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335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紫外光降解高浓度氯苯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紫外光降解作为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生物预处理的可行性,系统考察了其对高浓度氯苯气体的去除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所考察的影响因素包括紫外光波长、进口ρ(氯苯)、空塔停留时间和气体相对湿度等.结果表明:复合254和185 nm波长紫外光照射对氯苯的去除效果优于单一254 nm波长;紫外光降解反应器的进口ρ(氯苯)在2 300~2600 mg/m3,空塔停留时间为27 s时,对氯苯气体的去除率可达40%,继续延长空塔停留时间对氯苯去除率的提高作用有限;进口ρ(氯苯)在150~3 000 mg/m3时,氯苯去除速率随进口浓度单调增加,当高于3 000 mg/m3时,氯苯去除速率基本保持不变;增加气体相对湿度可以提高紫外光降解反应器对氯苯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2.
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氧化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BDD)电化学氧化的方法提高2-氯苯酚废水的可生化性,与钛基钌铱氧化物电极(DSA)进行对比,研究了该方法的机理.结果表明,BDD电极电化学氧化2.0h后,BOD5/CODCr值达到0.42,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而DSA电极电化学氧化2.0h后,BOD5/CODCr值仅为0.24.机理研究表明,由于BDD电极具有高的析氧电位,可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OH),能够使2-氯苯酚的苯环充分开环,形成草酸、顺丁烯二酸等易生化处理的中间产物,从而使可生化性提高;而DSA电极的析氧电位较低,产生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03.
液—液萃取处理高氯难降解有机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药化工厂生产苯肼、苯唑醇、乙基氯化物过程排放的废水是高氯鸡生物降解有机废水,采用三辛胺作萃取剂,用液-液萃取处理,三辛胺与水中Cl^-离子形成萃合物而使Cl^-1转移到有机相。再经高效絮凝处理后,CODCr总去除率达89.8%,Cl^-总去除率达83.2%,BOD/COD比从0.02上升到0.34,可生化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4.
氯苯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氯苯类生物降解机制可分为三类;氧化脱氯、还原脱氯和共代谢。氯苯类的氯化脱氯机制基本遵循一个相似的降解途径,即首先在双氧化酶攻击焉基层一醇,此二脱氯形成氯代邻二酚,邻二酚开环产物是相应的氯化粘康酸,脱氯过程发生在此粘康酸内酯化过程中和内酯开环后;还原脱氯需要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脱氯途径很不一样,这与不同微生物种群和不同的环境条件有关,共代谢作用降低了氯苯类化合物的生物毒性,使其更易为别的微生物同化。  相似文献   
105.
以天津某染化厂的酸性橙Ⅱ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N235-煤油-H2SO4-NaOH的萃取-反萃取体系,通过静态杯皿实验,确定了萃取-反萃取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使萃取效率可达90% ,出水COD值可降低到350m g/L;酸性橙Ⅱ废水的有机成分总浓缩倍数达25~40倍;废水的萃余液经二次萃取法和混凝沉淀法处理后,出水的COD值< 200m g/L,色度< 80倍,达到天津市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6.
P-SBR处理乙基胺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压曝气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P SBR)处理乙基胺生产废水 ,进水CODCr2 6 0 0mg L ,出水CODCr≤15 0mg L ,CODCr容积负荷 3 0~ 8 0kg m3·d。该工艺具有降解有机物速度快 ,脱氮效率高 ,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7.
地表水中微量氯代芳烃和硝基取代芳烃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云  沈幸  鲜啟鸣  邹惠仙  孙成 《环境化学》2005,24(4):463-466
建立了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地表水中十三种氯苯、硝基氯苯和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法对这些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在62%-101%之间,变异系数在3%-27%之间,方法最小检测浓度在0.01-1.31μg·1-1之间.应用本方法对太湖水中的氯代芳烃和硝基取代芳烃化合物进行了三次采样分析,定量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8.
考察了粒状胺丙基硅(CUNAX00X)对水溶液中微囊藻毒素-LR(mLR)和微囊藻毒素-LA(mLA)的等温吸附行为,并通过对胺丙基硅结构中的微孔尺寸分布特征、表面官能团--胺丙基团(-CH2CH2CH2NH 3)和羟基自由基(·OH)的红外分析,对吸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胺丙基硅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对水溶液中的mLR和mLA进行吸附,即胺丙基硅结构中的有效吸附微孔对mLR/mLA的物理吸附,固体表面离子化的胺丙基团和·OH与mLR/mLA分子结构中离子化的羧基(-COO-)以及pH=4.33条件下mLR分子结构中离子化的胍基(-NHCNH·NH 2)之间的弱离子吸附.  相似文献   
109.
CO2捕集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常用的胺化合物吸收法、钙基吸收剂法、金属氧化物法等CO2捕集回收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综合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胺化合物吸收法吸收速率快,但再生能耗较高,因此开发"高效低耗"的复合吸收剂成为研究的重点;钙基吸收剂法在高温环境下对CO2的吸收有较好的效果,但吸收剂的碳酸化转化率及热稳定性是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金属氧化物法具有高的CO2吸收效率,但成本较高.在此基础上,探索了CO2捕集回收技术改进工艺,提出改善吸收剂性能、开发高效低耗的CO2选择性吸收剂将成为今后CO2捕集回收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0.
水中一氯胺和二氯胺的紫外连续流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二氯胺与溴化钾的反应及其产物。采用微孔渗透膜分离-紫外分光测定系统,测定水溶液中的一氯胺与二氯胺。本法的线性范围为2×10^-5mol·l^-1-1×^-2mol·l^-1,标准偏差在2×10^-4mol·l^-1时为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