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335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以氯苯为研究对象,利用Ⅲ级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第二松花江哨口至松花江村断面的归趋过程,计算了氯苯在大气、水体、悬浮物、沉积物中的分布. 结果表明,当污染源以20mol/h的速率将氯苯排放至水中,模型输出大气中ρ(氯苯)为1.448×10-2 mg/m3,水体中为9.503×10-5 mg/L,悬浮物中w(氯苯)为3.043×10-6 g/kg(以干质量计),沉积物中为1.270×10-5 g/kg. 其中大气中的氯苯占输入总量的94.931%,说明进入水体中的氯苯在环境系统达到平衡后,主要存在于大气中. 水体中氯苯的分布情况为:水相中占98.362%,悬浮物中占0.020%,沉积物中占1.618%,表明水体中的氯苯绝大部分存在于水相中,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的留存量很少.   相似文献   
58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快速直接测定地表水中致癌芳香胺物质的方法.样品采集后,用0.22μm的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过滤,用C18 RRHD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和水,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并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重点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质谱碎裂电压、碰撞能量,考察了流动相中甲酸铵或甲酸浓度对目标化合物响应的影响.23种组分不同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70.3%—11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1%—10.2%(n=7)之间,方法的定量限(LOQ)在0.01—2.0μg·L-1之间.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灵敏度较高、快速准确的优点,能为环境水体污染源监测、饮水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83.
杨杰 《环保科技》2005,11(4):20-22
提出了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氯苯的分析方法。试验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03 m g/L,回收率在87.5%~9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3%,操作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584.
基于生物膜环状反应器,模拟培养氯消毒和氯胺消毒体系下的管壁生物膜,从生长特性、群落结构和功能丰度等方面探究管壁生物膜特性,研究不同消毒方式(氯和氯胺)胁迫下生物膜的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与氯相比,氯胺消毒下生物膜的单位面积生物量更高,且活菌占比更大,表明在相同浓度水平下,氯比氯胺更能抑制管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细胞活性。氯胺消毒下生物膜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氯消毒,2种消毒方式下的生物膜群落结构和功能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氯消毒下,γ-变形菌纲(平均相对丰度63.8%)占据主要优势,Nevskia属(32.9%)和嗜甲基菌属(20.4%)为优势菌属;氯胺消毒下,α-变形菌纲(53.8%)为最优势菌纲,慢生根瘤菌属(10.4%)为优势菌属。与氯胺相比,氯消毒下生物膜的新陈代谢功能丰度更具优势,尤其是在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类代谢关乎有机物利用的功能方面,分别增加36%、41%和48%,为供水管网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和以生物膜为前体物的副产物生成控制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5.
一株氯苯优势降解菌的降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苯降解率为降解效果指标,以降解温度、初始pH、降解时间、接种量和氯苯初始浓度为影响因素,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氯苯优势降解菌株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LW13降解氯苯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降解菌株对氯苯的适宜降解条件分别为:温度20~40℃,pH为8.0,降解时间4 d,接种量2%~4%,氯苯初始浓度60~140 mg/L。以降解温度、氯苯初始浓度和接种量这三个显著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降解温度>氯苯初始浓度>接种量,最佳降解条件为降解温度35℃、氯苯初始浓度100 mg/L和接种量4%,最佳降解条件下氯苯降解率可高达93.8%。  相似文献   
586.
试验采用催化氧化-A/O工艺-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以高浓度有机胺废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该工艺对进水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催化氧化预处理工艺,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抑制性物质,提高废水的B/C;A/O工艺能去除大量的有机物和总氮,但出水氨氮有所升高;末端采用生物滤池处理该废水,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氨氮和COD。当进水ρ(COD)为3 000~4 000 mg/L、ρ(NH3-N)为15~60 mg/L、ρ(TN)为350~450 mg/L时,出水水质可达当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ρ(COD)≤300 mg/L、ρ(NH3-N)≤35mg/L,表明该工艺可应用于高浓度有机胺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587.
为研究毒草胺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分别利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测定了毒草胺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毒草胺在3种供试土壤上的吸附特性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拟合,吸附常数Kd为0.34—2.96 mg1-.nL.nkg-1,很难被土壤吸附,吸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毒草胺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淋溶性,淋溶速率: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淋溶性强弱与毒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性以及土壤粒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588.
描述微生物降解有机底物和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动力学模型主要有Monod模型和Heukelekian模型,对模型中参数的求解大多是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往往由于在变量的转换和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使得到的参数结果不准确. 通过将有机物的挥发作用耦合在模型中,并对方程推导求解动力学方程的参数值,可以减少参数求解和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用松花江水中的微生物降解氯苯的动力学试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通过推导耦合后的模型求解的参数值能准确地反映试验松花江水中微生物对氯苯的降解和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589.
选择Al2O3,TiO2,MnO2,Fe3O4 4种金属氧化物对溶液中的对氯苯甲酸(p-CBA)进行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显示:TiO2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为93.84 m2/g,Al2O3的比表面积最低,仅为10.28 m2/g;MnO2和Fe3O4表面含有大量强酸性位,故其等电点较低,分别为1.45和1.82。4种催化剂对p-CBA的吸附能力与其比表面积相关,而催化臭氧氧化活性高低却与其等电点的高低顺序一致。Al2O3具有最高的等电点(6.92),也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催化臭氧氧化活性。在臭氧通量6 mg/min、p-CBA初始质量浓度40 mg/L、Al2O3投加量0.5 g/L、反应时间40 min的条件下,p-CBA去除率达到58.6%,远高于单独臭氧化和吸附过程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590.
以三辛胺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NaOH为反萃剂,采用大块液膜法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考察了Cr(Ⅵ)迁移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液相进水Cr(Ⅵ)质量浓度为1043.6 mg/L、料液相进水pH为1.1、反萃相中NaOH质量分数为20%、液膜相体积为100 mL、液膜相中三辛胺体积分数为15%、反应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料液相出水Cr(Ⅵ)质量浓度为0.5 mg/L;萃取36批废水后Cr(Ⅵ)浓缩比可达9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