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664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87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1449篇
基础理论   246篇
污染及防治   361篇
评价与监测   12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石化废水脱氮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石化废水脱氮的现有技术进行归纳,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目前石化废水的脱氮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结论是:目前还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能处理所有氨氮废水,必须针对不同废水选择不同的技术及工艺。为了更有效地处理废水,应联合使用多种方法和工艺,这已是目前废水处理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12.
原丁 《化工环保》1993,13(2):85-88,120
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讨论了氨氮废水的污染情况。通过对氨氮污染物的来源、产生机理、排放途径的阐述,分析和对比,确定了影响厂出口废水达标排放的主要污染源是造气、尿素、变换和稀硝车间,为今后的治理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卢冬兴 《四川环境》2007,26(2):52-53
本文将标准加入法运用于分光光度分析中,排除了废水氨氮测定中复杂的基体干扰,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合于单个或小批量水样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14.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的问题及修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预蒸馏—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污水中氨氮实验中,硼酸与氢氧化钠用量影响有色胶体的稳定和测定的灵敏度,本文研究了影响规律,发现氢氧化钠有增敏作用,提出工作曲线应使用经过校正的标准曲线,校正曲线绘制及水样分析时,采用溶液中H3BO3含量为0.4%、MaOH含量为0.2mol/L显色溶液胶体稳定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线性范围扩展为0~9mg/i,最低检出浓度为0.015mg/l  相似文献   
115.
联苯代谢对微生物的生长胁迫及分裂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联苯/多氯联苯降解菌株R04(Rhodococcus sp.R04)和几种模式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微生物在联苯及其代谢物培养条件下细胞分裂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联苯及其代谢产物对红球菌R04和几种模式微生物细胞的分裂有抑制作用,并对部分微生物形态有影响.与前体-联苯及其代谢产物2-羟基-6-酮基-6-苯基-2,4-己二烯酸相比,2,3-二羟基联苯对G+、G-细菌,或是酵母细胞分裂都有较强的抑制和形态的改变.2,3-二羟基联苯导致R.R04和缺陷型R.R04细胞形成不完整隔膜的比例增加;造成96.4%的大肠杆菌BL21细胞表面凹陷,胞质内容物流失,菌体体积缩小;导致枯草芽孢杆菌89.6%的细胞体积明显缩小;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基本没有细胞能形成完整的分裂隔膜;导致红酵母细胞能进行出芽生殖的比例从64.2%降低到19.3%,但对其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联苯代谢物2,3-二羟基联苯对红球菌R04及其它微生物细胞分裂和增殖的抑制作用比其前体-联苯强,建议在研究环境化合物与微生物互作时,应考虑环境化合物代谢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6.
纵观国内大部分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出水指标,氨氮的去除率都高于总氮的去除率。究其原因,与处理工艺中存在的大量依靠有机物生活的微生物有关。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由异养细菌氨化后变为铵盐,铵盐在硝化细菌作用下生成硝酸盐,最后由反硝化细菌借助外界碳源转化为氮气最终溢出水体。  相似文献   
117.
文章对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测定水中氨氮的实验过程可能引入的各不确定分量的来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对各分量进行评定,对测定不确定度做出评估,并得出产生测定不确定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8.
为了实现同时去除苯胺和苯胺降解过程中释放的氨氮,选用苯胺降解菌,假单胞菌Z1(Pseudomonas sp.Z1)和异养硝化菌,不动杆菌Y1(Acinetobacter sp.Y1)进行复合研究,并以单株菌Z1作为对照考察复合菌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复合菌(Z1+Y1)可以有效地同时去除苯胺和苯胺在降解过程中积累的氨氮。培养48 h后,Z1的苯胺、总氮和COD去除率为99.9%、25.7%和57.2%,氨氮积累量为60 mg/L左右;而复合菌的苯胺、总氮和COD去除率则分别可以达到99.9%、80.1%和88.4%,氨氮积累量仅为5 mg/L左右,有效地同时去除了苯胺和苯胺在降解过程中积累的氨氮。对复合菌进行降解条件优化,最佳复合比例为1∶1,最适碳氮比(C/N)为16,在400~800 mg/L初始苯胺浓度条件下,复合菌都可以有效地同时去除苯胺和苯胺在降解过程中积累的氨氮。  相似文献   
119.
水中氨氮的含量是饮用水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源水氨氮的含量对饮用水水处理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如何提高氨氮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便更好指导饮用水的生产,确保安全、优质供水。  相似文献   
120.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脱氮工艺为生物脱氮工艺,但含氮废水总量的不断增加且废水成分的不断复杂化,使得传统脱氮工艺面临挑战。针对这种挑战,研究了两株异养硝化菌,优选出二者最佳的复合方式为吸附复合。利用此种方式构建的复合菌可以在24 h将100 mg/L的氨氮脱除90%左右,且可以重复利用。复合菌具有将100 mg/L的硝酸盐氮完全降解的能力。复合菌较单株菌相比,在脱氨氮及硝态氮速率方面皆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