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62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江年最高水位的神经网络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西江洪水发生的特征进行分析表明,洪水发生频率高,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并与流域面雨量密切相关。利用前期环流场、海表温度(SST)场及环流特征量资料选择初选预报因子,然后对初选预报因子作EOF分解构造综合预报因子,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西江年最高水位预报模型,并对预报模型进行独立样本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对历史样本拟合精度高,试报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可在汛期预测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艾比湖湖周生境恶化及其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比湖是新疆第二大咸水湖,湿地内分布着多种植被类型。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湖水水位急剧下降,造成湖盆大面积裸露,在当地强风作用下成为巨大风沙之源,从而成为困扰新疆地区的严重生态问题。通过有关资料对艾比湖及其毗邻地区环境恶化的现象进行剖析,提出保护、恢复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1 改造的依据 根据DRZ/T01-2004《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水位测量系统的技术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含水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现状,确定主要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为水压干扰、煤泥水干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测定新方法,运用自动水位补偿方法剔除水压对测定结果的干扰,通过设计装有复合材质倾斜滤网的煤泥沉淀池,完成对煤泥的过滤和导流,实现对煤泥水的净化。此方法直接测定瓦斯压力,避免反推计算,从而减小了环境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干扰。依据理论设计了含水煤层瓦斯压力测定装置,并进行了井下对比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运用新设计装置测定结果比普通方法更接近理论值,数据利用价值高。该装置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为含水煤层瓦斯治理提供数据支持,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沉积物中氮素的"源-汇"关系密切,本研究选取三峡典型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这3个水文断面,160 m和170 m两个水位高程,0~20、20~40、40~60、60~80、80~100 cm共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通过研究其总可转化态氮(TF-N)与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及分布特征,旨在揭示周期性水位变化对消落带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澎溪河消落带沉积物总氮含量在313.02~3 255.53 mg·kg-1之间,空间分布上呈上站位(渠口)中站位(高阳)下站位(双江)的趋势;总可转化态氮含量范围为288.54~1 123.27mg·kg-1,均值为639.40 mg·kg-1,空间分布趋势与总氮一致;TF-N中各形态氮的大小顺序为:OSF-N(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IMOF-N(铁锰结合态)CF-N(碳酸盐结合态)IEF-N(离子交换态).沉积物中TF-N主要以OSF-N(50.9%)和IMOF-N(33.3%)形态存在.OSF-N很难释放,不易参与氮循环.IMOF-N受水文条件影响显著,表现为在低水位高程和下采样站位沉积物中含量更低.淹水胁迫、水体富营养化等情况下氧含量较低,相对还原条件下有利于其向水体释放.而TF-N及其形态分布在垂直深度上无显著差异.可见,三峡库区特殊调蓄水制度加速了澎溪河下游、低水位高程消落带沉积物中IMOF-N向水体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若尔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型试验生态系"进行水位调控,研究不同水位处理(WN,恒定水位;WD,波动水位)对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以及溶解态磷(DTP)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湿地水体中的DOC与水位下降深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水位下降降低了水体DOC含量,DOC的含量从WN处理的23.27 mg/L下降到WD处理的14.87 mg/L;(2)高寒湿地水体中总可溶性氮(TDN)和DON受水位变化影响显著,二者与水位下降深度有显著指数相关关系,TDN和DON均随水位下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若尔盖高寒湿地水体中磷素含量低,平均仅为0.02 mg/L,DTP与水位变化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磷素含量不易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滑坡的位移变化不仅与其地质环境有关,还取决于外界诱发因素的动态变化,如降雨和库水位变化。本文以白家包滑坡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滑坡诱发因素与滑坡位移变化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选取月降雨量与库水响应滞后影响下的库水位月平均变化量为诱发因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该滑坡的位移进行了动态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滑坡位移在外界诱发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可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且简单易行,为判断滑坡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位波动可有效调节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干湿交替过程引起的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途径的改变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将加速沉积物有机碳的分解,强化沉积物硝化与硝化作用的偶联,促进沉积物磷的酶促水解和厌氧解离,从而增加再度淹没之后水中溶解有机碳和生物可利用性磷的浓度,并减少溶解无机态氮的浓度。有机质的分解是上述过程的关键步骤。因此,必须系统描述湖泊水陆界面土壤和沉积物基本理化性状与水生生物特征,分析干旱过程中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途径的变化,了解淹没过程中水柱营养状态与浮游生物群落对沉积物营养释放的响应,从而揭示水位波动调控富营养化过程的机制,即诱发营养脉冲或维系其持续补给,改变营养阈值,进而导致稳态转换。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早期建设的简易填埋堆场底部天然土层中污染物迁移状况,作者以安徽某填埋场为例,在前期现场勘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工作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宏量有机污染物COD在土层中的迁移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拟合求参获得COD在该场底土层中扩散系数、机械弥散系数和阻滞因子等运移参数的合理取值,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污染物...  相似文献   
20.
机噪声两部分的结论。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波动具有不确定成分,控制系统的性能会受到其成分变化的影响。本文根据相关图表数据对水位波动的不确定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