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98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1244篇
基础理论   224篇
污染及防治   179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7 毫秒
681.
复合立体生物浮床技术对微污染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复合立体生物浮床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体污染控制技术。利用竹子制成网格状的立体框架,安放植物、螺蚌等,同时配以弹性材料,形成复合生物浮床。选用芋头、慈姑、荸荠、水芹、蕹菜和美人蕉作为浮床植物,研究其在夏季和秋季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试验中,蕹菜浮床美人蕉浮床、荸荠浮床、芋头浮床慈姑浮床、水芹浮床;在秋季试验中,芋头浮床慈姑浮床、美人蕉浮床、蕹菜浮床荸荠浮床、水芹浮床。在夏季、秋季试验中,芋头浮床的除氮效果一直很好,对总氮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71%和62%;而蕹菜浮床的除磷效果一直很好,对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30%和81%。比较了复合立体浮床与传统平面浮床对总氮、总磷处理效果的差异,指出复合立体浮床技术在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2.
化学质量平衡法在水体污染物源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化学质量平衡法(CMB)是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实验模拟静肪水全点源恒流排放的条件,各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行为,建立扩散经验模型来验证化学质量平衡法是否适用于水全污染物的源解析。做污染物浓度-距离曲线可预测各污染物的扩散行为;由同一污染源中污染物扩散方程的比较来确定污染源“成分谱”随扩散过程的变化,再由受体的污染物浓度便可求出每一污染源对该受体的贡献度,除极个别点外,污染物浓度实验值与预  相似文献   
683.
提出一种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提取水体信息的斜率比值法(SR),比对不同方法、不同类型水体和不同季节影像的数据,结果表明:SR法相比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NDWI)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MNDWI),水体信息提取精度更高,且对阈值精确度的要求低,阈值一般设定为2.0;SR法适用于清澈水体、浑浊水体、浅水河滩等水体,对河流干流和较大支流的提取精度达到99%,细小支流、沟渠的提取精度为66%,面积较小的水体提取精度为65%;在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时,SR也能较好地去除阴影。  相似文献   
684.
在雨水径流过程中管道沉积物携带的氮磷释放是造成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然而,不同受纳水体因其pH、温度、氮磷初始浓度等水质因素不同而对管道沉积物中氮磷的迁移转化具有不同影响效应。因此,采集了管道沉积物、再生水和天然河道水,分析了沉积物和水样的污染特征,再通过混合沉积物与不同水体模拟管道沉积物进入不同受纳水体的过程,探究其氮磷的释放特征及机理并分析了典型水环境因子对管道沉积物中氮磷释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河水和再生水对管道沉积物中氮(包括总氮TN和氨氮NH+4-N)的释放均有促进作用,而对总磷(TP)的释放起抑制作用,其中,再生水对总氮(TN)和氨氮(NH+4-N)释放的促进作用更强,但对总磷的抑制作用更强;随着pH值的增大,管道沉积物中TP、NH+4-N和TN的释放量会减少,3种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释放通量大小依次为:酸性>中性>碱性,这可能与水环境中的离子交换与物理吸附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管道沉积物中TP、NH+<...  相似文献   
685.
自然水体生物膜在决定水环境中痕量污染物的迁移、最终归宿、生物地球化学特性、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简述了自然水体生物膜的定义、组成、吸附特性以及在环境中的作用,分析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自然水体生物膜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86.
提出利用能够模拟生物吸收过程的半渗透膜采样技术(SPMD)富集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然后进行生物毒性测试.这一方法在原理上不同于传统主动富集.生物毒性测试技术体系,能够模拟生物富集和产生毒性的过程.用三油酸脂半渗透膜采样技术对洋河和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水样进行富集,并采用海洋发光菌P.phosphoreum T3和青海弧菌V.qinghainesis Q67发光菌对原水样和经过富集的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毒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洋河水中存在导致急性毒性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宣化工业区,以取代苯类化合物(如:硝基芳烃)为主,相比于此类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急性毒性的贡献不大.对高碑店污水厂进行的实验表明,用发光菌方法直接测定污水,很难解释急性毒性变化规律.而采用SPMD技术富集水中有机污染物后进行毒性测试,结果和化学分析数据相当吻合.结合SPMD的优点,推荐用该方法作为环境有机有毒污染物毒性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价的样品前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687.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峻,氮磷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生物电化学系统(BES)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技术,在处理废水的同时能够产电回收能量.综述了BES脱氮反应器构型及其与其他水处理技术耦合工艺在水体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BES除磷技术的效果及存在问题.指出:将反应器进行放大试验,有效经济地应用于...  相似文献   
688.
以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PAM(J)、PAM+生物炭(SJ)和PAM+泥炭(NJ)为土壤结构改良剂,研究改良剂对淹水条件下培养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土壤抗悬浮能力和土壤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处理(CK、NJ、J和SJ)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大小顺序为:J(58.73±0.57%)SJ(48.27±3.58%)NJ(34.47±2.02%)CK(2.31±0.15%)。在室内风浪扰动模拟实验中,扰动后上覆水体悬浮物浓度(SS)和水体磷浓度的大小顺序均是:CKNJJSJ,且CK显著大于NJ、J和SJ。添加PAM(J)、PAM+生物炭(SJ)和PAM+泥炭(NJ)不仅能显著提高0.25 mm研究区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也能显著增强风浪扰动下淹水土壤的抗悬浮能力,进而显著降低淹水后土壤磷释放能力,其中以添加PAM+生物炭组合提升淹水后湿地土壤抗悬浮和降低磷释放能力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89.
研究铯对水生植物的生物效应,筛选对铯富集能力强的水生植物,能够为水体铯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方法依据。设计铯污染浓度为0、0.5、2.5和10 mg/L,9种水生植物,3次重复,研究铯对不同水生植物生物效应(BE)和不同水生植物对铯的吸收和富集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水体铯污染有不同的反应。就增加鲜重而言,绿萍、水花生、轮叶狐狸藻、水蓼、水葱增加鲜重大于对照;眼子菜、水葫芦、水稻增加鲜重小于对照;不同植物的铯含量不同。平均铯含量依次为水花生水蓼水稻水葫芦水葱眼子菜轮叶狐狸藻绿萍,其中水花生为935.12 mg/kg DW,水蓼为825.93 mg/kg DW,水稻为723.38 mg/kg DW;不同植物清除水体铯污染的能力不同。收获时水体铯浓度降低最多至最少的依次是水蓼、水花生、水稻、轮叶狐狸藻、水葱、水葫芦、绿萍和眼子菜。根据生物效应、植物铯含量、水体铯减少情况,水花生、水蓼、水葫芦和水稻可以作为铯污染水体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690.
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几何角度和极化方式对水体等地物在雷达图像上成像特点的影响因素以及纹理特征对水体提取的作用,分别对基于单波段数据的域值法、基于双极化数据的最大似然分类法和基于双极化数据和纹理信息的最大似然分类法从ENVISAT-ASAR数据提取洪涝水体信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域值法提取水体,存在很多诸如山体阴影等易与水体混淆的误提取问题;利用双极化数据并加入纹理信息参与水体信息提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这种误提取现象,提高水体提取精度.纹理的选择方法要与当地的水体与山体阴影走向、形态等结合,这个试验过程是费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