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19篇
安全科学   67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22篇
综合类   1053篇
基础理论   243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86篇
社会与环境   91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21.
为探究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及典型异构体在人血清中的暴露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检测了60个人类血清样本中包括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异构体在内的16种PFASs.结果表明,除PFOA的异构体4m-PFOA与5m-PFOA外,所有目标PFASs均被检出.ΣPFASs的血清浓度为2.15~77.22 ng·mL-1,n-PFOS是血清中贡献率最高的PFASs,其次为3+5mPFOS、4m-PFOS、n-PFOA及全氟己烷磺酸(PFHxS),PFOS所有的异构体与PFHxS、PFNA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探究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人类血清的PFASs发现,男性血清中的PFASs浓度显著高于女性,高年龄段人群血清中的PFASs浓度高于低年龄段人群.健康风险表征显示,血清中所有的PFASs单体的风险熵值HQ均小于1,PFASs的总和危险指数HI也小于1,血清中的现有浓度的PFASs对造成人类肝毒性和生殖毒性的风险程度较低,肝毒性与生殖毒性HI的主要贡献者均为n-PFOS,其次为3+5m-PFOS与...  相似文献   
222.
王巍 《环境生态学》2022,4(2):76-82
为探究兰州市室内空气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健康风险水平,于2018年9—12月在兰州市居民住宅采集室内空气样品,共设置了85个采样点.计算了室内空气中重金属Pb、Cd、As的浓度,并利用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居民经呼吸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室内空气Pb、Cd和A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532±...  相似文献   
223.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培甜椒果实收获期间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甜椒果实收获期间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呈一平行的线性增长趋势,果实干物质积累量于始采期以后开始超过叶片,而果实氮素积累到盛采期才超过叶片,果实含氮量在整个采果期间保持稳定,随生长发育,叶片含氮迅速下降,盛采期时与果实和根相近,且均高于茎和侧枝,始采期通过根吸收的标记态氮主要贮存在叶片与果实中,叶片、果实是甜椒始采用氮素分配的最主要器官。此后,叶片和根成为主要的氮素输出器官,而果实则成为主要的输入器官。研究发现,甜椒体内的氮即使一度成为结合态,能能够被再度输出,但是,氮素在植株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越难以再度向外输出,并且不同器官输出的难易程度也是不相同的,比较而言,叶片和根中一度成为结合态的氮素容易被再交输出,甜椒果实是氮的强力库,氮素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224.
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磷素状况及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黄壤进行采样以及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探索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磷素水平及其地表径流磷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中全磷和有效磷(Olsen-P)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连作烟地>烤烟-玉米轮作地>连作玉米地>林地;CaCl_2浸提磷(土壤易解吸磷)和Na0H浸提磷(藻类可利用的土壤总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富磷化的同时,其磷素的流失风险明显地提高。连作烟地地表径流总磷(TP)和磷酸根态磷(Ortho-P)浓度明显大于连作玉米地.而林地地表径流TP浓度明显小于旱地;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TP和Ortho-P与土壤有效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为0.957、0.875),因而连作烟地磷素的环境影响潜能明显高于其它旱地以及林地。  相似文献   
225.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3):331-331
死亡的有机物分解成有用的含氮肥料的过程,通常被假设涉及几种不同微生物的活动。现在,对在马蹄形野豌豆和其他植物的根部发现的一种植物毒素(该毒素在根部的作用可能是防止食草动物将植物吃掉)的合成和生物降解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了一个以前人们不知道的机制,通过该机制,氮能够在没有细菌或其他帮手干预的条件下返回土壤中。某些豆科植物在其根部积累这种毒素,其名称为3-硝基丙酸。这种毒素自然分解成氧化的无机氮,后者作为垃圾返回土壤中,从而对氮循环做出贡献。这些自己的豆科植物还能在其根瘤中的共生细菌的帮助下固定大气中的氮,从而…  相似文献   
226.
阐述了生物膜系统中与降解基因有关的水平基因转移的研究进展,表明生物膜中致密的群落结构增加了细菌间水平基因转移的效率.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策略和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使人们能对自然和人工模拟状态下的水平基因转移进行更精细的分析,降解基因在环境中的水平传播促进了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尤其是携带降解基因的接合质粒向原位细菌种群中的转移在生物强化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参23  相似文献   
227.
双氰胺对不同形态氮在红壤中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春霞  李永梅 《生态环境》2005,14(3):357-360
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了碳酸氢铵、尿素在红壤中的转化,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尿素、碳酸氢铵的水解速率、硝化速率的影响,以及硝化抑制剂用量问题。结果表明,无论加入DCD与否,大部分尿素在4d内水解,各处理硝态氮质量分数于35d内出现峰值,铵态氮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尿素态氮和铵态氮的形态差异主要存在于培养4d内。双氰胺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相应处理的铵态氮质量分数,降低了硝态氮的质量分数;硝化抑制剂对高质量分数(≥50%)铵态氮、尿素态氮处理的抑制效果优于低质量分数(≤50%)处理。至培养结束时中壤土中仍存在较高质量分数的铵态氮,故铵的硝化时间、尿素水解产生铵的硝化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8.
齐鑫  陈利顶  李琪  马岩  张心昱 《生态环境》2007,16(2):564-568
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同时会影响到养分流失的危险性和区域非点源污染的形成。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分析,按照不同时期对官厅水库上游延庆盆地内的玉米地、蔬菜地、果园、其他经济类用地的土壤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农业用地影响下土壤氮素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和土壤垂直剖面变化。结果发现:(1)0~40cm是玉米地养分活跃层;蔬菜地的养分含量在0~10cm土层变化最剧烈;果园整个剖面上养分变化均较剧烈;其它经济用地在25~40cm土层养分变化较大;(2)果园和蔬菜地是研究区内养分活动最活跃的土地利用方式,蔬菜地的表层养分流失风险性最高,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具有很高的潜在影响;果园在整个剖面上养分变化较大,其发生养分的淋溶流失的风险性最高;玉米和其他经济用地养分变化不大。研究结果建议,传统农业区在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时,尤其是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改为蔬菜地和果园时,必须加强对农田生态系统研究,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9.
利用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FACE)平台中的水培试验,研究了低氮(LN:10 mg·L-1)和高氮(HN:30 mg·L-1)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化感与非化感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生长、碳氮比(C/N)和化感物质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C/N和化感物质含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化感(PI)与非化感水稻品种(秀水)的生长均有极显著促进作用.CO2浓度升高后,LN条件下水稻C/N显著增加,HN条件下则无显著变化.CO2浓度升高后化感水稻品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增加,特征化感物质含量增加,非化感品种的这种变化不显著.化感水稻品种C/N分别与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和特征化感物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30.
水平基因转移加速了部分生物体基因组的进化和革新;但随着基因改造生物的大量运用,由水平基因转移引起的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由于大量异生污染物的产生,污染地区成为细菌水平基因转移的一个"热点"区域.为了实现污染地区的生物修复及强化难降解废水处理的效果,人为的制造和加快特定降解基因的水平转移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图2参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