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902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96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777篇
基础理论   146篇
污染及防治   645篇
评价与监测   13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31.
We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the bacteria community composition by H2S and toluene co-treatment. Operation of the bioreactor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 which the inlet concentration of toluene and H2S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In Stage I, toluene was the sole target compound with an average removal e ciency of 86.49%. After adding H2S in Stage II, removal e ciency of toluene decreased immediately and recovered gradually to 85.96%. When the inlet concentration of toluene and H2S was increased in Stage III and Stage IV,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moval e ciency for toluene increased continuously from 86.31% to 87.24%. The elimination capacities of toluen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let loading rates of toluene and H2S. Results of the PCR-DGGE analysis showed a turnover growth and decline of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the bioreactor. In Stage I, the dominant toluene-degrading bacteria mainly contained Pseudomonas sp. strain PS+ and Hydrogenophaga sp. In Stage IV, however, the dominant toluene-degrading bacteria was aciduric bacteria (Clostridium populeti). The dominant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 bioreactor enhanced the elimination capacity of toluene, and adding H2S changed the environment of microbial growth, thus resulted in an evolution of dominant microorganisms. Analyse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their activities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e ciently enhance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toluene and H2S in the bioreactor.  相似文献   
932.
卡马西平作为抗癫痫类药物被广泛使用,在环境中频繁被检出,且浓度较高,不易去除,通常作为环境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状况的指示化合物,由于它的潜在危害,日益成为新兴污染物研究的重点。模拟城市给水厂工艺流程,研究卡马西平在城市给水处理工艺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对常规工艺进行强化,找出去除卡马西平的最优条件。在预氧化阶段,氧化剂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1.5 mg/L,预氧化时间为50 min,卡马西平的最高去除率达到19.8%;在混凝阶段,聚合氯化铝最佳投加量为2 mg/L,在弱酸性条件下对卡马西平的去除率最佳,达到28.7%左右;砂滤阶段的最佳条件为滤柱高度800 mm,过滤速度不超过5 m/h,最高去除率达到11.7%。结果表明:通过高锰酸钾的预氧化作用,城市给水厂常规工艺对水源水中卡马西平的去除率得以较大提高,总去除率达到60.2%。  相似文献   
933.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TN质量浓度为20~25 mgL,氮形态分别以NH4+-N,NO3--N和有机氮为主的生活污水,分析了氮形态时人工湿地N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相应的TN去除率分别为47.2%,71.6%和33.1%.表明人工湿地主要适用于水的深度处理,实现污水中N的无机化特别是将N转化为NO3--N,可显著提高人工湿地的N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3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经粉煤灰处理后含油废水中的油样含量。考察了pH值,粉煤灰使用量,接触时间,废水中油样的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粉煤灰除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石油醚溶解的油样紫外光最佳吸收波长为272.5nm;中性条件下,粉煤灰对废水中的油样有较好的去除率;粉煤灰使用量增大、接触时间增加、温度升高有利于粉煤灰对油样的吸附去除;废水中油样含量越高,粉煤灰对其去除率越低。  相似文献   
935.
数字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I0008-I0008
61.7% 截A201O年12月底,这59条河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氨平均浓度分别为23.7毫克/升和1.4毫克/升,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0.4%和61.7%。按常见鱼类能够稳定生存的技术参考指标(化学需氧量≤60毫克/升、氨氮≤6毫克/升)衡量,这些河流全部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的标准。  相似文献   
936.
高浓度氨氮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毒性强,因此对环境的危害极大。本文从总结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来源和特性入手,分析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危害性,提出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主要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937.
以辽河流域4条河流中浑河2004--2008年入河总量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浑河COD和氨氮入河总量变化及特征,分析污染物主要来源及所占比重,统计抚顺和沈阳两城市河段的比例。由此得出,2007年和2008年浑河COD和氨氮入河总量较前3a有所下降,但仍居于辽河流域4条河流前列,浑河COD和氨氮入河量主要来源于支流和直排市政排污口,重点污染源对总量贡献率较小,沈阳城市段由于城市污水排放量大,COD和氨氮入河总量明显高于抚顺,特别是氨氮入河量占总量的90%左右,是浑河氨氮污染的主要来源,2008年抚顺段COD入河量所占比重增加。  相似文献   
938.
为了研究常用饵料微藻绿色巴夫藻对高密度海水养殖水体中N、P的去除能力,探索去除养殖水体中N、P的最优条件,选择起始藻细胞数量、养殖水体稀释率、温度、光照和盐度五种因素开展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稀释率为50%时,绿色巴夫藻对NH4-N和PO4-P的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8.7%和85.5%.各种因素影响藻体去除水体...  相似文献   
939.
中国废水排放氨氮控制标准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氮可引起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中国"十二.五"期间将把氨氮作为水体污染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控制氨氮污染的有效措施,文章分析了国家和地方现行废水排放氨氮控制标准以及正在制(修)订的国家废水排放标准,发现大多数标准都规定了氨氮排放限值,但有些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前的环境管理工作需要,主要是发布年代较早的排放标准,这些标准存在按生产规模规定排放限值、标准限值与环境功能区对应、氨氮控制要求过低的现象,提出了完善中国氨氮排放标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0.
含氮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污水脱氮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涌现了很多新方法和手段。生物脱氮技术能耗低、易于操作、无二次污染且成本低,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水中氮污染特征、传统生物脱氮技术与新兴生物脱氮技术,文章阐述了目前生物脱氮技术存在问题,展望了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