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769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1289篇
基础理论   334篇
污染及防治   263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61.
以多孔石墨电极为阴极,电解时在阴极通以氧气或空气,电解生成的过氧化氢与阳极溶解的Fe^2 进行随后化学反应,现场生成羟基自由基(Fenton试剂),进而对有机染整工业废水进行降解脱色反应。以可见光吸收谱图表征了工业染料废水经电解槽处理后吸光度的变化,以重铬酸钾法测试染料处理后的COD。实验结果表明,COD的去除率大于80%,染料的脱色率达100%,若将电解电流密度控制在10mA/cm^2以下,槽电压可控制在5V以内。实验结果表明,向阴极多孔石墨电极中通入空气与通入氧气的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962.
金属铁还原脱氯处理有机氯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金属铁在还原降解六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二氯乙烯、氯乙烯、五氯酚、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化物中的应用作了评述 ,讨论了金属铁降解有机氯化物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  相似文献   
963.
以TiO2/Ti电极板为阳极、海绵状多孔金属泡沫镍为阴极、三聚磷酸盐(TPP)为电解质,构建了TPP-电芬顿体系,对水中亚甲基蓝(MB)进行降解。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TPP具有提升电芬顿体系氧化性能的特质。在TPP与Fe2+的摩尔比为10∶3、TPP浓度为5.0 mmol/L、初始pH为6、电流为200 mA的优化条件下进行曝气反应,60 min时MB去除率可达97.0%,360 min时TOC去除率可达67.0%。而以Na2SO4为电解质的常规电芬顿体系在适宜pH下的MB去除率仅为55.0%。机理分析结果表明,·O2-是导致MB降解的主要活性氧物种,而·OH可促进MB不完全降解产物进一步矿化。  相似文献   
964.
17β-雌二醇(E2)作为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普遍存在于废水和地表水中,可引起潜在水环境风险。利用绿色合成纳米铁(Fe NPs)活化过二硫酸盐(PDS)去除E2,并采用响应面优化法探究最佳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二次多项式模型显著,失拟项不显著,模型合理且拟合性较好。当E2初始浓度3 mg·L-1时,Fe NPs投加量0.09 g·L-1、氧化剂PDS浓度6 mmol·L-1、体系pH为3、反应温度30℃的条件下E2去除率达到99.3%;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和淬灭实验表明SO4·-·OH是体系中主要的自由基;Fe NPs循环使用4次时体系对E2的降解效率仍达到90.0%,表明绿色合成Fe NPs是一种有效的类芬顿催化剂。  相似文献   
965.
医疗消毒用品生产企业,主要包括生产(含分装)医用酒精、双氧水、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消毒类物品的企业,原料和成品大多为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安全风险突出。防疫期间,此类企业突击生产、加班加点,物料周转频繁,设备超负荷运转,员工超强度作业,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为指导医疗消毒用品生产企业加强火灾防范工作,特提示如下。  相似文献   
966.
该研究选取环境中广泛检出的四溴咔唑(1,3,6,8-Tetrabromocarbazole,1,3,6,8-BCZ)作为典型溴代污染物,探究了过渡金属/亚硫酸盐体系对1,3,6,8-BCZ的去除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Fe(Ⅲ)/亚硫酸盐体系与Fe(Ⅱ)/亚硫酸盐体系均可有效去除1,3,6,8-BCZ,反应5 min后对1,3,6,8-BCZ去除率分别为65.7%和53.9%,且金属离子和亚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均能提升1,3,6,8-BCZ的去除效果。1,3,6,8-BCZ的去除率随溶液p H升高而增高,并且Cu(Ⅱ)/亚硫酸盐体系在pH=7时对1,3,6,8-BCZ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水中腐殖酸对Fe(Ⅲ)/亚硫酸盐与Fe(Ⅱ)/亚硫酸盐体系去除1,3,6,8-BCZ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HCO3-没有明显影响。猝灭实验与EPR检测证明Fe(Ⅲ)/亚硫酸盐体系中存在自由基并参与去除部分1,3,6,8-BCZ,但金属离子絮凝吸附对1,3,6,8-BCZ去除的贡献率更大。由GC-MS检出的中间产物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推测,1,3,6,8-BCZ分子在降解过程中主要发生C-N键断裂、苯环上碳...  相似文献   
967.
纳米铁基材料对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活性,然而在巨大的内能及磁吸引作用下,铁基纳米颗粒极易发生相互团聚,导致材料活性降低。该研究以活性炭纤维(ACF)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稳定剂修饰Fe/Ni纳米颗粒,系统地探究ACF-Fe/Ni和CMC-Fe/Ni对水体中氯仿(CF)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经稳定剂修饰后,Fe/Ni纳米颗粒还原活性显著提高,ACF-Fe/Ni和CMC-Fe/Ni对CF的去除率为96.2%和98.1%,分别高出Fe/Ni 11.9%和13.8%。ACF不仅能有效防止Fe/Ni纳米颗粒的团聚,同时为CF的吸附提供了疏水性点位。ACF-Fe/Ni对CF的去除效率随溶液pH的升高而降低,CMC-Fe/Ni体系中初始pH对CF的去除影响不大。共存离子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CF的去除,其中NO3-和HPO42-抑制作用最强。体系中存在的硫化物倾向于快速转化Fe0形成铁硫化物,极大地降低了铁基还原剂的活性。ACF-Fe/Ni与CMC-Fe/Ni体系中C...  相似文献   
968.
《中国环保产业》2013,(10):70-70
由广州市浩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消毒脱氯工艺处理医院废水技术,适用于各种规模医院的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969.
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可降解氯代吡啶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AAP)的丝状真菌菌株IM-3,经形态观察和18S rDNA序列比对,IM-3菌株被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培养14 d,P. oxalicum IM-3在矿物盐培养基中可降解41.6%的啶虫脒、14.1%的吡虫啉(IMI),但不降解噻虫啉(THI)和烯啶虫胺(NIT).HPLC和LC-MS/MS分析显示,啶虫脒降解途径为N-脱甲基生成IM 2-1和氧化断裂氰基亚胺基生成IM 1-3.  相似文献   
970.
Exhaustive mineralization of pentachlorophenolate ion (PCP) in phosphate buffer was carried out using anodic contact glow discharge electrolysis (CGDE), in which plasma was sustained between the electrolyte and anode. During CGDE, PCP degraded smoothly. The amount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dicating the eventual conversion of the carbon atoms of benzene nucleus to inorganic carbons. Furthermore, chlorine atoms in PCP were liberated as chloride ions. As a primary intermediate product, 2,3,5,6- tetrachloro-1,4-benzoquinone was detected, and oxalate and formate as byproducts were also found. It was revealed that disappearance of PCP obeyed first-order kinetics. The reaction rate was generally unaffected by both O2 and inert gases in the cell, although it decreased by raising initial pH of solution. In addition, a plausible reaction pathway involving hydroxyl radical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