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Sorption of chlorotoluron in ammonium sulfate, urea and atrazine multi-solutes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by batch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to the soil could affect the behavior of chlorotoluron.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N, sorption of chlorotoluron decreased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atrazine increased on the day 0 and 6 in soil, respectively. The sorption of chlorotoluron increased from 0 to 6 d when soils were preincubated with deionized water, ammonium sulfate and urea solution for 6 d. That indicated incubation time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sorption of chlorotoluron in nitrogen fertilizers treatments. The individual sorption isotherms of chlorotoluron in rubbery polymer and silica were strictly linear in single solute system, but there were competition sorption between pesticides or between pesticides and nitrogen fertilizers. That indicated the sorption taken place by concurrent solid-phase dissolution mechanism and sorption on the interface of water-organic matter or water-mineral matter.  相似文献   
42.
《化工环保》1990,10(4):194-198
利用阶梯式氧化塘对小氮肥生产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废水在1.2米深的塘内停留50小时左右,S~(2-)、COD 等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氧化塘春季运行时,S~(2-)的最大毒物负荷为1.27公斤/日·亩,秋季运行时,S~(2-)的最大毒物负荷为2.137公斤/日·亩;用阶梯式氧化塘处理氮肥厂废水占地面积比传统的氧化塘法减少1/3,处理过程中无需外加营养,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适宜于丘陵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43.
氮肥和磷肥对稻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拟南方稻田施用不同量的氮肥和磷肥的实验来探讨N和P对稻田释放N2O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田N2O排放通量的较大值主要出现在3次烤田期;氮肥和磷肥对土壤中产生N2O的贡献主要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从第1次烤田起(移栽后34d),氮肥和磷肥都表现为对N2O排放有促进作用;而低氮对N2O排放的刺激作用没有高氮的作用明显,且N2处理(180kg/hm2)、N1处理(90kg/hm2)和N0处理(没有施肥)之间的平均N2O排放差异不显著.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第1次烤田后),N3处理(270kg/hm2)和N4处理(360kg/hm2)的较高水平的氮肥加入能强烈刺激N2O排放.  相似文献   
44.
脲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脲酶抑制剂的研究是控制氮素损失,减少化肥污染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本简单介绍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几种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条件和应用的比较;综述了脲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动态、应用报道,并提出其今后发展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中国北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运用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资料,揭示中国氮肥用量在地区之间和作物之间分配的不平衡现象,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和城郊地区氮肥施用量远高于西北部地区,经济作物远高于粮食作物,氮肥短缺和过量施用并存。中国北方某些地区土壤剖面硝态氯的大量累积对水体环境构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由于大田作物获得较高产量的“平均适宜施氮量(N150—180kg/hm^2)”与氮素环境安全指标尚有一定距离,中国完全可以实现水体环境安全和农业高产优质的双重目标。氮肥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不合理大量施用氮肥造成的。因此,中国应制定施肥技术标准和法规,鼓励农民降低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46.
氮肥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由于氮肥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本文讨论了氮肥污染的引起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7.
灰泥土中不同氮肥品种反硝化损失与N2O排放量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采用土壤培养-乙炔抑制法测定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和氯化铵4种氮肥品种在灰泥土中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氮肥品种间的N2O排放量和反硝化损失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尿素、碳铵和氯化铵的N2O排放量极显著高于硫铵,占施肥量的3.88%-4.14%;尿素和碳铵的反硝化损失量分别为施肥量的5.8%和3.7%,极显著高于硫铵和氯化铵;但氯化铵的反硝化损失量显著低于CK。  相似文献   
48.
我国化肥施用量及其可能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军  黄敬峰  程家安 《生态环境》2003,12(2):145-149
近年来,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由化肥污染所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文章利用我国各省历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化肥用量资料,提出了化肥施用量评价指数。我国总的化肥施用量没有超过适宜施用量;氮肥实际施用量基本接近于适宜施用量,而磷肥、钾肥的实际施用量严重不足。但对全国各省情况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氮肥施用量普遍超过或接近于适宜施用量,而中西部地区的氮肥施用量普遍小于适宜施用量;各省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普遍严重不足。因此,应降低东部的氮肥用量以减少污染,同时增加中西部的氮肥施用量。全国各省均应增加磷、钾肥施用量,调整氮、磷、钾肥的比例,有计划地安排我国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及合理比例,从化肥污染的源头减少化肥污染。  相似文献   
49.
分析了近十几年来广东省稻田肥料的施用量以及施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并就肥料品种搭配、养分数量及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法、肥料利用率等方面对肥料施用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通过与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稻田肥料施用仍有较大的潜力,有必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发挥,以促进农作物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50.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1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环境》2003,12(2):192-197
应用作者近10年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中氮肥转化与去向的研究资料,对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残留、损失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氮肥利用率很难反映不同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状况;要准确反映氮肥利用状况,应综合考虑产量水平、氮肥利用、残留及损失的情况。论证了我国氮肥利用率具有很大的变幅,平常所说的30%-35%只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以此来说明我国氮肥损失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必须研究解决既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量,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压力的氮肥施用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多么高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