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在当前的水质检测中,传统的比色法、人工滴定法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而离子色谱仪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发挥出了更为良好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了检测灵敏度高、同时测定多组份、多项目检出限低、试剂使用少等优势。对此,本文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等项目进行检测,并且探讨了不同条件下的检测效果,以期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02.
改性废报纸纤维对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氧氯丙烷与三甲胺对废报纸纤维进行改性制备阴离子吸附材料(CWNF),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热重分析(TGA)、比表面积(BET)对改性前后废报纸纤维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去除水中六价铬离子Cr(VI)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废报纸纤维(CWNF)对Cr(VI)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当CWNF投加量为1g/L,溶液pH为1时,对100mg/L Cr(VI)的最大吸附量为38.66mg/g,平衡时间为60min,比改性前废报纸纤维(WNF)的吸附量(24.18mg/g)提高了59.88%.Langmuir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CWNF对Cr(VI)的吸附特性,吸附动力学更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403.
采用剩余污泥为阳极底物,六价铬为阴极电子受体,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MFC启动成功后,考察阳极室污泥初始浓度和阴极室六价铬初始浓度对MFC产电性能及六价铬还原速率的影响.较高的污泥浓度(8~12g/L)对六价铬的还原速率影响均较小,且去除率均可达99%以上.污泥浓度为10g/L的MFC具有较高的产电性能,内阻为108Ω,最大功率密度输出为3621mW/m3.阴极室较高的Cr(VI)初始浓度可维持较长时间的高输出电压,但对阳极污泥降解并无明显影响.XPS测试结果表明,阴极Cr(VI)的还原产物为Cr(III),因电场作用被吸附在电极片上,使得阴极溶液中的总铬浓度降低.研究表明,剩余污泥为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在产电的同时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及电镀废水的无害化.  相似文献   
404.
铬污染土壤的生物化学还原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丽莉  许超  李书鹏  杨乐巍  李珊 《环境工程》2014,32(10):152-156
通过A药剂的小试实验,对Cr(Ⅵ)污染土壤的生物化学还原稳定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药剂对Cr(Ⅵ)污染土壤有较好的还原稳定化效果。当药剂投加比从2%增加到10%时,Cr(Ⅵ)还原率从90.2%升高至97.4%;反应体系初始氧化还原电位(ORP)为324.6 mV,反应7 d后,ORP最低下降至-426.2 mV。当药剂投加比大于8%时,反应14 d后体系ORP依然低于-141 mV,说明A药剂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还原反应环境;反应中,Cr(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NO-3、SO2-4的还原,反应14 d后,NO-3浓度最高下降41.7%,由于A药剂中含有硫酸根,SO2-4浓度最高上升45.8%。  相似文献   
405.
生物法解毒六价铬技术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法治理含铬废水、废渣具有经济、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生物解毒六价铬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结了解毒机理及工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这一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06.
以甲酸为活化剂,耦合热活化过硫酸钠技术产生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2·-),从而还原去除水溶液中四氯化碳(CT)和Cr(VI),考察过硫酸钠和甲酸初始浓度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过硫酸钠与甲酸浓度均为100mmol/L时,单独CT或Cr(VI)分别在120min、60min内基本完全去除(50℃),且污染物去除效率随过硫酸钠及甲酸浓度升高而增强.在CT和Cr(VI)复合污染体系中,Cr(VI)的存在能够抑制CT降解,且抑制程度随Cr(VI)初始浓度升高而提高,但Cr(VI)去除率随CT初始浓度增大而升高.加入CO2·-猝灭剂(甲基紫精)能够抑制CT降解,但促进Cr(VI)去除,表明有机物的存在能够增强Cr(VI)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407.
太湖地区湖水与河水中溶解N2O及其排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水体是N2O排放的重要来源.2000-09~2001-09,每月2次采样(重复3次)连续监测太湖地区太湖和大运河水体N2O排放通量和水中溶解的N2O浓度,还同时监测不同深度水样中的N2O浓度.结果表明,太湖N2O-N的年均排放通量为3.53 μg/(m2·h),而大运河已高达122.5,μg/(m2·h).太湖湖水中溶解N2O-N浓度为0.36μg/L,大运河河水中浓度高达11.31μg/L,浅水型水体是N2O排放的源.结果还表明,不同深度水中N2O浓度差异不明显,而时间差异显著.水面N2O的排放通量和水中溶解的N2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二者又都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 .  相似文献   
408.
硫化铁铜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除铬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敏  王源  陈辉霞  王兴润  徐红彬 《环境科学》2021,42(5):2370-2377
以零价铁为原料,利用液相置换法制备铁铜双金属(Fe-Cu),对其硫化改性后,得到一种除铬效率更高的硫化铁铜双金属铁基复合材料(S-Fe-Cu).探讨了Cu/Fe质量比、S/Fe摩尔比、pH值和氯离子对S-Fe-Cu去除水体中Cr(Ⅵ)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仪(SEM-EDX)、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S-Fe-Cu的表面结构及元素组成,并研究了其除铬机制.结果表明,S-Fe-Cu表面成功负载上了FeSx,理论最佳S/Fe摩尔比为0.056,理论最佳Cu/Fe质量比为0.025.与Fe-Cu相比,S-Fe-Cu的比表面积增大了2.1倍,pH为5时除铬效率提高了6.1倍;pH值增大,S-Fe-Cu除铬效果下降,但其碱性条件下的除铬效果仍是Fe-Cu的两倍.氯离子能够促进材料在反应过程中Fe(Ⅱ)的释放,分析认为氯离子能够渗透表面钝化层,使钝化层产生缺陷,从而促进零价铁的直接氧化,提高S-Fe-Cu除铬性能.XPS与EDX表面元素分析表明,材料除铬机制主要包含还原、吸附或共沉淀.  相似文献   
409.
本文研究了水中硫化物形态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一件简便、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分析了河水及生活污水水样,获得满意效果,其溶解态硫化物所占百分比为10.3~71.7%。  相似文献   
410.
滤纸法测定水中悬浮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