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576篇
安全科学   210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1190篇
基础理论   176篇
污染及防治   280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0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选取水华束丝藻与铜绿微囊藻作为典型水华蓝藻,探索水华蓝藻净化水体及合成生物柴油的潜力.采用氮磷浓度为NH4+-N 7.5 mg/L,PO43--P 1.0 mg/L的模拟污水,重点考察了在光照强度与温度不同的条件下2种微藻对氮磷的去除率,并利用尼罗红荧光染色法测定了微藻中的中性脂含量.结果表明,2种藻对PO43--P的去除率均较高,最高达到98%,对NH4+-N的去除率稍低,最高为52%.水华束丝藻及铜绿微囊藻均具有较强积累中性脂的能力,适宜的温度与光照条件有利于微藻对氮磷的去除及细胞中脂类的积累.2种藻均在光照强度为12 000 lx时中性脂含量更高.水华束丝藻在温度为18~22℃条件下,生长更优,氮磷净化效果较好,中性脂积累能力更强.而铜绿微囊藻在温度为22~26℃时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62.
水中氮磷的去除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用给水厂的两种污泥在3种烧结温度下制备陶粒,并进行陶粒同步吸附氮磷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600℃烧结温度下平流沉淀池湿污泥制备的陶粒吸附氮磷的综合效果最好。该陶粒对磷酸盐和氨氮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pH为7时,陶粒同步吸附氮磷,对氨氮的吸附量可达0.650mg/g,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可达0.706mg/g。可见,给水厂污泥陶粒同步吸附氮磷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63.
以某钢铁企业为例,从粉尘防爆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企业6处地点的粉尘情况,包括焦粉、矿粉、煤粉和焦煤粉。通过粉尘爆炸性筛选实验判定粉尘是否具有爆炸性,并分析得到粉尘的爆炸压力(Pex)和爆炸压力比(PR),结果表明,6处粉尘均达到粉尘爆炸性判定标准,均为爆炸性粉尘。该钢铁企业重新评估以上6处地点的粉尘爆炸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64.
将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风进行净化消热处理,对施工隧道环境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找到热流体穿越湿式弦栅丝的流动换热规律,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建立低雷诺数下的圆柱绕流传热介观模型,进一步结合已有关联式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上述模型,考察雷诺数Re=200的条件下串列圆柱绕流流场与温度场分布;量化不同间距比L/D下流场与温度场的结构演化,分析换热特征参数努塞尔数Nu与间距比和换热时间的关系,揭示流场结构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场与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不同L/D下流场与温度场呈现不同特征,L/D较小时,上下游圆柱之间形成流动死区,换热效果差,随着L/D的增大,下游圆柱对上游圆柱流场的抑制作用减弱,尾流中出现旋涡,流动死区被打破,冷热流体掺混增强;存在临界间距比L/D=2.65,超出这一临界间距时,下游圆柱时均Nu始终大于上游圆柱,且当L/D=4时,上下游圆柱时均Nu趋于稳定,在具体工程应用中,应使间距比L/D≥4。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交替冻融对东北地区黑土、暗棕壤和水稻土中的全氮、有效氮、全磷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5次交替冻融后,三种类型土壤的全氮浓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在交替冻融过程中,硝化与反硝化共同作用并不明显。由于冻融作用增强土壤释水性和水分渗透性,经15次交替冻融后,黑土、暗棕壤和水稻土的有效氮浓度均有所升高,以水稻土最显著,上升了31.25%。三种土壤全磷浓度均在初次冻融后大幅增高,总体呈升高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是冻融作用破坏了土壤团聚体,增加了与消化液反应的机会。经15次交替冻融后,黑土和水稻土的有效磷浓度分别上升17.72%和56.16%,暗棕壤的有效磷浓度下降35.19%,这说明交替冻融过程中土壤有效磷的变化不但取决于土壤的C/P,还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林地的有效磷浓度可能由于发生磷的净固定而降低。  相似文献   
66.
为了改善堆肥微环境 ,提高生活垃圾堆肥速率 ,研究堆肥工艺条件及其反应动力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控制堆肥工艺条件 ,如初始温度、含水率、C/N比及堆料颗粒大小 ,研究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生物、化学及物理因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生活垃圾堆肥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合理控制堆肥初始反应条件 ,能明显提高堆肥效率。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污水深度处理和同步获取产油微藻的可行性,建立光生物反应器,应用微拟球藻去除污水和中水中的氮磷,并分析不同浓度的Fe3+和Zn2+离子对微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从而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培养微藻获得富油生物质。结果表明,该藻对污水氮磷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可在13 d内,去除水体中96%的氨氮和94%的磷,同时化学需要氧量(COD)的去除率可达72.9%。在生活污水中培养至第16天,微藻的细胞密度可达4.55×106 cell/mL。Fe3+浓度对微拟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6 cell/mL。该研究以中水和生活污水为基质培养微拟球藻,同时获取微藻油脂,为污水中氮磷的去除和能源的同步获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8.
低COD/N—NH4比废水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策略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从生化反应计量学出发,提出了对低COD/N-NH4比废水可以通过控制营养配比,调控溶解氧浓度和控制生物硝化及生物反硝化,经过NO^-2途径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生物处理策略。对香港低COD/N-NH4比的垃圾渗漏水用时硝化反硝化处理的成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为探讨新兴底泥原位修复技术—原位洗脱技术对城市河流凉水河底泥中氮、磷释放的抑制作用,于现场采集洗脱前后样品并设计室内静态模拟实验,分析了实验期间洗脱组和对照组上覆水中${{\rm{NH}}_4^ + }$-N、${{\rm{NO}}_3^ - }$-N、TN、${{\rm{PO}}_4^{3 - }}$-P、TP浓度和释放速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洗脱组释放第30天时,${{\rm{NH}}_4^ + }$-N由底泥向上覆水中平均释放速率(−6.51±0.32) mg·(m2·d)−1,对应上覆水中${{\rm{NH}}_4^ + }$-N平均浓度为0.52 mg·L−1,较对照组下降了89.4%;${{\rm{PO}}_4^{3 - }}$-P和TP平均释放速率较对照组降低了78.1%和83.0%,上覆水中TP平均浓度为0.22 mg·L−1,较对照组下降了68.1%。原位洗脱技术对底泥中${{\rm{NH}}_4^ +} $-N、${{\rm{PO}}_4^{3 - }}$-P释放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对有机氮、磷物质的削减和水-沉积物界面还原环境的改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0.
使用电除尘器收集低比电阻粉尘时,由于放电过快,易产生“反弹“,形成“跳跃收集“过程,除尘效率较低。本文研究了电除尘器阳极板涂装后对低比电阻粉尘收集效果,并通过调节断面风速、粉尘浓度、电压、电晕线改善除尘器性能。研究表明:极板涂装对提高电除尘器收集低比电阻粉尘效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