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00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上海青紫泥土壤氮素淋溶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农田氮素淋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淋失研究有多种方法,利用渗漏池,在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进行青紫泥土壤氮素的淋溶模拟试验,以探讨不同水肥管理方式下的淹水稻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淹水稻田中氮素淋失的基本形态为硝态氮(NO3^-,N),在下渗水流的驱动下,NH4+-N也能渗漏到一定的深度,对地下水环境形成威胁,但不如NO3-N显著;不同处理的剖面中NO3--N和NH4+-N浓度均表现出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每次施肥后,不同处理剖面中的NO3_N浓度均表现为短期内迅速上升,后期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NH4+-N浓度与NO3--N的消长规律相似,但表现出峰值超前且变幅远大于NO3--N浓度的特征;氮素的淋失主要发生在当年的6-8月份之间,此期与降雨高频期的重叠加剧了对水环境的污染,采用节水节肥的管理模式,不仅能保护产量,还能减少灌溉量,大大降低施用氮肥对地下水污染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坡地渗漏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总施氮量相同情况下,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会影响紫色土硝酸盐向下累积过程,显著降低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累积量.渗漏液中硝态氮含量在0.15~46.99mg·L-1之间,占总氮含量的66.4%~96.3%;总氮淋失量在(4.05±0.37)~(37.82±0.86)kg.hm-2之间,占当季施氮量的2.7%~25.2%.在维持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与常规氮磷钾施肥相比,农家肥、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渗漏液总氮含量分别降低了71.0%、61.4%,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了48.1%、31.6%.这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降低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淋失量,对有效控制紫色土区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3.
北运河下游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非点源氮素输出规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对北运河下游灌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林地和村庄)进行降雨径流水质监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径流溶解态氮素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林地总氮浓度最低,为3.14mg·L^-1;农田较高,为12.68mg·L^-1;村庄最高,为17.81mg·L^-1.氮主要以有机氮、铵氮、硝态氮这3种形态流失,流失比例分别为3...  相似文献   
114.
有机物料对两种紫色土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名豪  卢吉文  赵秀兰 《环境科学》2016,37(6):2291-2297
以猪粪沼渣(PM)、牛粪沼渣(CM)、污泥堆肥(SC)、农村生活垃圾堆肥(RWC1)、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泥的堆肥产物(堆肥过程中添加20%的污泥,RWC2)为材料,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施入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后土壤氮矿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的基本顺序为: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酸解铵态氮非酸解氮氨基糖态氮.添加有机物料显著提高了酸性紫色土的NH~+_4-N和NO~-_3-N含量,而石灰性紫色土中猪粪沼渣和污泥堆肥显著提高了NH~+_4-N的含量,牛粪沼渣却使其NO~-_3-N含量降低.牛粪沼渣对酸性紫色土氮矿化量的影响不显著,使石灰性紫色土的氮矿化量降低,其余4种有机物料均明显提高两种土壤的氮矿化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矿化量与有机物料中的氨基酸态氮和酸解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物料的有机质含量和C/N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素矿化的效应因土壤和有机物料的性质不同而异,特别是有机物料中的有机质含量、C/N以及有机氮组分.  相似文献   
115.
Understanding changes in soil fertility and soil environmental risks in protected agriculture with high irrigation and fertilizer inpu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is study, soil samples in the plow layer were collected from greenhouses >100 acres i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fter different durations of planting time (either ≤ 3, 3-5, 5-10, or 10-20 years) to assess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soil fertility indicators and the potential leaching risk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organic matter (OM) and total nitrogen (TN) contents in protected agriculture were 17.1 and 1.3 g/kg, respectively, which suggests moderate content levels. Meanwhile, soil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AN), available phosphorus (Olsen-P),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AK) contents were 160.9, 72.0, and 191.2 mg/kg, respectively, which suggests abundant content levels. As the number of planting years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soil OM, TN, AN, and Olsen-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after 10 years, with 41.6%, 44.2%, 26.5%, and 67.4% increas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 3 years. As seen, Olsen-P had the most marked increase. In contrast, soil AK and pH decreased with planting years, and soil AK after 5 years decreased by 32% compared to ≤ 3 years. Moreover, the soil pH value in 3-5 years decreased by 2.3% compared to that of ≤ 3 years. The leaching risk of soi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as intensified after 10-20 year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leaching was 0.74 and 0.84,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in protected agriculture, soil OM, AN, and Olsen-P contents improved, accompanied by a high risk of N and P loss, and AK and soil pH values decrease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inpu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s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the input of potassium fertilizer should be increased for more than 10 years of facility cultiv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fer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fter facility planting for 10-20 years, soil organic matt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yet the leaching risk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creased as well, suggesting that the inpu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 should be controlled. After 3-5 years of planting, soil AK and pH valu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mplicating that potassium and organic fertilizer should be supplemented in a timely manner. © 2022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16.
天然文岩渠流域土壤水分渗漏和氮素淋失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DNDC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对黄淮海平原的典型平原小流域——天然文岩渠流域的土壤水分渗漏和氮素淋失状况进行了模拟.水氮控制田间试验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1 m土体日储水量、下界面硝态氮浓度、土壤水日渗漏量和氮素日淋失量的模拟均较理想,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4(n=40)、 0.66(n=49)、 0.89(n=40)和0.94(n=39),均方根误差则分别为15.66 mm、 2.66 mg·kg-1、 9.00 mm和0.94 kg·hm-2.模型在流域范围的模拟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在多年平均气象条件和常用水肥管理模式下,土壤的水分年渗漏量在220~327 mm之间,氮素年淋失量在73.1~100.6 kg·hm-2之间.水氮淋失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淋失最严重的区域为固定细风沙土、砂土分布区,淋失时间主要集中于施肥、灌溉或强降雨之后.灌溉措施不当,施肥盲目以及土壤自身保水保肥能力差,是导致土壤水肥流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7.
设施蔬菜种植中存在不合理施肥现象,土壤养分严重失调。为了解设施蔬菜地高氮肥力水平下不同氮素水平对磷素的养分吸收影响,2004—2007年在山东寿光进行不同氮素水平调控和秸秆还田试验,并于2007年冬春季进行裂区淋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氮素调控影响磷素含量变化,空白(NN)、有机肥(MN)、有机肥+秸秆(MN+S)供氮水平下土壤全磷含量逐年下降,降幅NN〉MN〉MN+S,全磷增幅传统氮素(cN)〉传统氮素+秸秆(CN+S)〉氮素优化+秸秆(SN+S)〉氮素优化(sN)。CN、CN+S供氮水平下土壤速效磷含量达到213.7、225.4mg·kg^-1,增长了17.1%、23.5%,磷素累积明显;其他供氮水平下速效磷含量逐年下降,降幅NN〉MN〉MN+S〉SN+S〉SN〉CN〉CN+S,减少氮素供应有利于减缓磷素累积,促进磷的吸收利用。除NN供氮水平下土壤有机磷含量下降外,其他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CN、CN+S供氮水平下土壤有机磷含量累积明显(308.4、331Amg·ks。),分别增长了28.5%、38.2%。SN+S供氮水平下磷的吸收系数(HO,,rrg·100g。)达到了1571,增长了143.6%;CN、CN+S供氮水平下磷的吸收系数出现了负增长,CN供氮水平下达到了416(P2O5,mg·100g^-1),下降了35.5%。添加麦秸秆极大地提高了磷的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土壤速效磷的累积。淋溶液中全磷含量SN〉SN+S,有机磷含量SN〉SN+S,秸秆还田对阻控有机磷素淋溶有一定的作用,但整个冬春生长季渗滤液中全磷含量在2.6~12.0mg·L^-1,有机磷含量在OA2~4.1mg·L^-1,淋出液水质仍超过了国家安全水质标准。因此,在高肥力水平下进行氮素调控,优化氮素供应量,促进了磷素的吸收利用,对农民在高肥力水平下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建议农民在以后的种植中减少氮肥供应量及添加高碳源秸秆进行还田,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氮磷对土壤及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8.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基于缓释肥料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比较,侧条施肥技术高缓释肥处理(HF)水稻氮素投入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降低约40%,水稻产量没有显著降低,穗粒数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增加了8.36%。侧条施肥技术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吸氮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氮素的表观损失量。侧条施肥各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在39.1~67.8之间,显著高于FP处理的23.7。FP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高达174.2 kg·hm-2,侧条施肥各处理表观损失量在23.2~61.9 kg·hm-2之间。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因素,基于缓释肥料的侧条施肥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9.
土壤水分和氮素水平对春小麦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旱性不同的三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不同水氮水平下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的变化,探讨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中,和尚头和定西35号的WUE相当,而定西35号的NUE最高。三个春小麦品种叶片NUE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整株水平的NUE与氮素水平负相关。施氮量对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瞬时WUE影响不显著,整株WUE与施氮量显著正相关。水氮耦合作用对春小麦NUE具有重要影响,整株NUE对水分条件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氮水平依赖性。春小麦品种氮素利用和水分利用两个生理过程之间存在"负偶联"关系。  相似文献   
120.
北京西山大气降水中D和18O组成变化及水汽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利用北京西山鹫峰地区2011年7月—2012年7月观测站点内大气降水δD和δ18O数据,研究了北京西山山前丘陵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大气降雨δD和δ18O的平均值要低于中国和全球降水同位素的平均值,并与北京地区的降水同位素组成平均值之间显示出较大的差异,且同一个月份内降水的同位素特征也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由于季风气候以及局地水汽循环的共同影响,使得夏季降水中的δD和δ18O值较小,并且在4—7月随着月降水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在温度效应和降雨量效应的交互作用中,降雨量效应此时起主导作用,月均δD和δ18O值呈现减小的趋势,而在7—9月,温度效应呈现出主导作用,δD和 δ18O值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冬季来自偏北风的大陆性气团形成的降水δD和δ18O值较大。同时局地水汽循环过程中降水的二次蒸发,也导致在典型长历时场降水过程中δD和δ18O值呈现出分段波动式下降的特征。研究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 δD = 7.17 δ18O + 1.46,斜率和截距小于全球和中国大气降水线方程,而与北京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的对比发现,斜率差异较小而截距差异明显,说明海洋水汽不是研究区唯一的水汽来源,同时受到大陆性气团以及局地较强的水汽循环和北京地区近年的干旱化过程的影响。而氘盈余的年内变化的无规律则间接反映了研究区水汽来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