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760篇
安全科学   192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97篇
综合类   1652篇
基础理论   356篇
污染及防治   257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1.
两种典型氯酚对鲫鱼脑组织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鲫鱼(Cracian carp)分别暴露于五氯酚(PCP)、2,4,6-三氯酚(2,4,6-TCP)10d后,运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鱼脑组织内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浓度范围内(PCP为0.001,0.005,0.01,0.025mg/L,2,4,6-TCP为0.005,0.01,0.05,0.1mg/L),随着PCP和2,4,6-TCP浓度的增加,HSP70的相对灰度值都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大体趋势;HSP70对PCP暴露更为敏感,在0.001mg/L时对鱼脑HSP70有较显著诱导作用(P<0.005).  相似文献   
812.
应用EQC模型评估了灭蚁灵和十氯酮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行为和归趋. 结果表明,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灭蚁灵和十氯酮在土壤相中的残留率分别达95.6%和94.5%;在稳定非平衡状态下,灭蚁灵除直接排放到大气相、十氯酮除直接排放到水体相中外,还分别约有38%残留在排放相外,它们在大气相和水体相中的浓度水平和质量分布均很低,在沉积物相中则来自于水体相向沉积物相的沉降. 灭蚁灵主要通过大气相的水平迁移以及大气相和土壤相中的化学反应降解输出;十氯酮则主要通过水体相的水平迁移和土壤相的厌氧反应降解输出. 灭蚁灵的主要界面迁移过程是水体相向沉积物相的沉降,其次是沉积物相向水体相的扩散;十氯酮则是大气相向土壤相的迁移,其次是水体相向沉积物相的沉降和大气相向水体相的迁移.   相似文献   
813.
北京东南郊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沉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5年3月─2006年1月北京市东南郊气相、总悬浮颗粒物(TSP)以及降尘样品中16种优控PAHs分析发现,降尘样品中2~3环PAHs组分占优势地位,其构成比例与TSP和气相样品差异较大;比较不同采样点、各季节的PAHs沉降速率,对样品中PAHs组分构成比例的特点给予解释,推断PAHs的沉降行为受气象条件、沉降点周围污染源强度以及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对PAHs月均沉降通量与ρ(PAHs)进行相关分析,建立PAHs月均沉降通量与TSP中PAHs总浓度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14.
采用美国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雨云气象卫星臭氧全球网格资料,从中截取中国大陆主体部分(69.375°E~139.375°E、14.5°N~54.5°N)的数据,分析臭氧柱浓度变化的统计特性.结果表明,1979~1998年,大陆主体上空区域的臭氧柱浓度下降趋势明显,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柱浓度下降速度较全国水平略快.假定其他缔约国均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前提下,以1980年臭氧柱浓度情形为基准,利用臭氧柱浓度与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预测了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与不履行两种情形下,2001~2050年中国上空臭氧柱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履约受控情形下,2050年大陆主体部分上空的臭氧柱浓度将与其1980年的水平相近;不受控情形下,柱浓度将持续下降,2050年整个大陆主体上空绝大部分地区臭氧柱浓度值均低于240DU.  相似文献   
815.
餐饮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硅酸铝为混凝剂,用化学法絮凝处理餐饮废水。考查了酸度、混凝剂加入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度在pH9~11范围内,每100mL污水中聚硅酸铝加入量为02mL,搅拌速度为45r/min,搅拌15s,沉降15min后,测上清液的化学耗氧量,CODCr去除率可达88%左右。该方法效果好、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管理,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16.
以洞庭盆地东部地区的南大膳、新河口、郭镇市、新墙、桃林寺5幅1955年和1983年1∶50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数据进行矢量化、数字高程模型和形变模型构建,得到研究区地表垂直形变空间分布图,并结合研究区地表垂直形变分布图、洞庭盆地地质资料以及泥沙淤积资料,对研究区地表垂直形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55~1983年期间,南大膳-新河口地区沉降区面积大于抬升区,在其沉降区,构造沉降起主导作用,促使地表沉降,而在其抬升区,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促使地表抬升;(2)郭镇市-新墙-桃林寺地区抬升区面积远远大于沉降区,其沉降区基本沿水域分布,流水冲刷与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促使地表沉降,而抬升区主要表现为一般抬升,主要受幕阜山隆起影响;(3)盆地中心中部地区(南大膳-新河口)受构造沉降影响,以沉降为主,但局部地区在流水冲刷、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或沉降加深,或地表抬升;盆地边缘地区(郭镇市-新墙-桃林寺)受到构造抬升影响,以抬升为主,但局部受流水冲刷、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或沉降,或抬升加强。因此,研究洞庭盆地地表垂直形变分布状况及原因,对掌握洞庭盆地演变趋势和洞庭盆地的工农业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17.
在杭长客专浙江段沉降评估实践中发现,用常规的4种拟合算法得出的相关系数普遍偏低,绝大部分测点小于0.92。分析了相关系数普遍偏低的原因,并引入了3种新的评估指标:平均绝对误差MAD、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通过与相关系数的对比分析表明,即使在相关系数很低的情况下,沉降预测模型也可以获得足够高的精确度。因此,采用MAD、MSE和MAPE的组合模式来代替相关系数,从而建立针对沉降"小量级、大波动"特点的沉降预测精确度评价建议模式。对于沉降预测结果同时满足MAD≤0.11mm、MSE≤0.015 mm2和MAPE≤8%的观测点,可以认为其沉降预测精确度满足要求。研究表明,此建议模式在杭长客专浙江段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并显著提高了满足沉降预测精确度要求的测点百分比。  相似文献   
818.
谢丹妮  仰东星  段雷 《环境科学》2023,44(5):2681-2693
大气氮沉降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过量氮沉降导致森林出现氮饱和,引起土壤酸化、硝酸根淋溶、氧化亚氮排放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被生产力下降.在欧洲、北美和我国大气氮沉降降低的背景下,总结森林生态系统对氮输入降低的响应,不仅能够完善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知识体系,也能评估各国已开展的减排行动的成效,为我国制定进一步的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回顾了欧洲和北美的温带森林以及我国亚热带森林的土壤、地表水、氮循环和植被对大气含氮污染气体和氮沉降降低的响应.土壤溶液中硝酸根浓度对氮沉降的减少响应迅速,但具体响应规律未出现统一趋势.土壤酸化和氮循环过程从高氮沉降中的恢复过程出现滞后现象.森林氮矿化和固持、土壤碳储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对氮沉降的减少作出响应.相对而言,虽然有一两年的延迟,土壤无机氮库和氮淋溶量会随着氮沉降的下降而下降.地表水氮浓度与森林生态系统氮状态密切相关.当氮沉降降低时,在历史高氮沉降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氮淋溶下降,因此地表水氮浓度的响应较明显.而在氮缺乏的森林中,普遍较低的地表水氮浓度受到氮沉降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地表水酸化的恢复受到土壤硫解吸-矿化和硝化...  相似文献   
819.
阐明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添加对内源磷迁移转化的调控效应与机制,对于其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采用氯化钙和磷酸钠制备得到氯磷灰石,再与天然方解石进行混合,形成氯磷灰石和方解石的混合物,然后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作用,再通过底泥培养实验考察了该混合物添加对底泥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单纯的方解石和氯磷灰石;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动力学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增加方解石和氯磷灰石的投加量均有利于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溶液共存钙离子促进了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该混合物的添加可以有效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导致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活性磷(SRP)浓度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外,该混合物添加还可以降低间隙水中SRP的浓度,其对间隙水中SRP的削减作用对其调控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迁移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混合物添加虽然会增加底泥中磷的含量,但所增加的磷主要是以稳定的钙磷形式存在,发生二次污染的风险低.结果显示,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可以作为底泥改良材料用于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控制.  相似文献   
820.
冬小麦田O3气孔与非气孔沉降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静馨  郑有飞  赵辉  储仲芳  黄积庆  袁月 《环境科学》2017,38(10):4427-4437
为了深入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O_3干沉降过程,并基于O_3通量(尤其是气孔O_3累积通量)指标进行风险评估,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冬小麦田的O_3干沉降过程进行了连续动态观测,初步分析O_3浓度和总O_3通量的变化过程,着重探析气孔O_3沉降和非气孔O_3沉降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基于剂量指标(AOT40)和通量指标(DF_s06)分别推算出冬小麦的产量损失率.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自2016年3月16日至5月30日)日平均O_3浓度(cO_3)为32.9 n L·L-1;白天(08:00~18:00)和夜间平均总O_3通量(F_(O3))分别为-7.6 nmol·(m~2·s)~(-1)和-3.1 nmol·(m~2·s)~(-1),日均F_(O3)为-5.1nmol·(m~2·s)~(-1).逐日平均气孔O_3通量(F_s)的变化范围为0~-5.1 nmol·(m~2·s)~(-1),日均F_s为-1.43 nmol·(m~2·s)~(-1).逐日平均非气孔O_3通量(F_(ns))的变化范围为-1.43~-10.31 nmol·(m~2·s)~(-1),日均F_(ns)为-3.66 nmol·(m~2·s)~(-1).较强的太阳辐射(SR)、较高的温度(T)和适度湿润的条件有利于冬小麦气孔沉降;较强的SR、适度的T和湿润条件是有利于冬小麦非气孔沉降.在整个观测期间,总O_3累积吸收通量(DF_(O3))、气孔O_3累积吸收通量(DF_s)和非气孔O_3累积吸收通量(DF_(ns))分别为31.58、9.99和21.59 mmol·m~(-2),总DF_s和总DF_(ns)分别占总DF_(O3)的32%和68%.通过剂量指标AOT40和通量指标DF_s06响应方程计算出的冬小麦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1.58%~20.37%和20%~23.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