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采用恒温水浴法制得纳米β-Fe OOH,将其负载在改性沸石(SMZ)上制得复合材料β-Fe OOH/SMZ。用β-Fe OOH/SMZ吸附溶液中的Cr(Ⅵ)。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 H、初始Cr(Ⅵ)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Fe OOH/SMZ对Cr(Ⅵ)的最佳吸附时间为5 h,适宜的溶液p H为6.0;随着初始Cr(Ⅵ)质量浓度的增加,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β-Fe OOH/SMZ加入量为5.0 g/L、溶液p H为6.0、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250 mg/L、吸附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量最高(为22.1 mg/g)。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适用于描述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过程。该吸附由多个过程共同控制,颗粒内扩散并非唯一控速步骤。Freundlich等温方程比D-R等温方程更适于描述Cr(Ⅵ)在β-Fe OOH/SMZ上的吸附行为,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为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382.
电絮凝过程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六价铬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电絮凝过程研究了槽电压、初始浓度、初始pH值、电极材料等工艺参数对电絮凝过程分离Cr(Ⅵ)离子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采用Fe/Fe电极,对初始浓度为105 mg/L的Cr(Ⅵ)离子废水,最优槽电压为4 V,初始pH值为6,电解60 min,去除率可达到98.84%。Cr(Ⅵ)的去除率随着槽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初始浓度以及初始pH值的增加而减小。研究发现,初始pH值决定电絮凝过程中Cr(Ⅵ)的主要去除方式,在偏中性范围内Cr(Ⅵ)主要通过絮体吸附作用去除。对不同电极材料的电絮凝过程电解产生的絮体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絮体成分因电极不同而异,不同絮体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383.
采用废弃棉布制备活性炭纤维(ACF),并将其用于吸附处理六价铬微污染水。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剂量和pH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过程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当微污染水中Cr(VI)浓度为1.0 mg/L,ACF剂量为0.5 g/L,吸附时间180 min时,可去除98.33%的Cr(VI)。Cr(VI)在ACF表面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ACF对水中Cr(V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384.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分离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六价铬,使用紫外可见检测器进行测定。选用7种土壤和沉积物的实际样品,依次讨论了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氯化钾溶液、离子色谱碱性淋洗液4种不同提取剂对六价铬的提取效率,以及超声提取、水浴振荡提取和恒温磁力搅拌冷凝回流3种提取方式的提取效果;研究了10~60 min、25~190℃条件下的最佳提取时间和加热温度;分析了不同提取剂体积和称样量比值条件下六价铬标土的测定量,并探究了提取液的保存条件。优化后的前处理条件:称取2.5 g筛分后的土壤或沉积物样品,加入25 mL NaOH/Na2CO3提取剂,在恒温磁力搅拌冷凝回流装置上于120℃加热回流60 min,离心后用0.22μm滤膜过滤,用柱后衍生离子色谱紫外检测装置进行测定。相比目前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等测定土壤中六价铬方法,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特异性强,降低了差减法或其他前处理技术测定六价铬时所引入的误差,且不受提取液色度、浊度等影响。方法检出限可达0.002 mg/kg,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强,对于...  相似文献   
385.
铬渣中全量六价铬溶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铬渣加工成-200目均匀样品,(1+10)H3PO4为溶取剂.密封.经0.12~0.14MPa压力,121℃高温处理30min。此法可溶取铬渣中全量Cr(Ⅵ).不影响Cr(Ⅵ)的价态形式,并可消除Fe(Ⅲ)对Cr(Ⅵ)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386.
利用铬渣烧制彩釉玻化砖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基料中加入20%的铬渣和一定量的熔剂,控制成型压力,烧制各工序的参数及条件,在电炉、倒焰窑、隧道窑和辊底窑中烧样测试。选择不同熔剂的2种配方,烧成的彩釉玻化砖其Cr(VI)浸出量低于5mg/kg,理化性能完全符合国际标准GB11947-89要求。对六价铬在烧制中的解毒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87.
铬(Ⅵ)污染高岭土电动修复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电动修复Cr(Ⅵ)污染高岭土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高岭土中Cr(Ⅵ)初始质量分数为500mg.kg-1。实验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施加电压、处理时间、含水量以及对阴极电解产生的OH-的控制等4种影响因素对修复效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对阴极电解产生的OH-的控制对修复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施加电压和处理时间,含水量影响最小。阴极电极产生的OH-的控制试验表明电动修复过程中,一部分Cr(Ⅵ)还原为Cr(Ⅲ),Cr(Ⅲ)与阴极电解产生的OH-生成沉淀,从而显著影响其去除效率。随着施加电压、处理时间和含水率增加,Cr(Ⅵ)去除效率增加。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最高去除效率为96.5%,最低仅为3.0%。土壤含水率对去除效率存在一定影响,建议下一步针对土壤含水率进行单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388.
对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定水中锶-90质量控制进行实践与分析,通过对仪器本底与监督源效率短期、长期稳定性,检测过程空白、精密度、准确度进行分析,采取泊松分布检验、质量控制图、效率重复性、空白显著性检验、相对偏差和回收率为控制方式,探讨了本实验室测定水中锶-90质量控制结果。根据结果表明本实验室4个通道本底满足泊松分布检验,本底和监督源长期稳定性监测结果均在质控图的UCL (上控制线)与LCL (下控制线)范围内,4个通道对监督源的探测效率、重复性均满足JJG 853-2013方法要求,样品空白结果与仪器本底无显著性差异,样品精密度测量结果满足HJ815-2016方法中要求,加标回收率满足HJ 61-2021方法中要求。通过本文采取的质量控制实践,能够为指导低本底α/β测量仪准确测定水中锶-90提供实践案例,同时为今后改进此类低水平水中锶-90的测量精度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9.
提出了一种测定水中氟化物电极的洗涤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稀盐酸代替蒸馏水对氟电极和参比电极进行洗涤,可以缩短电极的洗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4倍.同时对用稀盐酸洗涤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90.
炉渣去除废水中六价铬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炉渣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确定了炉渣去除Cr(Ⅵ)的适宜条件,并对去除机理及动力学规律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的含Cr(Ⅵ)废水,在室温、废水初始pH=1.00、炉渣加入量为8g/L、反应时间为240min的条件下,Cr(Ⅵ)去除率达99.2%。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低于50mg/L的含Cr(Ⅵ)废水,投加适量的炉渣,可使处理后出水中的Cr(Ⅵ)质量浓度降至排放标准以下。炉渣对Cr(Ⅵ)的去除机理主要是炉渣中溶出的Fe^2+对Cr(Ⅵ)的还原作用,炉渣对Cr(Ⅵ)的吸附作用很小。炉渣对Cr(Ⅵ)的还原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pH分别为0.55,1.00,2.00的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6.0×10^-3,3.3×10^-3,4.0×10^-4mi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