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0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625篇
安全科学   212篇
废物处理   91篇
环保管理   417篇
综合类   3059篇
基础理论   254篇
污染及防治   458篇
评价与监测   337篇
社会与环境   14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时,样品溶液的pH值对其吸光度影响很大,进而影响着分析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显色后样品溶液的吸光度随其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pH值>12.59时,吸光度趋于稳定,因此在测定氨氮过程中,显色前须合理调节样品溶液的pH值,以保证显色后样品溶液的pH值>12.59,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72.
湿地植物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涛  周律 《环境工程》2009,27(4):25-28
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考察了黄花鸢尾、水葱和梭鱼草3种挺水植物对类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氮、磷的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吸收贡献。结果表明:短期内,各种湿地植物污水中氮、磷的吸收速率比较稳定,但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各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速率却有较大变化,4月份,水葱对氮、磷的吸收速率最大,8月份,梭鱼草对氮、磷的吸收速率最大。在整个生长期内,黄花鸢尾对氮、磷的吸收容量一直保持最大,在10月下旬分别达到21.5和4.16 g/m2,因此其对二级出水中氮、磷去除的吸收贡献也最大,分别为30%和73%。这表明湿地植物的选择不仅要考查其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更要关注其对污染物的吸收容量,并且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对类二级出水中氮、磷的去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3.
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总量削减的成本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12个城市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总量削减所需单位成本的调研结果显示,根据污水处理量确定运行费用的传统方法不能直接反映污染物总量削减的成本.在处理能力范围内,COD和氨氮总量削减所需的单位电耗随着其去除负荷增加而降低,并逐渐趋向定值.因此本研究以COD和氨氮总量削减所需电耗为基础,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模型,其影响因素包括进水和出水浓度、设计规模、水量负荷率等,根据该计算模型确定运行成本可以有效激励污水处理厂削减更多的COD和氨氮总量.  相似文献   
974.
垃圾渗滤液主要组分的催化湿式氧化降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鱼  王健  郑爽  汤洁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5):497-501
利用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年老”垃圾渗滤液主要组分正己酸、正丁酸、乙酸及氨氮进行催化湿式氧化(CWAO)降解,分析了CWAO降解过程中有机酸之间及氨氮与有机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WAO可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正己酸、正丁酸、乙酸,反应进行120min时TOC去除率均达90%以上.降解乙酸、正丁酸和正己酸混合溶液时,升温过程出现有机酸相互抑制降解现象.氨氮的存在导致正丁酸的降解率下降,而有机酸的存在也抑制了氨氮的降解.Ni2+可使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75.
高迪  王增长 《化工环保》2012,32(4):351-353
采用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增加反应压力、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废水中氨氮去除率;在反应时间为60 s、反应压力为30 MPa、反应温度为460℃的最佳实验条件下,未加入催化剂时的氨氮去除率为53.7%,加入催化剂后,氨氮去除率大幅提高,以MnO2为催化剂时氨氮去除率为86.9%,以CuSO4为催化剂时氨氮去除率为92.4%.  相似文献   
976.
冯国红  白天添  胡智  杨磊 《化工环保》2012,40(3):232-238
热水解可以改善污泥的生物降解性能和脱水性能,提高后续厌氧消化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率。本文阐述了热水解对污泥物理特性主要包括流变特性和脱水行为的影响;分析了热水解对污泥中氨氮浓度及对厌氧消化的作用;同时介绍了热水解技术对整个污泥处理系统能量需求的影响。指出:热水解改善了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提高了沼气等再生资源的产量,且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量与热水解技术所需的能量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977.
长江流域水环境演化规律研究平台及切入点初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演化规律的研究,应该针对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尤其是水质酸化和污染、洪涝灾害威胁加剧等水环境问题,提出科学的解释,为流域水环境修复提供基础理论。回顾和总结了50多年前人在长江流域水环境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构筑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对长江流域水环境的研究应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围绕长江干流水质保护和中游地区防洪两个重中之重,强化对水环境演变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摸清流域水、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对水环境恶化的机制,建立流域水文、泥沙与水质之间非线性、复杂巨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系统模拟。还提出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研究的7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978.
低温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去除水源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生物陶粒预处理工艺,研究低水温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进水氨氮浓度为0.5~1.4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min.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对进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着水温的下降而降低,但总体上对氨氮仍然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水温从10℃下降到0.4℃时,生物陶粒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率从90%下降到65%.当水温在3℃以上时,出水中NO2--N低于进水NO2--N的含量.当水温下降到3℃以下后,出水中NO2--N超过了进水中NO2--N的含量.在陶粒反应器内部出现了NO2--N积累现象,水温越低,出水NO2--N的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79.
天然沸石铵吸附容量研究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浙江缙云的天然斜发沸石为实验对象,测试其化学组成与物理形态特征,并通过静态实验研究其对铵离子的吸附特性,再根据数学分析,确定该沸石的铵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980.
针对"双源"地下水(地下水污染源和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监管需求,研发了一套集地下水污染在线监测预警、评价溯源、预测应急于一体的可视化技术集成与应用平台。该平台将物联网、地下水数值模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集成应用于环境监管,实现了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实时动态监测评价及预警、地下水污染路径溯源计算、地下水事故污染预测及应急支撑等网络服务与计算功能,并通过地下空间三维数字化处理,构建了"所见即所得"的三维虚拟现实界面,实现了对地下水环境的便捷、高效监管与决策。该平台兼容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可为"双源"地下水污染监控、管理和应急提供实时、高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