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0篇
  免费   2359篇
  国内免费   1816篇
安全科学   1057篇
废物处理   343篇
环保管理   499篇
综合类   5735篇
基础理论   1617篇
污染及防治   1028篇
评价与监测   547篇
社会与环境   246篇
灾害及防治   293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429篇
  2023年   485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431篇
  2019年   448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532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探讨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和Aroclor1254对大鼠睾丸的单独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2×2析因设计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Aroclor1254单独染毒组(10mg·kg-1)、TCDD单独染毒组(10μg·kg-1)和联合染毒组(TCDD10μg·kg-1+Aroclor125410mg·kg-1),每组5只.灌胃染毒,每天1次,连续12d.染毒结束后处死大鼠,称睾丸湿重、检测睾丸组织病理学及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状况.结果表明,各染毒组大鼠的睾丸均呈现毒性效应,表现为睾丸湿重降低,睾丸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这些毒性效应多数在联合染毒组表现更为明显.析因分析结果表明TCDD与Aroclor1254对大鼠睾丸的联合毒性效应为相加作用.以上结果提示TCDD与Aroclor1254单独和联合染毒均具有睾丸毒性,且二者的联合效应为相加作用,在对二噁英和PCBs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应考虑这种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52.
植物浮床-微生物对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唐山市南湖公园进行了植物浮床-微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Eichhomia crassipes、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是较好的修复污染水体的植物,因为它们既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又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将人工填料悬挂于植物浮床下,形成植物和微生物相结合的修复系统,其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植物修复技术,因此温度较高时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结合的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水体污染;秋末冬初温度较低时,植物开始死亡,必须将植物收割,以免植物残体造成二次污染,此时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INCB)和水体中原有微生物相结合的技术来修复水体的污染.应用这些技术经过为期3 a的修复试验,南湖公园的水体由地表水劣Ⅴ类恢复到了Ⅲ类标准,基本解决了南湖公园水体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3.
利用盆载试验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对2,4,6-三氯酚(TCP)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其植物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培养75 d后土壤中TCP的可提取态质量分数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少,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TCP质量分数的下降.在TCP浓度为1,10,100 mg·kg-1的处理中,种植黑麦草的降解率分别是92.5%、78.2%、55.6%,无植物处理的降解率分别为56.3%、49.2%、37.5%.植物毒性试验结果发现,Lactuca sativa种子的根生长试验可以判断土壤毒性的变化,土壤毒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毒性降低,说明了植物修复的作用.TCP污染土壤的水提取液也存在毒性,TCP污染土壤有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可能.Lactuca sativa的发芽率不能反映土壤的毒性变化规律,不宜作为评价TCP污染土壤的毒性指标.可见,种植黑麦草具有强化TCP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可通过促进黑麦草生长,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黑麦草修复TCP污染土壤的能力.  相似文献   
54.
以秋水仙素加倍的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株系具有高比率的变异胚囊.各种胚囊变异类型在抽穗前1~2 d的主穗和第一分蘖穗中出现频繁,造成正常胚囊的比率大幅降低.按变异胚囊的结构特点和形成方式,变异胚囊分为4种类型:退化型、结构变异型、无融合生殖型和反足细胞增殖型.退化型胚囊包括小胚囊和完全退化胚囊,前者仍有较小的胚囊腔而后者胚囊腔缺失;结构变异包括八核七细胞结构的缺失、重复和位置异常,反映了蓼型胚囊典型结构不同形式的变异;无融合生殖胚囊发生比率极低,主要包括反足胚和卵细胞胚;反足细胞的增殖比较频繁,这导致四倍体胚囊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也对结实性带来一定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主要来自3部分:正常胚囊、正常型小胚囊和反足细胞增殖型胚囊.这3种胚囊可能具有较好的育性,其对结实率的贡献程度分别为正常蓼型胚囊的72.44%,正常型小胚囊的15.12%,反足细胞增殖型胚囊的12.44%;完全退化型胚囊和位置异常型胚囊对结实率分别表现出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二者可能是结实性的抑制因素.图2表2参24  相似文献   
55.
从重庆地区不同环境淤泥、泥水样品中,经富集培养、分离纯化,获得5株紫色非硫细菌.根据菌体的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活细胞光吸收峰对菌株进行常规鉴定,结合菌株16S rDNA扩增测序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验证,构建了菌株与数据库中近缘菌株的系统发育树.以优化的培养条件(营养、pH、接种量等参数)对供试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和产氢能力做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个菌株均为光合产氢细菌,菌株ANI、D1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AN2、AS1、BS1等3株为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其中类球红细菌菌株AN2在给定的培养条件下光合产氢能力最高,可达9.55μg/mL d-1,是一株有应用前景的光合产氢细菌.图4表2参15  相似文献   
56.
德氏假单胞R-8菌脱硫的“硫饥饿”诱导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一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为出发菌株,构建了含有重组质粒pRT-D的重组菌株R-8-D.在不同硫酸盐浓度条件下,研究了R-8和R-8-D脱硫的"硫饥饿"诱导机理.结果表明,在充足的Na2SO4(>0.023 mmol L-1)条件下,R-8菌首先利用硫酸盐生长,脱硫酶的合成受阻遏,DBT不被利用,而R-8菌处于"硫饥饿"状态(Na2SO4浓度≤0.023 mmol L-1)时,诱导了脱硫酶的合成,能利用DBT生长;Na2SO4在临界浓度以上时,R-8-D菌阻遏了脱硫基因的报告基因lacZ的表达,低于临界浓度时不抑制lacZ表达.本实验结果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证实了R-8菌脱硫属"硫饥饿"诱导类型,并首次确定了脱硫微生物"硫饥饿"诱导的硫酸盐临界浓度为0.023 mmol L-1,为构建高活性的、不受硫酸盐抑制的脱硫工程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图10表1参14  相似文献   
57.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筛选、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曲霉属10株试验菌中筛选得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高的黑曲霉FTA-008.该菌株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的最高活性达2.89 U/mL,适宜产酶周期为3 d.通过设计特异引物,以该菌株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获得大小为2 511 bp的cDNA片段,该序列与GenBank中AJ132386的β-葡萄糖苷酶序列相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6.8%.经毕赤酵母表达,β-葡萄糖苷酶比活力达7.85 U/mg.图3表1参13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用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全硫的方法,样品采用氧化镁—碳酸钠(2:1)混合熔剂,在恒温马弗炉中800℃加热1 h,使土壤中各种形态的硫转化为SO_4~(2-),冷却,用水超声浸提.离子色谱法测定.分析柱AS14A4-mm(4 mm×250mm),淋洗液0.008mol·L~(-1)Na_2CO_3、0.001 mol·L~(-1)INaHCO_3,再生液0.05mol·LH_2SO_4~(-1),流量1.0mL·min~(-1),进样体积20μL,外标峰面积定量.该方法测定土壤中硫检测限为0.8 mg·kg~(-1),在测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用该方法做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3.91%.与不同地区的标准土做对比实验,所测结果跟标准值相比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实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地貌在坡面尺度上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主观采样法在陕北吴起县合家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进行了样地调查.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先后对各地貌部位物种组成及各物种的重要值、地形因子要素间、地形因子和群落α多样性之间分别做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地貌部位相似的群落聚类在一起,说明地形因子是影响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等的重要因素.(2)海拔和坡位,坡向和坡度,地形指数和海拔、坡位、坡形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均大于0.8,双尾显著性检验概率小于0.05.(3)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香农-维纳指数的地形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坡形、坡度、地形指数,进一步分析得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沿线、光照、土壤水分和养分在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上依次递减.(4)通过多元线形回归检验,得出坡位、坡向、坡形、海拔这四个地形因子与群落α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可信度大,与样本数据的拟合度高.各地形因子数据归一处理后的回归方程为:香农-维纳指数=2.417-0.581×坡形-1.333×坡位+1.449×海拔+0.631×坡向.地形地貌特征在黄土丘陵区表现明显,研究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为该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但由于调查样地尺度较小,在应用推广上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以杜洛克猪精液为材料,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3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获得纯化倍数为27.64、比活力为1 773.25 U mg~(-1)的酸性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纯酶制剂.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纯酶两种亚基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9.13×10~3和62.24×10~3.对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的等电点为5.10,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60℃.酶在pH 3.6~9.2、温度10℃~55 ℃的范围内较稳定.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罐葡萄糖苷(pNP-NAG)为底物,测得米氏常数K_m为0.455 mmol L~(-1),最大反应速度V_m为17.34μmol L~(-1)min~(-1),活化能为41.70 kJ mol~(-1).图8表1参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