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9篇 |
免费 | 127篇 |
国内免费 | 38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41篇 |
废物处理 | 42篇 |
环保管理 | 229篇 |
综合类 | 1262篇 |
基础理论 | 280篇 |
污染及防治 | 220篇 |
评价与监测 | 67篇 |
社会与环境 | 78篇 |
灾害及防治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87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33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37篇 |
2009年 | 154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242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202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黑色泥岩,分布在贵州北部。为阐明其沉积环境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分析了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泥岩具粉砂泥质结构或泥质结构,岩层多为薄层,普遍具水平层理,含浸染状黄铁矿颗粒,表明沉积水动力弱、沉积速率较低。泥岩的Mo、V、U的富集系数都大于1,Ce异常的平均值为-0.033,特定元素比值(V/Cr、Ni/Co、V/(V+Ni)和Ce/La)都显示泥岩形成于缺氧环境。总体上,龙马溪组黑色泥岩的沉积环境为水体较深、沉积速率较低、呈缺氧还原状态。龙马溪组黑色泥岩的TOC含量在2.78%~4.36%之间,平均值为3.79%;镜质体反射率(Ro)在1.88%~2.16%之间,平均值为1.99%,反映有机质已达成熟-过成熟的干气阶段;有效厚度在10~100 m之间,脆性矿物含量一般在20%~30%之间,埋深大概在0~3 500 m。地层厚度从南至北逐渐增大,其余参数各剖面相似。因此,具有页岩气资源潜力的区域大致在桐梓-绥阳以北地区。这些特征综合表明龙马溪组黑色泥岩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良好条件,存在较高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332.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5):1-1
国务院安委会日前下发安委[2011]4号文《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333.
采用边际机会成本理论,对自然资源定价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阐述,并比较了各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条件,以及相互之间的优劣,为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环境损失估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34.
针对海洋溢油污染问题,采用实验室筛选的海洋溢油降解菌HJ01和HJ02开展海洋溢油微生物降解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正交实验进行降解率测定。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条件下,当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 500mg/L、NaCl含量20 000mg/L时,HJ01和HJ02对海洋溢油的降解效果最佳。正交实验条件下,HJ01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 500mg/L、NaCl含量10 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HJ02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0℃、石油初始浓度11 000 mg/L、NaCl含量10 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35.
336.
水样中的总磷,在现场已酸化至pHi2的前提下,规定的保存期也只有24h,实际工作中,受中途运输、送检样品数量等因素影响,在样品采集后,监测人员常常无法确保能在保存期内及时完成监测工作,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采用总磷标准分析方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通过用一系列比对试验,发现保存温度、采样容器等对水样中的总磷保存期有一定的影响,在适当的条件下,某些水样可以延长保存期。 相似文献
337.
338.
过滤是废水处理操作单元之一,目的是截留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包括胶体粒子、细菌、各种浮游生物、乳化油等,从而降低废水的浊度、COD等。论文是依据过滤—反冲洗的实验装置,通过测定不同滤速下模拟废水的水质指标,得到其实验装置滤速为9m/h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39.
烧失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实验条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失量法是测定有机质含量的可靠手段,以其方便、快捷、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学、地质学、湖泊学等研究中。但由于对煅烧过程的研究较少,煅烧条件的选择不统一,使得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定结果的可比性较差。本研究使用带烧失称重系统的马弗炉,对中国北方有机质含量不同的三种类型土壤进行了烧失量测定实验,通过观察土壤重量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连续失重过程,对煅烧温度、煅烧恒温时长、样品量及升温速率等实验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确立了烧失量法适宜的实验条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宜选择3℃/min;样品量建议选用3~5 g,有机物含量低的样品可适量增加;不同类型土壤的适宜煅烧温度略有差别,黑土和栗钙土建议选用550℃,而黑垆土选用500℃或550℃;恒温2h可获得较为稳定的烧失量结果。 相似文献
340.
水热变化对三峡水库消落带紫色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水热变化对三峡水库消落带紫色土有机碳(SOC)矿化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培养温度(10、20和30℃)和4个水分梯度[40%田间持水量(WHC)、70%WHC、100%WHC和淹水].在66 d培养期内,SOC累积矿化量表现为100%WHC处理下的最大,但与淹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0℃和20℃时,100%WHC和淹水下的SOC累积矿化量与70%WHC无明显差异,但要显著高于40%WHC,而30℃时100%WHC和淹水下的累积矿化量则要显著高于70%WHC和40%WHC(P0.05),这表明相较于70%WHC的水分处理,高水分(100%WHC和淹水)对SOC矿化无抑制效应甚至在高温(30℃)下有促进作用.在相同水分条件下,消落带紫色土SOC累积矿化量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加.另外,方差分析可知,温度和水分均能显著影响消落带紫色土SOC的累积矿化量,且二者有明显交互效应(P0.05).双库一级矿化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水分和温度通过影响消落带紫色土易分解有机碳含量和难分解有机碳的矿化速率,致使各处理之间SOC累积矿化量存在差异,其中高温条件下水分影响最为突出.随着温度的升高,低水分(40%WHC)下消落带紫色土SOC矿化的温度敏感性显著下降,而在土壤含水量≥70%WHC下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