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497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71.
选择天津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于桥水库周边2个农业小流域,连续5a进行了磷素流失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总磷浓度以果园为最高,浓度超过10 mg·L-1;村庄次之;农田最低,浓度在3 mg·L-1左右.降雨后亚表层流中磷浓度以果园为最高,且变幅最大,菜园次之,农田最低.在流域出口处,曹各庄流域地表径流总磷浓度达到10.07 mg·L-1,而桃花寺流域为0.69mg·L-1.土地利用类型格局和迁移廊道性质是造成2个流域磷素浓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曹各庄流域中村庄和果园同水库较近的距离(约200 m),以及道路型季节性河流增加了磷素迁移到受纳水体的风险;桃花寺流域中村庄和果园离受纳水体较远(约1500 m),在迁移过程中磷素被小石坝、植被过滤带和干塘等"汇"型结构所持留,从而减少了向受纳水体迁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772.
为检验小河流氮磷营养盐滞留中深潭地貌作用,在合肥市境内两条源头排水沟渠,开展深潭容积和水深的土袋原位调控实验,并利用示踪实验和模型模拟技术,估算了调控前后深潭渠段的暂态存储潜力和氮磷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土袋调控情形下,板桥河支流深潭渠段Fmed200下降85.42%,As/A比值降幅达43.49%;二十埠河支流Fmed200下降82.67%~89.36%,As/A比值降幅达31.59%~39.78%,表明两条排水沟渠暂态存储潜力显著下降.与空白对照情形相比,板桥河支流深潭渠段NH4+吸收长度Sw增幅达18.38%,PO43-增幅达201.38%;二十埠支流源头NH4+增幅为15.91%~19.92%,PO43-增幅为7.05%~24.40%,意味着深潭容积减小、...  相似文献   
773.
太湖流域种植业肥料施用强度普遍较高,且以化学肥料为主要形态.因肥料投入不适宜,种植业氮、磷流失问题显著.2015年以来,各地区积极对种植业肥料施用策略进行调整,但当前工作主要基于粮食作物系统且仍停留在化肥施用总量削减和有机肥施用面积提升层面上,缺少菜地、果园、茶园作物系统的相关数据以及对农业环境问题的响应.对此,以苏州市吴中区为太湖流域典型农区代表,研究2019~2021年稻田、菜地、果园和茶园这4类作物系统肥料策略调整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源养分投入强度的调控是决定氮、磷流失的关键;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有助于降低氮、磷流失风险,但有机肥施用需考虑时机并尽可能搭配农用机械.肥料效率是兼顾农业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生产主体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后期肥料施用策略调整的导向.稻田系统的肥料施用策略调整应重视养分中不同元素配比,菜地系统应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茶园、果园系统可从复合系统视角制定同时满足茶、果生长的施肥策略,助力构建满足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作物系统.  相似文献   
774.
为研究赣江吉安段近年来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河流污染治理提供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依据。以2014~2021年主要污染指标: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分析赣江吉安段氮磷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氮磷含量逐年下降,水质总体呈由劣转优趋势;(2)2019年之后,氮磷污染有了质的改善,说明“河长制”推行取得一定的成效;(3)氨氮受工业污水排放点源和农业肥水面源双重影响;硝酸盐氮主要来源于水体内源污染;总磷主要来源于降水淋滤的面源污染。后期应注意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水体保持与修复,控制点源与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