 分子鉴定,菌株HS-N25,HS-MP12及HS-MP13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同源性达99%. 初步鉴定这3株菌为蜡状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