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6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1945篇
安全科学   400篇
废物处理   361篇
环保管理   478篇
综合类   4695篇
基础理论   666篇
污染及防治   890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21.
通过模拟农村暴雨径流水质 ,开展了沸石 茭白复合床技术处理农村暴雨径流的中试研究 ,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床体中各态氮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该项技术应用于暴雨径流氮的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22.
由于化肥的过度使用 ,造成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污染日益严重。饮用水中高浓度的硝酸盐对人类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威胁。本文综述了催化还原脱除水中硝酸根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923.
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Ⅰ.方法实现与控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采用实时控制策略和曝气 搅拌交替运行方式在 ( 2 6± 1 )℃下开发了一种新型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 .并对其与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和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无论从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还是从硝化时间、反硝化时间上均优于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和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两种工艺 .其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是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 1 3 8倍和 1 2 5倍 ,是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的 1 82倍和 1 6 1倍 .因此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不但能够合理分配曝气和搅拌时间 ,而且还能提高硝化、反硝化速率 ,缩短反应时间 ,从而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4.
将A/O(厌氧/好氧)法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好氧生物滤池出口的硝化液回流到厌氧生物滤池进行反硝化生物脱氮,经过生产运行的实践证明:改进后的出水水质稳定,TN(总氮)去除率由原来的13.2%提高到54.6%,同时COD、BOD5、SS的去除率也分别由原来的83%、92.1%、89.2%提高到85.5%、95.2%、90%,且设施改进投资及运行费用省,对提高污水脱氮效果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5.
利用溶质运移模型预测预报农田土壤中硝态氮垂直运移时,运移参数不易获得的问题,引入CXTFIT分析模型来求农田土壤中硝态氮垂直运移的参数。结果表明:用CXTFIT模型模拟的硝态氮穿透曲线与实测的硝态氮穿透曲线基本吻合,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相比,误差范围在3%以下,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在模拟过程中可同时得到销态氮垂直运移的弥散系数和平均孔隙水流速(average pore-water velocity)等参数。因此该模型可以直接用来确定农田土壤中硝态氮垂直运移的参数。  相似文献   
926.
生物滞留系统中氮污染控制是雨水径流源头净化的关键环节,对缓解受纳水体的氮污染物负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雨水径流中氮污染形态及来源,并分析了生物滞留系统中脱氮反应途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生物滞留系统氮污染控制的主要反应途径包括同化反应、吸附、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异化还原为铵,主要依赖于脱氮功能微生物群落.此外,影响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植物类型、填料类型、淹没区设置、雨前干燥期及电子供体,并综述了因素影响下生物滞留系统中的脱氮效能.最后,对提高生物滞留氮污染控制效能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27.
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对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通过填埋模拟柱 ,实验室研究了以我国大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为依据的新鲜垃圾填埋层在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条件下甲烷产生的规律 .渗滤液循环方式包括 :原液循环、好氧预处理 (SBR)后循环、与陈垃圾出水混合后循环 .结果表明 :新鲜垃圾填埋层初期渗滤液COD、VFA浓度高 ,原液循环导致有机酸的积累 ,抑制了甲烷化进程 ;初期渗滤液经预处理控制一定COD、VFA浓度后循环 ,能够显著地缩短产甲烷滞后时间、加速甲烷化进程 ;当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后 ,渗滤液循环才能有效地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 ,近 10 0 %地转化为填埋气体.  相似文献   
928.
由于酚的难分解性和对养分循环有抑制效应,土壤酚含量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和指示意义;然而,由于高氮沉降下森林土壤酚观测数据缺乏,土壤酚含量变化及其响应氮沉降或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和机制并不清楚.因此,选取全球氮沉降热点区域京津冀地区,对27个不同氮沉降和气候条件下的森林土壤酚含量进行取样测试,探究该地区森林土壤酚含量水平及其影响因子.京津冀地区土壤酚含量点位均值范围在0.09-0.67 mg/g,区域平均水平0.32mg/g,显著低于全球其他地区的观测值(点位均值范围为0.79-5.00mg/g).在研究区内,土壤酚含量因土壤和主要植被类型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针叶树种与棕壤发育导致较高土壤酚含量;并且研究区中森林土壤pH是调节土壤酚含量的主要负面因子.总之,氮沉降热点区域京津冀地区土壤酚含量水平较低,且土壤pH是土壤酚含量的主要调控因子.上述结果和发现对于理解氮污染区森林碳氮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森林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图4表3参38)  相似文献   
929.
通过对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定期检验中发现的罐体尾部与车底架焊接位置焊缝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采用球形封头的液化气体罐车的结构设计问题是罐体尾部封头与底架焊缝开裂的主要原因,而非对称循环交变应力及焊接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构成了罐车疲劳破坏的重要因素.针对液化气体汽车罐车焊缝开裂的原因,从罐车的设计、制造、安全管理及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保障罐车的储运安全.  相似文献   
930.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及产品结构特点的梳理,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