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507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1510篇
基础理论   300篇
污染及防治   215篇
评价与监测   118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防灾博览》2015,(2):6-7
2015年3月16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在中国地震局会见了台湾"中研院"地球所李罗权院士。双方就深化海峡两岸地震科技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表达了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的强烈意愿。会晤期间,赵和平副局长首先对李罗权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回顾了海峡两岸、特别是中国地震局和台湾"中研院"在地震科技领域的合作成果,表示愿意与台方继续加强在地震监测、地震前兆研究、电磁卫星  相似文献   
15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热岛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地物类型,园林绿地和水体对城市热岛均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因此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利用TM影像数据提取了区域的地表温度(LST)、植被覆盖度(FV)以及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等生物物理信息,同时借助空间统计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区域典型园林绿地和水体地表温度的空间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5城区的地表温度以低温区和中温区为主。高温区与极高温区也占有较大比例,两者占市区总面积27.8%,较全市平均地表温度高约2~4℃,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园林绿地和水体的平均地表温度分别为26.76和24.86℃。相关性分析揭示,城市园林绿地和水体面积与其内部地表温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sig=0.001),园林绿地的FV、水体MNDWI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sig=0.015和sig=0.038),说明地表温度随着上述参数的增大而降低。除典型水体面积与地表温度的拟合曲线为对数函数之外,其他参数的最佳拟合效果均为线性。缓冲区分析说明,不论是城市园林绿地还是水体,都会对外围一定区域的热环境产生影响。伴随城市园林绿地与水体样区缓冲带距离的增大,外围区域的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但这种趋势随距离变化在不断减弱,其有效影响范围在距样区边界120~240 m处。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城市中较大面积的公园绿地或水体其降温效应要比面积较小者显著,而水体对于周围热场的影响和敏感度要强于园林绿地。  相似文献   
153.
以库区天然水培养的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产生羟基自由基(·OH),结合压力溶气气浮前处理工艺处理高藻水.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藻密度为65.6×10~4 cells/mL,浊度为10.8NTU,COD_(Mn)为6.74mg/L的高藻水,在总氧化剂TRO浓度为1.03 mg/L时,藻类去除效率达到100%;总细菌,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均未检出;出水COD_(Mn)由1.43 mg/L降至1.25mg/L,降低了10%;浊度由0.66NTU降至0.54NTU,降低了12.59在排放高藻水的主管路中·OH杀藻的接触反应时间仅为6s.因此汽浮-·OH强氧化组合工艺可高效快速地处理高藻水,为保障水源水的供水安全探索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4.
以万山汞矿区为中心及周边区域水体情况为调研对象,通过对万山、云场坪镇、路腊村汞矿区周边农用水体及居民饮用水THg含量的分析检测,从而对当地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健康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万山、云场坪、路腊村汞矿窑洞附近农用水TH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9.881,140.522,138.487μg/L;居民区自来水THg含量平均值为30.707μg/L,符合国家质监局所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云场坪和路腊村汞矿区水井TH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0.823μg/L和50.306μg/L。  相似文献   
155.
通过探讨景观水体的特点、水质要求、污染成因和改善措施,设计了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景观水体,确定了水体的水级水位、补水水源、水量平衡、护岸形式。综合应用物化法、曝气法和生态法,保障校区景观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156.
利用AS19阴离子交换分离柱,KOH淋洗液自动发生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建立了测定多种水体中碘化物的离子色谱法.讨论了干扰及消除、色谱条件的优化,分析方法的线性与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并应用该方法对多种水体中碘化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水体中其他阴离子干扰,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R2=0.999 9,精密度高,准确度好,操作简便可行,适用于多种水体中碘化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7.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为了保证社会的正常用水和安全用水,就需要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对于水资源的品质的要求的逐步提升,就对水体处理的技术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只有不断创新现有的水体处理技术,才能够保证水资源的质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此同时,通过人工湿地技术在微污染水体处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微污染水体的质量。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本文中,将具体的对人工湿地技术在微污染水体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8.
基于1989~2011年的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综合水体信息提取方法提取了洞庭湖区6~9月主汛期的水体信息,通过较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验证,水体面积提取精度达到90%以上。洞庭湖年平均径流入湖量、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湖体上空和流域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分别与水体面积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89~2011年间洞庭湖水体面积最大值主要分布在7和8月,这两个月也是洞庭湖区域发生洪涝灾情的高风险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年平均径流入湖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67(置信度为95%);2003年以前,洞庭湖主汛期间水体面积波动比较大,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的面积波动有所减少;洞庭湖上空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对于水体面积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8(置信度为99%);2003年以前,洞庭湖流域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和水体面积相关系数为0.50(置信度为90%),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两者相关性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59.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受季风气候影响其水体空间动态变化大,且广阔的水域内部差异也较大,因此湖泊水体光学分类对反演湖泊水质参数及监测湖泊水质有着重要意义。以鄱阳湖为研究区,根据实测的反射光谱数据形态特征将鄱阳湖的水体分为4类:特别浑浊、中等浑浊、轻度浑浊和清水区,并分别对每一类结果进行分析。考虑到实测光谱数据局限于湖区某些离散点的情况,不足以观测整个鄱阳湖区域内所有不同水体类型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从而将该方法利用于遥感影像以便观测整个湖区水体类型。在Landsat OLI遥感影像上任意选取采样点,根据其波谱形态建立基于斜率的分类算法,并应用决策树模型把鄱阳湖水体分为5类:特别浑浊、中等浑浊、轻度浑浊、清水区和特别清澈,影像的分类结果图与实地考察的情况相一致。把模型应用于其他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鄱阳湖水体分类,对比影像的分类结果图表明:2002、2005和2009年鄱阳湖区分别出现3种、4种和4种不同的水体类型,且水体浑浊范围呈现出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水体光学类型分类可以更好的监测湖泊水质的时空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0.
准确的水生生态风险评价需要可靠的毒性数据,而其获取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保持恒定。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水体生物毒性测试时,通常采用有机溶剂加标,然而该方式可能因为污染物的挥发和降解、容器壁吸附、生物摄取等问题,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导致污染物的浓度-效应关系难以明确。近期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被动加标用于替代溶剂加标,通过污染物在加标体系中平衡分配来维持精确和恒定的水体浓度,同时还可通过测定加标聚合物中污染物的浓度来监测水体浓度。首先介绍了被动加标方法及其材料选择,讨论了该方法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主要应用,包括分配系数的测定、体外细胞测试、体内生物积累及毒性测试,以及沉积物毒性评价等。然后,以测定代表污染物多氯联苯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与水间的分配系数为例,详细说明被动加标的操作流程。最后,讨论了被动加标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在水生生态风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